如果理论是基于逻辑的,那为何理论无法完全代替实践?
早在20世纪20年代,年轻的共产党人就在积极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其中不乏一些理想在短期内通过大城市起义快速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张。但最终,只有毛主席结合实践,在农村建立根据地,逐渐包围城市,才取得了成功。
结合已阅读的《毛选》第一册和第二册,以及《井冈山》,《长征》,《延安颂》,《解放》四部经典电视剧,我大致感受到了理论和实践各自的价值。
首先,实践其实是多维度的理论交织。即任何一套理论,只能做有限维度的思考和探索,但却比较难考虑到所有系统理论的耦合,以及在过程中各节点的状态。因为这个受到参与系统,耦合时机等因素影响。
其次,理论是可以指导实践的,但理论的立足点又必须是全方位的实践。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部分的逻辑自洽,是难以推广的,因为立足点是假设的,或者是局限的。
理论可以帮我们抽丝剥茧,抓住关键点,看的更远。但任何理论最终目的都是服务于人类更好的未来,所以能落地的理论,才是好理论。而检验能否落地,也就无法脱离实践。
第三,实践其实是快速验证理论的方式。因为现实中理论交织太过复杂,纯理论证明,很难快速推进业务。这也就是为何物理学中有许多假说,很多年后才有人证明的意义。如果要靠逻辑盘清,发展速度会慢很多。实践某种意义上也是投石问路,节省时间和成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