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我用尽一生与母亲较量,最终满盘皆输”

“我用尽一生与母亲较量,最终满盘皆输”

作者: North_Youth | 来源:发表于2017-04-17 17:20 被阅读804次

    大家都有去看电影版《攻壳机动队》了吗?当时被推荐的不要不要的,看着寡姐的海报也真是神还原动画了。然而看了之后.....

    评分两极化,低分的大部分都认为电影没有拍出动漫的精神,这也是看之前最让人担心的一点。

    评价高的都是给了寡姐和视觉特效,和故事也没什么关系。

    不过在电影里看到“北野武”也算是一个意外的收货了,感觉这张脸那么多年来也没什么变化,除了圆点儿。

    now                                                      before

    今天周末,就讲讲北野武的故事,一个把副业做到登峰道极的男人。

    01

    北野武是谁?

    北野武,日本电影导演、演员、相声演员、电视节目主持人、大学教授。以相声演员出道,随后主持节目,当演员导演。在日本以外的观众来说最熟知的莫过于他的导演/演员身份。从他的电影中也能体察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暴力、义气、残酷、压抑、悲情、反骨、冷幽默......

    或许这和他的成长生活的经历分不开,而他和母亲的关系更是常上当时新闻的头条。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用尽一生与母亲较量,最终落得满盘皆输。

    1947年出生,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得到祖母的宠爱。母亲是一个虎妈的代表人物,家里三个孩子在母亲严格的教育下都有出息,唯独北野武完全不听母亲的那套,反叛暴力。

    北野武一直不喜欢他的母亲。他用尽一生都在跟母亲较量,他认为母亲也是如此。

    曾经在小时候,他存心问母亲:“妈妈,为何您在这么大年纪还要生下我?”母亲回答很干脆:“因为没钱堕胎。”

    在他突然辍学,想出去闯荡的时候,冲他叫喊:“想走就走,又不是小孩子。从今天起,我不是你妈,你不是我儿子!”尽管如此,她还是一直站在门外,茫然地看着他坐的货车消失在荒川对面。

    在他成名之后,犯了错,不知所措时,母亲一边骂他:去死吧!一边向世人认错:真是个没救的蠢蛋,请原谅他吧。

    在得知他成名,上了电视,不断地打电话向他要钱。而且,随着他的名声越大,母亲缠着他要的零花钱数额也就越多。他发誓再也不回家了。

    直到母亲去世时,哥哥们给了他一本母亲遗留给她的存折,他给她的钱,一分也没花,全都存着。三十万、二十万一直到最近的一千万日元。母亲直到他存不了钱,所以替他存了钱。车窗外的灯光模糊了,他顿时泪如泉涌。

    她就是这样的妈妈,他是这样的儿子,纠缠一生,彼此灼烧,却在最后一刻,觉得自己胜算九分的时候,输的一败涂地。

    02

    母子关系如何影响孩子的发展?

    1 恋母情结

    如同北野武的自述:“我自认有恋母情结。一有事情发生,都还有想依赖她处理的习惯。不管到什么时候,我都还是个孩子。”

    恋母情结,又称俄底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在精神分析中指以本能冲动力为核心的一种欲望。通俗地讲是指男性的一种心理倾向,就是无论到什么年纪,都总是服从和依恋母亲,在心理上还没有断乳。恋母情结的本质是相似和互补。以男孩为例,他与父亲同性,所以相似,而相似引起认同,使男孩以父亲为榜样,向父亲学习,模仿父亲,把父亲的心理特点和品质吸纳进来,成为自己的心理特征的一部分。男孩与母亲不同性,两性可以互补,取长补短,相依为命,这就是恋爱或对象爱。恋母情结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也是最早发生的人际关系,长大以后的各种人际关系都不同程度地受恋母情结的影响。

    2 童年不被理解的爱

    童年时被母亲压抑的天性,比如把他喜欢的棒球变成英文书,让他好好学习。一旦不做作业或与别的同学出去鬼混便会暴力相对。这些童年经历对他的性格中的暴力、反叛有着极大的影响。

    童年经历对人类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内心世界极为丰富,情感世界极为丰富,极为渴望母亲丰富细腻的爱的童年的北野武在这种状况下,他开始对获得“理解的爱”感到“绝望”,由于这种绝望感而逐渐产生了憎恨和暴力的心理。暴力的意味似乎在诉说“我要爆炸了”,童年的北野武内心的潜意识有一个很低的声音在说:“母亲,我这样的期望你的爱,你是我唯一的爱的来源,可是你却用这样的冷酷对待我”。

    对爱的期待转化为对爱的憎恶,这也使得后来他与母亲关系恶化的一个源泉。

    3 焦虑型的母子依恋关系

    在一个人刚出生的时候,他和最初抚养他的这个人建立的情感纽带,将会成为他一生情绪发展、沟通模式、人格发展的基础。一个人孩童时期与母亲形成的依恋关系模式,可以预测出他成人后的关系模式。而这种模式,是母亲在抚养孩子过程中形成的。

    在婴儿时期,孩子就会逐渐形成三种依恋模式:安全型、回避型和焦虑型。形成焦虑型依恋关系的孩子,他们的表现是,当妈妈在身边的时候,他们看起来正常。可一旦妈妈离开,他们就会非常痛苦。当妈妈再回到身边时,他们就会对妈妈发脾气。他们对玩耍失去了兴趣,所有的焦点都在妈妈身上。

    对母亲的依恋,又对母亲的憎恨,又靠近又远离的距离,相爱相杀的母子关系,也许正是这种暴烈的母子之爱,让他们彼此照耀却又无法靠近。

    一个焦虑型的依恋关系的人则最为纠结。这个人非常渴望别人的关注与关爱,一旦得不到,就会变得歇斯底里;但是另一方面,他似乎又很害怕建立一段关系,害怕这段关系失败或者害怕失去自己的独立空间。他们没有办法保持一种适合的距离,所以给人的感觉是忽冷忽热。

    03

    如何应对焦虑型依恋关系

    不安全依恋来自三种情况,妈妈/养育者的情感关注给的太少、矛盾或创伤。给的太少,就会出现冷漠型依恋,孩子很早就摆脱对妈妈的依恋,完全专注于自己的世界,但也不容易和他人建立情感联系。他们内心很无助,又缺乏足够的信任感,始终需要一个人作为自己的情感中心,一旦暂时中断就会出现强烈的不安反应。存在创伤,指孩子在成长中存在创伤和丧失、会出现混乱型依恋。

    1. 理解与反思

    人格、情感模式和行为的自我调整,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自我认知的反思。人们遇到问题都喜欢去指责和怪罪别人,但是在这个问题里,我们也需要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进行反思改进,我们愤怒/焦虑或者疏离的表现,本质上是为了安抚自己,让自己避免直面被抛弃的恐惧。可是这些表现,是否真的有达到安抚的目的?是否有更好的选择?

    2. 沟通与商讨

    在对自己的情况有了充分反思之后,你可以和自己的伴侣进行较为深度的沟通,让对方知道当你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真是的内在情感是被弃恐惧,而不是对对方的嫌弃、不信任、或者攻击。

    3. 尝试与改进

    把上述和伴侣/母亲沟通商讨的结果付诸于行动,可以从小事着手,进行练习与改善。陈年积攒和形成的习惯模式,也需要长时间的时间去改善,多点耐心给自己。

    04

    经过那么多年的相爱相杀,最终在母亲葬礼的告别仪式上,北野武与母亲和解了,也为这段母子关系画了一个句号。最后他写了一篇告别母亲的文章,其中有一句是这样的:“可是,母亲死了,我也不能永远恋母。我想稍微放开手,因而写下了这篇文章的题目:——北野佐纪女士过世。”

    也许曾经我们有多么厌恶一个人,在心底就会有多爱她。他对母亲的爱,如同他对电影的倾诉。既暴力又温柔,既悲情又温情,矛盾而暴烈,冲突而和谐。

    如同他的影迷如此评价他:“ 能拍出《菊次郎的夏天》的人,一定是个内心温柔的人,能拍出《性爱狂想曲》的人,一定是个幽默到骨子里的人。能拍出《那年夏天,宁静的海》的人,一定是个深情的人。能拍出《阿基里斯与龟》的人,一定是个聪明的人。能拍出《凶暴的男人》的人,一定是个硬汉,能拍出《大佬》的男人,一定是个讲义气的男人。 ”

    电影截图

    我们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除了父母,还有我们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用尽一生与母亲较量,最终满盘皆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ent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