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忆人大(二)

忆人大(二)

作者: 潘小胖 | 来源:发表于2015-09-20 22:44 被阅读0次

    食堂,天堂

    计划中,这一节是放在后边的。但是写完那肥硕的鸟儿不自觉地咽了咽口水——我只是单纯地饿了,就想带着这种感觉把人大的食堂写一写。

    人大有东、南、西、北、中区五个大食堂(好吧,南区八百碗挺小的),还有全日、留食、汇贤、清真、集天等餐厅。一直到毕业,我只去过一次西区食堂,没有去过南区八百碗——实为一件憾事。对西区食堂没什么好感,刚到人大没多久,一学姐就建议我尽量少去西区食堂,我问“为什么捏?”学姐笑而不语。好奇心驱使,我就去了一回西区食堂,那菜的卖相及口味跟地高的第二食堂有得一拼,此后再也不去该食堂。听寝室的师姐说西区食堂的茄丁拌面很不错,本打算在毕业前去尝尝,但也没腾出时间。至于南区八百碗为何我一直没去过我倒是没想出个缘由——也许它太小了,给我感觉不会有什么好吃的?

    最常去的是东区、中区食堂。东区食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菜不多,就二楼的小炒肉饭、滑蛋盖饭、煎饼果子、过桥米线、乌冬面、玉米面、手抓饼、一楼的香菇鸡块面、麻辣烫、酸汤饺子、凉拌海蜇、凉拌黄瓜、武汉热干面比较合我口味。东区食堂最初的土豆粉也很好吃。记得第一次寝室非正式意义聚餐就是吃的土豆粉,我那时候加了麻花。后来土豆粉的做法就越来越简单,放的料也越来越少,口感也越来越一般。很是怀念当年那碗可口的土豆粉,可惜当时没心眼,没把里边的料记下,不然可以自己尝试做一下。同样让我怀念的是一楼中厅的酸汤饺子,那饺子存在的时间很短,我记得是在大一冬至的时候尝到过,此后连着几天晚上都跑去吃那酸汤饺子——其实那饺子的味道不如汇贤的饺子,但是它的汤很好喝——那汤大约是先用骨头熬成,再加上陈醋、汤、辣椒等作料调制而成,我吃面、吃饺子很少喝汤,这是我为数不多把汤喝光的案例。一楼西厅的香菇鸡块面很实惠,我跟某妹子没课的时候总是六点多才去吃饭,如果人不多,那窗口的小哥总是给舀上一大勺的香菇鸡块,有时候我光是吃鸡块就吃饱了。某妹子很喜欢吃麻辣烫,她对麻辣烫的热情深深地感染了我,有时候去到食堂不知道吃什么我就会去到麻辣烫窗口随便挑点青菜。而东区食堂最有意思的是那块征集大伙意见的黑板——食堂负责人本来是想集思广益,做点大家想吃的菜的,但那块黑板最后让大家给玩坏了——人肉包子、满汉全席都被人写了上去。我也去捣乱过,那时候看小说《闯关东》,里边有几道菜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便把菜名写上去,还附上“详细做法可参见小说《闯关东》”。当然,我也正儿八经地提过建议——“求柳州螺蛳粉,正宗做法可参见五道口‘水平有限’螺蛳粉店或者护国寺小吃街‘小螺号’店”。

    中区食堂让我喜欢的菜很多。一楼早上供应的油条、混合了各种豆子的现磨豆浆、小黄鱼焖豆腐(3块5钱一大碗,可惜后来没有了)、毛血旺、小鸡炖蘑菇、玉米炖排骨、糖醋萝卜、辣白菜、冻皮黄瓜、香椿拌豆腐、小葱拌豆腐、凉拌豆芽、菠萝饭、红豆饭、虎皮青椒、雪里红、红烧罗非鱼、红烧鱼块、土豆排骨、雪里红、酱鸡胗、酱肘子、酱鸭肠、二楼的酱香饼、肉夹馍、灌汤包、豫中烩面、兰州拉面、重庆小面、武汉热干面、酸辣粉、鸭血粉丝汤、过桥米线、酸菜鸡丝米线(存在的时间很短,但是里边的酸菜真的很好吃)、麻辣香锅…值得一提的是,中区食堂有不少我很喜欢的菜,但它们存在的时间都很短,某妹子说大约是我的口味很独特,只有我喜欢,但别人不喜欢,卖不出去。我对此是不赞成的——我最先喜欢的兰州拉面、豫中烩面后边不是也有很多人喜欢嘛,搞得我之后每次想吃都得排长队。兰州拉面之牛肉面最开始的时候是放好多片牛肉,后边是几丝牛肉,再之后那牛肉就是切丁的了——我就很少再去了。但那个窗口的大盘鸡面还是很不错的——除了鸡块越来越少。虽然我最开始是喜欢那面里的萝卜——那萝卜是让汤烫熟的,熟得刚刚好,既保留了萝卜的清甜,又没有生萝卜的生涩味儿,但是那牛肉的日益消瘦让我颇觉不爽,加上排队的人多,我在大四几乎就没有再尝过这兰州拉面。相比之下,豫中烩面就厚道得多,从这面刚“问世”,到我毕业,豫中烩面的羊肉、蒜头总是足量的。因为我经常去这窗口,做面的阿姨、大叔认得我了,有时候不用我说“我可不可以不要鹌鹑蛋多要一个蒜头啊”他们就会按照我的习惯给放好了。偶尔大叔心情好,后边排队的人少,他还会慢慢给我挑个头大的蒜头,或者多给我一个蒜头——最后,我光是吃三个大蒜头就饱了。武汉热干面、重庆小面、鸭血粉丝汤和肉夹馍出来的时间比较晚。中区二楼的武汉热干面比东区的好吃得多,它不光麻酱浓郁,放得佐料也多——蒜末、花生末、酱油、陈醋、葱花、酸豆角、辣椒……我光是看那阿姨把佐料加完都累了。升级版的武汉热干面有土豆丁、肉块,把一堆佐料、面、土豆丁、肉块拌匀了,卷一口放嘴里,真觉得那就是天堂了。重庆小面的芽菜很好吃,每次我都会问窗口的小哥“能不能多给我点芽菜?”小哥总会好心提醒“芽菜有点辣的。”“没事,我能吃辣。”最后我总是给辣得鼻涕一大把。中区的鸭血粉丝汤也比东区的好吃,它里边是实打实的鸭下水,而且因为处理得当,并无腥臭味,且汤清,味香,我总能喝上大半碗。最后得提一下中区食堂的肉夹馍,我每次在中区二楼吃完饭后总想再带上一个当宵夜,但是我对自己的饭量很了解,怕浪费,只得作罢。中区食堂的肉夹馍是我在北京吃过的最好吃的,没有之一。馍里边的肉炖得很烂,肥瘦相间,香菜的清香使其肥而不腻,肉汁都渗进馍里,咬上一口,馍的脆、肉的厚实、香菜的气息一股脑地在嘴里散开,那个滋味光是回忆一下就能让我不停地咽口水了。

    北区食堂的饭菜也不错,但是去的次数不多,只在有明德的课且下课后正逢饭点会去那里吃饭。北区食堂的甜酒鸡蛋汤、银耳汤、鸡排很不错,三楼在没改成教职工食堂之前的让我印象比较深的菜有拌面、铁板烧。第一次去吃那拌面的时候,被那味道感动得想哭——实在太好吃了!把碗扒拉赶紧后又去排队要了碗一两的。(停笔近半年,诸多杂事——家里的、工作上的……每每想写下去,但心情不甚佳,总写不出那味儿。但都写了这么多了,没写完就太可惜了。)而北区食堂让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它的菜,而是一件不甚愉快的事。那天是13年12月31日,从明德下课后就去北区食堂吃饭了。北区食堂一向开饭较早,五点半去到那儿,食堂都没什么人了。我点好菜,刚坐下,就有一个男生过来问我能不能借我的卡打个饭——这种事很常见,在其他食堂吃饭的时候经常有校外人士或者忘带卡的人让帮忙刷卡,然后还我现金。本着乐于助人的精神,我便把卡借给他了,然后埋头吃饭——几分钟过去了,那人没来还卡。饭吃了一半,还是没看到那人过来。我有点紧张了,忍不住四处张望——我没注意看那人长什么样,只注意到了他个子不高,微瘦,衣服是浅褐色的,衣服的拉链没拉上。食堂人很少了,可还是没看到他,在忐忑不安中,我把剩下的饭菜吃完,终于,在我近乎绝望的时候,他出现了,他把餐盘放在我旁边的桌子上,然后把卡递给我,没有说“谢谢”,没有因为他去了那么长时间而抱歉——我吃饭很慢,他起码去了二十分钟。我忍住不满,仍坐着等他还我钱,可他径直坐下吃饭,丝毫没有要掏钱还我的意思。我忍不住了,问了一句“同学,你还没给我钱吧?”而他的回答让我瞠目结舌——“我没钱。”我强忍着愤怒,端着餐盘,走了。还完餐盘后,我到一窗口的刷卡机查看了一下卡里的余额,他刷了我十来块钱。虽然钱不多,但让我感觉很不舒服,我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借钱不还不说,还一副心安理得的样儿,连基本的礼貌都没有?而今,毕业一年多,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忽然觉得当年还是太年轻。许是之前的十几年一直接触着和自己一般单纯、信奉并遵照那些所谓的社会规范的人,突然遇到一个所谓的奇葩便大动肝火,甚至有三观尽碎之感。而今,我依旧信奉那些我认为正确的规范,只不过遇到所谓的奇葩的时候淡定了许多——只是淡定,并不宽容。之后再去北区食堂吃饭,总会不时想起这个事,有时候还会想那人会不会又去“借”其他人的卡,利用他人的善良谋得一顿饭?觉得心里膈应,就很少去北区食堂了。

    全日去得也很频繁,大约是太懒的缘故。没有课的时候,寝室的姑娘都喜欢宅在寝室里,到了饭点便有人召唤“有没有人去全日?”这时候那些相对勤快的姑娘便挺身而出“我去,你们要带么?”大多时候,为了避免麻烦带饭人,那些懒癌晚期的姑娘都会点炒饭或者炒面,大四的时候喜欢上点现炒的菜。在他们的熏陶下,我把全日大部分口味的炒饭及炒面、炒粉尝了个遍,至于味道嘛,反正一直到今天我对炒饭、炒面都没啥好感。值得一提的是全日的炒土豆片、土豆丝,初中三年天天吃土豆给我留下的巨大的心理阴影是让这两道菜给抹去的,尝过全日的炒土豆后我才知道原来土豆是可以很好吃的。全日的早餐也不错,小笼包、油条、煎饺、菜盒子、八宝粥、紫米粥、皮蛋瘦肉粥……最重要的是,到九点之后还有供应。有一个学期的体育课是在早上十点,空腹上体育课怕对胃不好,我跟某妹子磨磨蹭蹭起床后都会去全日吃个早餐,再磨磨蹭蹭地去往世纪馆——一周去吃一顿全日的早餐,一学期下来也没吃腻。再说说全日的麻辣烫。在东区、中区食堂都吃过麻辣烫,但觉得还是全日的味道最好,大约是它的汤底料比较足,煮出来也比较香,量大,实惠。八九块钱就能有荤有素有面吃到饱。周末的时候,我跟某妹子在寝室宅着宅着就错过了东区食堂的晚饭,这时我俩中总会有一人提议去全日吃麻辣烫。某种意义上而言,全日很大程度上拯救了饮食不规律的我俩。寝室的姑娘很喜欢“攀比”在全日买的咸鸭蛋。每次掰开咸鸭蛋时,总是小心翼翼地把它悬在炒饭上头,生怕里边的油漏出去。有时候运气好,会买到一个油多、味儿香的咸鸭蛋,这时候总会忍不住向其他人嘚瑟——但往往其他人的咸鸭蛋也是很赞的。可大多数时候买到的咸鸭蛋油不多,蛋黄很干,味道一般。后边我们猜测,咸鸭蛋质量要好的话应该是同一批都挺好的,如果买到一个油多的咸鸭蛋,那么最近几天再去买咸鸭蛋就会有很大的概率买到同样好的。后来买回来的咸鸭蛋证实我们的分析有一定的科学性。

    留食的饭菜、用餐环境都不错,所以有朋友来人大玩的时候我摸不准对方的口味就会带他们到留食吃饭。但大多时候我还是跟某妹子去的留食。留食的饺子、馄饨、小笼包是我的最爱。人大的饺子我最喜欢的就是汇贤的跟留食的,但二者是截然不同的口味。留食的饺子较为清新——清水加上紫菜煮的,没有辣椒油、醋等调料,但因为里边的猪肉新鲜,咬开后能感觉到猪肉的香味儿,肥而不腻,明显比一般菜里的猪肉要有嚼头。馄饨、小笼包里边的肉也很香,但小笼包量过多,馄饨量过少,饺子是按两数算的,所以还是更喜欢吃饺子。留食的凉皮、凉面味道也不错,而且分量适中,偶尔胃口大开,我会点上一份馄饨,配着凉皮吃。但留食让我最喜欢的当数延吉冷面及干炒牛河。中区食堂也曾有过延吉冷面,但味道不如留食的,而且中区食堂的面有时候煮得不够熟,口感偏硬。留食的面煮得正好,不硬,但也不过软,有弹性。冷面的汤酸甜可口、冰凉,里边配的牛肉、苹果、黄瓜味道都不错,至于里面那番茄的味道我是不知道的——我一向不吃生番茄。那妹子是东北姑娘,她曾给我说过延吉冷面的做法,印象中很简单,不过现在也都忘了。干炒牛河是那妹子点的,我看着眼馋,尝了一口,从此每次去留食我总会纠结是吃牛河还是吃冷面——真的很难抉择啊!留食的粥很有创意,味道不错,就是有点贵,五六块钱小小的一碗,都不够垫底的。粥名一看就很有食欲:百合绿豆粥、紫薯板栗粥……我想不起名字了,但这些粥给我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粥是拿各种食材搭配的,前阵子我还尝试拿葡萄煮粥,结果当然是失败了。随粥赠送的小点心我倒是格外喜欢,麻球、南瓜球、南瓜饼……偶尔去得晚,去取粥的时候发现没有赠送这些小点心,都会失落一会儿。托那些来人大玩的朋友的福,我把留食的大部分菜尝了一遍——总是厚脸皮尝别人碗里的,但提起留食,最惦记的依旧是延吉冷面、干炒牛河及小点心。

    留食旁边有一个烧饼店,我记得最早的时候是叫“武大郎烧饼”,每次我去排队的时候总会“想太多”——叫“武大郎烧饼”真的没问题么?后来就改名叫“武记烧饼”了。每次去买他们家的烧饼都得排队,烧饼都是现做的,点好口味,阿姨把馅揉进面团里,用擀面杖摊平,然后用钳子放到炉子里——我看了这操作过程多次,但因烧饼入炉速度太快,至今不明白烧饼是贴在炉子壁上烤熟的还是在炉子里有个架子,烧饼是放在架子上烤的?曾多次想问那做烧饼的阿姨这个问题,但看她忙得不可开交,后边又排着长队,便只好作罢。烧饼一定要趁热吃。烧饼还热着的时候面的麦香味跟馅的香味混在一起,光是闻着就让人垂涎欲滴了。咬上一口,烧饼的脆、糖的甜、馅的浓郁混杂在嘴里,真的是美味至极。但烧饼冷后口感、味道就差了很多——某个寒冬的傍晚,我买了烧饼,赶着去上六点的课,没顾得上吃,待下课后尝上一口,发现烧饼软绵绵的,香味全无,实在扫兴。

    严格意义上来说,汇贤算不上餐厅——因为就餐地方很小,就几张桌子,但鉴于汇贤饺子的影响力及其给我带来的震撼,我觉得很有必要单独把它列出来。人大图书馆开馆前排的长队是出名的,但汇贤饺子摊前排的队是从早到晚几乎不间断的——我试过在不同的时间点去买饺子,从来没有不需要排队的——与其说是我人品不佳,不如说汇贤的饺子太受欢迎。汇贤的饺子皮薄馅大,皮薄到什么程度呢?你能隔着皮看清里边的馅料,红的胡萝卜、黄的鸡蛋、绿色的韭菜、粉色的肉……皮薄显得饺子玲珑剔透。馅大且味美,正常情况下我吃五个饺子就有饱腹感,但没记错的话好像至少要点八个,所以每次吃完汇贤的饺子我都是幸福并痛苦着——不要问我为什么不索性剩下,因为我不忍心啊!这么好吃的饺子要浪费了会遭天谴的。汇贤的饺子馅剁得很细,里边的猪肉虽然不如留食的香,但是口感很好。个人最喜欢的是猪肉莲藕、猪肉木耳馅,咸淡适中,口感分明。而饺子的调料更是“重口”,和大多数人一样,我都是要多辣多醋的,总觉得这样蘸着吃才够味儿。曾经带几位好友吃汇贤饺子,他们不加调料,虽然我尊重口味差异,但酸辣的调料作为汇贤饺子的特质之一,就这么被嫌弃了总觉得不对味儿。之后就带过一位朋友去吃汇贤饺子——她是久闻该饺子已久,她尝了一口后让我问能不能再加点辣椒——然后我跟那朋友痛痛快快地吃了二十来个饺子,吃完后我们不得不坐了好久——站起来就觉得撑到不行,别提有多爽。汇贤饺子附近还有凉菜、拌面等等,据说味道也不错,但我每次都是奔着汇贤饺子去的,感觉在它的光芒下,其他美食都黯然失色。汇贤饺子附近是超市、便民市场及水果摊,买完饺子去买点水果或零食,带着一堆吃的回到寝室,再抱上本喜欢的书,靠在被子上,边吃边看,人生最享受的事也莫过于此罢。

    清真食堂是在中区食堂二楼的左侧。它最出名菜是烤鱼,但得运气好、烤鱼足够新鲜才好吃。跟寝室的姑娘及朋友吃过几次,只有一次鱼很新鲜,味道很不错,其他时候都能明显尝出鱼是冻过很久了,鱼肉是粉的,完全没有口感可言。清真食堂的手撕鸡也不错,份量足,够辣,是我喜欢的为数不多的鸡肉做的菜。其他的如土豆粉、香锅等也尝过,但味道嘛,真的让人很想吐槽。

    集天去的不多。集天适合聚餐,不适合一两人去吃饭。寝室的毕业散伙饭之一是在那儿吃的。菜的味道已经没有印象了,但似乎不差。那时候只顾着想离别的事了。一晃,一年多过去了,想想当年寝室的姑娘们集体出动吃饭的次数屈指可数,不免有些遗憾。读杜甫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想到不知何时在地北天南的奔波着的寝室姑娘们才能再聚到一起,吃顿饭,话家常,便有难名的感伤。

    印象比较深的集体出动觅食一次是军训后去比格。军训的日子那叫一个惨无人道啊,每天早上就一个馒头、豆腐乳加稀饭——我能数清有多少颗米的那种稀饭,午饭是不见荤腥且吃不饱的,晚饭跟午饭是差不多的。那时候,盼盼法式小面包是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学校发了点水果及零食把我感动得泪眼汪汪,偶尔的加餐有只两三斤重的鸡能把我吃得直流泪……军训结束回校,杀到东区澡堂,历经磨难终于找到个花洒把自个儿洗得干干净净后竟有重生之感。晚上寝室姑娘们说要改善伙食,便去了比格。一般人吃自助餐是饿了一天去的,我们是饿了几周的,战斗力自然完爆周围的人民群众。具体吃了什么我是不记得了,反正应了那句“人饿的时候便不会挑食了”。比格给我的印象一直很好,大约便是那时候打下的基础。那次我第一次吃到处理得很好没有腥味儿的海带丝——我不喜欢吃海带,我去取了好几次那个凉拌海带丝——幸好当时吃了不少,因为之后我再也没吃过让我喜欢的海带。

    集体聚餐的时候我们还会去火锅店。不过说起火锅店,我还是很想说呷哺呷哺。很喜欢跟某妹子去吃呷哺,每次我们都是点一个套餐,然后再加菜。最感人的是我不喜欢吃的菜某妹子都喜欢,所以不会造成浪费。呷哺的酱很好吃,口味也蛮多。呷哺的布局很合理,一个人去吃不会显得太寂寞,几个朋友一起去吃也不会显得拥挤。临毕业前,跟那妹子去吃了一次呷哺,点了一大瓶啤酒。那次我们话不多,不知道说些什么好。现在,那妹子经常跟我说她周末要去吃呷哺,她说她什么时候不再想在北京那些日子了,就不去吃了。我也很想去吃呷哺,可惜南宁没有。我便代以重庆火锅。一个人去吃火锅,点了一桌子菜,嘴上说着其实一个人吃火锅也不寂寞啊,心里却难受得要死。那妹子说她要去吃火锅的时候,我总说我也好想吃呷哺——我是真的好想吃呷哺,跟她一起,跟逝去的岁月一起。

    关于吃的,我想,写到这里大约也差不多了。在北京四年,尝过不少高校的饭菜,北林的、清华的、对外经贸的、中央民大的、北师的、北外的、北二外的……各有特色,味道都不错,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人大的,贵是贵了点,还整天涨价(我在思考要不要把那次集体罢食堂加上去),槽点也不少,但就是喜欢那味道——人大的味道。值得一提的是,吃了被帝都其他高校学子不停点赞的人大的饭菜四年,我的体重不增反降,简直是神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忆人大(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eqic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