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为了让作品流芳百世,电影需要在艺术和商业上均获得成功,两者缺一不可。
培训师:为了让培训能够帮助他人成长,课程需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均做到有利于学员,两者缺一不可。
编剧:编剧写作是一种心灵产业,运用切实体验和主观感受多于理智分析。
培训师:课堂是体验场所,学员在体验中,经历了真实的感觉和深入的思考后有所触动,继而引发思维和行为的改变。
编剧:编剧要做的是:写出值得观众去看的剧本。好的电影是值得五花八门的观众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看、去感受、去思考的。
培训师:培训师要做的是:写出值得学员去学习的课程。好的课程是值得学员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去体验的。
编剧:写作有时候要求编剧在短时间内把自己打碎,再揉搓成不同人物,每一个人物都拥有独特的个性。与此同时,这些角色还要在一个故事里面无止境的产生矛盾。
培训师:培训师要处理在整个课程中扮演不同角色的部分:方法论、案例、学习活动等等,要把它们清晰、有序、逻辑合理的架构出来,还要用他们的力量来引导改变。
编剧:浑然一体的剧本,它的每一个侧面和细节——所有小动作、每一句台词——都同时实现着两个任务:1、推进故事情节的进展;2、揭示扩展人物角色的性格。
培训师:浑然一体的课程,它的每一个模块——所有案例和学习活动的设计——都同时要达成两个目标:1、促进学员对内容的理解;2、帮助学员在课堂现场实现学以致用。
编剧:虽然没有任何书籍能为剧本创作提供配料齐全的完美公式,却可以为有些剧中的难题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
培训师:虽然没有任何书籍能为课程设计提供色香味俱全的调味料,却可以将多本书籍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延伸拓展,然后与自身的经验融合起来形成课程。
编剧:电影银幕,与其说是一个窗口,不如说是一面镜子,我们在里面看到的不是别人的生活,而是我们自己;我们看到的不是角色与我们的不同之处,而是角色与我们共鸣的东西。
培训师:培训课堂,与其说是一个教学场所,不如说是一个万花筒,学员形成的各种想法和灵感相当于玻璃纸片,它们被填充到万花筒里,使得学员的人生图景越来越独特和丰富。
编剧:所谓编剧,不是一门心思创作故事的人,而是,用故事解决问题的人。注意,是用故事解决问题。
也就是,一部电影,或者一部剧集,总会遇到不同的问题。而编剧要做的,就是通过故事,来解决这些问题。
培训师:所谓培训师,不是一门心思开发课程和授课的人,而是,用课程来帮助学员解决问题的人。
也就是,一门课程一定是针对学员面临的问题而设计的,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一定会让学员在学习后有所变化。
编剧:一个健康、和谐统一的剧本,就像健康、和谐统一的生命,包含着相对较短的开端(童年)、作为人生主要阶段的中间(成年)、和一个快速果断的结尾。
培训师:一个好的课程有可延续性,从准备期到初始期到发展期,每个阶段都有不一样的策略。
课程框架随着知识体系的完善而逐步完善,课程矩阵随着学员需求的变化而层层递进。
编剧:编剧作家的选择显然是无限的。
下面将发生什么?下一段对白是什么?下一个句子是什么?做这些选择是扩大了可能性的范围。
因此,提供给编剧的选择机会是无限多的,但主题只有一个。
培训师:培训师的选择显然是无限的。
下面讲什么知识点?为了帮助学员理解用什么案例?下一个可以设计的学习活动是什么?
因此,提供给培训师的选择机会是无限多的,但课程主题只有一个。
编剧:不仅每部剧有自己的开端、中间和结尾;剧中的很多段落也有自己的开端、中间和结尾。
培训师:不仅一个课程整体有“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促进学习转化”的三个阶段;课程中的每个章节也有“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促进学习转化”的三个环节。
编剧:好的影片总是会超出它的直接主题,触动观众的心和灵魂。
影片会提醒我们,角色和他的行为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因为人物决定行为,而行为又会反过来影响人物。
电影的力量使得观众不仅是观察者,同时也是参与者。
培训师:好的课程,能点燃学员的激情,激发出学员的潜能和智慧。
有效的学习一定是循序渐进的:从体验到感受,从感受到心智,再从心智到行为模式,确保学员的“知识吸收”与“学以致用”能够同步。
培训的力量使得学员不仅是参与者,同时也是创造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