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历史究竟有什么这或许是很多人的一个困惑,因为社会是追求势利,而理工科的东西学会了是能够变为现钱的。而历史就算学习好了,变现能力远远不足。那为什么要读历史呢?
其实翻看古代的历史书,例如二十四史,这些书都不是给普通人看的。或者说普通人接触不到,庶民接触到历史书都很少,你不能强求一个饭都吃不饱的人去读历史。而且书籍珍贵,可不是你想要就能得到的。这些书有能力买和研究的,一般都是士大夫阶级和皇帝等权贵。古代王朝喜欢修史,每一朝一定会给上一朝修史,而士大夫群体也是修史的大群体,他们所写的史书更多。
那为什么呢?
治理一个王朝要治乱修平,要统治天下,这需要借鉴前朝经验和历史痕迹,从纵向到横向。正如唐太宗所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司马光编《资治通鉴》给皇帝看,张居正编《通鉴直解》给万历皇帝看。为的就是这个。再比如明清经常举行的经筵,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味道研经”,探究经书中的微言大义;一是“以古证今”,亦即以史为鉴,吸取封建统治经验教训。康熙帝就说过“《四书》屡经讲读,朕心业已熟晓。每观 《通鉴》,事关前代得失,甚有裨于治道,应与 《四书》参讲”。当然如果说实在点,这和普通人没有任何关系。这是皇帝读史书的作用,换个说法这是一个集团领导读史的作用,他需要从前人那里读取经验来巩固自己的势力。
当然还有一个群体。那就是古代的士人阶级。儒家六经之一《春秋》就是一部史书,这是士大夫的必修课。包括很多武将比如关羽也喜欢读春秋,作为统治阶级的士大夫要辅助君主共同治理天下,他需要智慧来发挥统治力,这需要从历史中理解如何统治天下。同时也要明智,如何处理与同僚,与上司,与下属的关系。正如《大明王朝1566》里吕芳说的思危、思退、思变。一个人需要明白这些,才能抱善自身。如何明智,这需要读历史,从以前那些智慧高深的人身上得到智慧的启迪,从这一方面讲,这也是每个人需要的本领。
即使我们现在看的历史书籍和网上的一大片碎片化内容都是小故事。从本质上讲可能就和以前说书人讲故事差不多。只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以前的知识和观点都流传到大众之间,读历史有什么用呢?正如士大夫群体一样,修身齐家,从古人身上吸取智慧,在面对自己道路的选择时,多一条教训和看法,以求走上一条更好的路。此外在工作之后找到一点自己的生活乐趣。
最后想说,很多人不理解学历史有什么用?那是因为历史对他真的是一点用处都没有,孔子讲“求仁得仁”,不喜欢,还是不要勉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