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这种感受吗?
你跟朋友聊天,聊到你的事的时候,他出于好奇亦或是好意,对这件事一直深挖,但你并不想跟别人说,他又不停地往下问,这时你会莫名生出一种反感情绪,甚至想发火,为什么你突然会有这种情绪,是你比较易怒吗?还是你感觉被冒犯侵犯了?
当然是他冒犯了你,窥探了你的隐私,本质上是他越了界限。就像是我的底盘,没有我的允许,你闯了进来,让我感到不安。
武志红老师在他的心理学课,提到了一个词————界限意识。讲的就是越界的问题。
什么是界限意识?
简单的讲就是,我的事,我说了算,你的事,你说了算,我们的事,我们一起协商,界限意识也是地盘意识,我们都有自己的空间,也就是底盘,既要捍卫自己的底盘,也要尊重别人的底盘。
界限意识还分三种类型:地理界限,身体界限,心理界限。
地理界限,就是物理上的空间,比如我的房间,你不能随便进进出出,我有权利赶你出去。身体界限,就是我的身体是我的,你不能随便触碰我的身体,比如在我没允许的情况下,你是不能摸我的头发等等。这两种界限很好明确。
但是心理的界限,我们经常会模糊,甚至在被越界的时候,我们都无察觉。
这有能是因为跟我们从小的成长环境有关,很多父母都不认为他们的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自己的延伸,一直都处于共生状态,界限非常模糊,在这种观念培育下,我们很难对心理界限有认识。
文章开头的例子,就是心理界限被侵犯,生活中,这种心理界限被侵犯的情况很多。
比如,一个陌生人对你说,发型或穿着不好看的时候。
比如,你的男/女朋友,问你跟前男/女朋友分手原因的时候。
比如,你妈妈看你的日记的时候。
......
就像每个人都会有秘密一样,有些可以跟朋友讲,有些只可以跟父母讲,有些只可以跟伴侣讲,有些则不想跟任何人讲。当有人试图想窥探的时候,就是对我们心理界限的侵入。
理解自己的心理界限,是理清我们情绪的根源,当我们有情绪有攻击性的时候,可以以正确的方式去表达,不至于对别人或者自己造成伤害。
那么心理界限被侵犯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正确的表达呢?
一,不含敌意的坚决。
当你影响我的时候,我要拒绝你,态度要明确,不能含糊不清。
在很多职场中,女性被性骚扰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女生看起来很弱,看起来弱,不是身体虚弱,而是拒绝的时候,态度不明确,甚至含糊不清。职场中,很少听到女强人,被性骚扰的,她们不仅仅是工作能力强,最重要的是她们的态度分明坚决。
二,从小事开始
要树立界限意识就可以从小事开始,比如喝拉撒睡,事情虽小,但可以传达我们的态度。
周星驰的电影《长江七号》有一个场景,我印象特别深刻,周星驰扮演的父亲跟他孩子经过商场的时候,孩子到一个机器人,非常喜欢,叫他爸买,由于他家穷没买,于是孩子就大哭大闹。现实中,很多父母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往往在孩子大哭大闹之后,大多数父母都选择顺从着孩子。时间一长,他们就会学会用哭闹来“要挟”父母。小时候,我就干过这种事。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正是树立界限意识的时机。决定不买,说明理由后,再哭闹也不买,就是要通过这些小事,树立界限意识。就是告诉他,有些事不是你说了算,闹也没用。
三,尊重事实,驳回情绪。
先要清理事实,再是表达情绪,如果是好的情绪,可以接过来,如果是坏的、负面的,必须驳回去。
武老师说了一个例子,特别有代表性:武老师有个朋友,在一家企业做秘书,她的老板小学毕业,没读过什么书。有一次突然跟她说,那个谁谁谁,我一天挣的钱,比你一年挣的都多。她楞一下,接着说,老板你说的对,你一天挣的比我一年都多,但是你很累,我不羡慕你。从起以后,老板对她刮目相看,她获得了特殊的地位。实际上,这个特殊位置,是这样换来的。
生活中,在我们遇到被侵犯的时候,我们既不能直接去攻击,也不能自我压制,而是要看清界限,树立界限,同时学会正确的表达,只有明确了界限,我们才能既不会伤害别人,同时也能保护自己,在人际关系中,洒脱地做一个独立的个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