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无意中刷到一个视频号,吸引了我到眼球,让我驻足停留。
视频中梨花带雨的妈妈
视频中是一个哭得梨花带雨的母亲讲述着又上班又带娃,每天睡觉4小时的艰辛不易,哭的不是自己的委屈,更多是女儿最后一个滞留在幼儿园,时而在教室一角,时而在滑梯旁守候的心疼。她说老公在外地打工,自己一个人带孩子,经常加班,没法第一时间赶往幼儿园,拖着疲惫的身体牵着女儿回家,深深懂得女儿需要陪伴但她还要做饭、洗衣,力不从心,从有了孩子开始睡觉就没睡足过6小时,基本是4个多小时。她哭着劝准妈妈们要宝宝前先做好“超人”准备。
我情不自禁留言回复“为母则刚”给了两个大大的拥抱。我真的能理解她,懂她的不易。特别是在这个内卷的不能再卷的时代里,职场女性想要一杯羹真的不容易。还有晚上最后一个去幼儿园,路上的急切,看到孩子一个人孤零零身影的心痛,同为人母的我,实在是感同身受,非常理解。
孩子成长需要爸爸
又想起男女分工的传统,很多男士都以赚钱养家为由,信誓旦旦的说“家里事情都是媳妇管,自己专心工作,不会因为家庭、孩子影响家”,上周还真遇到一个这么对我讲的,我虽然知道他是极力想说明对待工作的尊重和负责任态度,但还是被我批评了,我提请他多在意一下老婆,带孩子辛苦。特别是一个人带两个,哪怕是全职在家,个中滋味也只有她懂,特别是孩子生病时候….另外,孩子成长需要爸爸,不是给钱就够了的,孩子成长只有一次,赚钱速度未必赶上孩子成长的速度。
工作与家庭不能兼得吗?
这两天还有一个产后重回职场的朋友跟我吐槽她的焦虑与疲惫。产后回到公司,岗位已经变动了,需要掌握新的技能和方法,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不加班,每天上下班路上都献给了“Excel”,周末也是带着电脑回家,孩子睡着赶快工作。作为新手妈妈,带孩子也没顺畅,工作又是新的挑战一个接一个,真心只能牺牲掉睡觉时间,苦不堪言。几度想辞职又不敢,一是惧怕能力不够,如果暂时回归家庭等孩子上幼儿园再出来更没了合适的位置,另外,经济上也是需要考虑的,特别是老公单位还要等待优化,不知道会不会留下,更是焦虑不堪,只能继续“死啃”,再面对领导的“吹毛求疵”只能迅速调整情绪后继续重新修改…..
我听后除了给个拥抱真的不知道还能做啥?同时也真的感慨女性的不易。其实,我自己何尝不是呢?生一个孩子都一个工作,当完流动奶瓶后重返工作岗位,又需要俯下身子,重新开始,多少个日日夜夜加班常态才能给自己找到一个“暂时的位置”,每天需要打起12分的精神来搬砖,工作中确实也有开心、愉悦的时候,但更多的时候是完成“闯关游戏”每天陷入在无尽的加班和焦虑中。难得周末总是睡不醒,孩子经常在身边自顾自的玩耍着,多少次读着绘本故事读着读着就睡了…..
痛定思痛,考虑各种现实因素,想明白最最重要的还是孩子的成长。赚钱的速度赶不上孩子长大,父母变老的速度。每天的焦虑和开不完的会议,严重透支身体,不惑之年真的不再是“拿命换钱”的年龄了,身体吃不消,精力不够啊,特别是变换的社会需要的是“知识的更新”每天的进步,可连看看书的时间都没有,脑子里那点货又能撑多久呢?
然而回归家庭是幸福、快乐的。陪伴也是甜蜜的,可这份甜蜜背后需要的是“经济后盾”不是?就像昨天,金源逛上四个小时,只是给孩子各买了双鞋,只是阿迪而已,就是1200块,一家人尽量本着不浪费又吃饱的原则吃了顿烤肉,享受了交通银行信用卡的买单活动还要差不多500元,孩子想玩玩商场过道儿上的奥特曼玩具,玩五分钟,合影一张照片,扫码支付就是45块,超市里买上两瓶水,随便买点水果和小点心就要一百多,还没有去游乐园,没去逛玩具店和抓娃娃,游乐园最小额充值也要一两千,抓娃娃,店家更是把概率设置的低的不能再低,没有500块,连个毛也抓不到….这就是生活的现实。“爱”需要陪伴,然而“爱”不是一个拥抱和嘴上说说就行的啊?它需要付诸于实践,需要金钱的加持啊!需要付出无限的努力才行。
问题来了?难道真的不能两全吗?怎么样才能两全呢?需要怎么样的底气呢?如何才能做到全身心的自由?有能力在职场上实现自己的抱负,获得尊重,有时间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丰富自己的头脑。还有时间陪伴且高质量的陪伴,如何高质量?即:能睡得饱,精神好不焦虑不为生计和饭碗发愁的陪伴。
我相信“万能妈妈”、“超人妈妈”有但不常有,绝大多数的女人都做不到,但爱孩子,渴望跟老公一起分担家庭的责任,想实现自我价值的像我一样的普通女性有很多很多的。我们正在努力的路上,我们努力实现工作与家庭的平衡。
我必须必要找到“解”,我想看到“妈妈们”脸上的笑容而不是今天视频中的“梨花带雨”哭是一种宣泄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