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人都想成为百万富翁,但不是人人都清楚,自己想成为的到底是哪一种人。
《邻家百万富翁》把百万富翁分成了两种,收入报表型和资产负债型。分界线表面上看是截然不同的消费习惯,而根本上的差异对财富的定义。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富人和收入高是直接划等号的,并且把与之相关的表现都跟收入挂钩。他买名表、开豪车,都是因为他能赚钱。数不清的财富神话,都以“月入”、“年入”某长串数字来撩拨人心。这些客观存在的表象,背后有着什么样的误解?
2
收入并不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指标。高收入常常伴随着高消费或高负债。高收入让光鲜的消费活动成为可能,但其背后如果没有良好经营的资产,没有高度自控的习惯作为支撑,是无法持续的。这是很多暴富奇迹最终沦为破产笑谈的原因。
守住财富的难度比创造财富要大得多,这或许未曾拥有过巨额财富的人所不能理解的。但这不能成为不去正视这个问题的借口。如果你想成为那样的人,不是短暂的,第一课从守住财富开始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3
并不是所有的富人都热衷于高消费。你为各种奢侈品的品牌而痴狂,而你也买得起它们,那你就得接受已然成为它们的奴隶这个事实。这跟一般人对财富的理解就是很有钱没什么两样,仍然没有真正理解财富的意义。真正的富有,也许是一种对无限接近自由的追求。
这种自由,包含了财务上的,也就是钱所衡量的。富有首先是精神上的,摆脱他人附加束缚的自主性。富人不让自己成为钱的奴隶,更倾向于让钱为自己工作。那为什么赚到了钱,还要听任奢侈品品牌的摆布呢。所做的每一个选择,是出于他人眼光的考虑,还是满足自己的选择,也许就是成为真正富人的最后一道坎。
类似的选择还有很多,包括身体,跟物欲一样,也应该听从你的指挥,而不能让天性喜好慵懒和放纵的肉体奴役自己。这才是最高意义的自由,是最难获得的财富,足以抵挡塞壬的歌声。这个时候富人的称呼就不再那么准确,甚至稍显庸俗了。
4
都说自律给人自由。真正的富人在拥有财富之后依然保持着戒律和习惯。这种执行力源于什么?或许来自于对本质的执着。理解了财富的实质,就明白真正应该珍惜的东西是什么。
“能够才来愉悦和满足的,是生活中的各种活动,而不是手腕上的手表。”一件东西的品质,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你买的是烤面包机,“烤面包机就是用来烤面包的”,脱离品质的品牌不值一提。财富流失的最快速度,很多时候可能是在支付品牌溢价的那一瞬间。
更糟的是把生活沉浸在这种为了品牌而高消费的环境和活动中,把更加珍贵的时间也浪费了。
环境的影响力不容小觑。这是作者多次提出的观点。你想让自己变得富有,先把家安在消费水平不高,支出小于收入的社区里,而不是相反与以各种高消费为日常的伪富人为邻。这也是书名“邻家的”除了平民的消费和活动习惯之外的另一层含义。
《邻家的百万富翁》思维导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