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个人良知与归属感

个人良知与归属感

作者: 平安喜悅健康智慧實修 | 来源:发表于2019-03-15 15:17 被阅读0次

良知的定义

系统排列里的良知有三个层次,分别称为

个人良知、集体良知、灵性良知。

{灵性良知,祂没有“善”与“恶”,或者“归属”与“排除”之区分,因此能超越个人良知与集体良知的限制。}

系统排列中的良知,不是中国人所讲的道德良知。

良知的冲突

海灵格在《谁在我家》第一章提出了“良知”,这是系统排列的核心部分,可以解释很多现象,我们内心的冲突、家庭的冲突、学校的冲突、公司的冲突,再扩展到社会各层面的冲突,再放大到国家民族的冲突都可以用一套最根本的概念去看,海灵格把这种冲突提炼为——良知的冲突,这是海灵格最独特的贡献。

系统排列所提到的“良知”跟上帝没有关系,它既不是神学概念,也不是道德概念,

而是服从于某一群体标准所产生的感受。

我们借由感觉的好坏,来体验个人良知的体验。

通过观察发现,所谓负向的良知,跟我们的想法、感受或行为不符合某些人的要求与期待有关,而这些人通常来自我们所希望归属甚至赖以生存的群体。

如果你的各种表现符合群体标准,就产生所谓的“归属感”。

这个群体可以是一个家庭、一所学校、一家企业、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一种宗教、一群拥有共同思想的人等。

个人良知可以定义为归属于某个群体的“潜意识规则”。

当人的表现符合其归属的群体潜意识规则时,就会感受到“心安理得”,觉得自己是某个群体的成员。

当人的表现不符合其归属的群体潜意识规则时,就会感受到“内疚”“罪恶感”,觉得自己“背叛”了自己的群体,自己成为该群体成员的资格就可能被取消,被驱逐出去。

家庭的例子:

孩子做了些事情,母亲不喜欢,对孩子说:“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在孩子幼年时期,会尽其所能地让自己被归属于群体中,否则,他将无所适从。

组织的例子:”员工做了些事情不合上面的意思,上司说:“你再不服从,就开除你。”

良知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个产物。

离群动物最容易受到天敌攻击。因此跟群体在一起是很安全的,是有力量的,这是离群产生恐惧感的来源。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守纪律”。

纪律会把你跟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消磨掉,大家行为一致才是纪律良好。

也就说,良知本身在告诉你,当你内疚时,其实是你跟别人不一样,你有可能在彰显个性;

而当你心安时,你其实在彰显“共性”,你要跟旁边人行动一致,你就要暂时把你的个性放下。

当一些东西被定性为群体标准,而你竟然和这个标准不一样,你就有点冒险了,你可能就开始内疚了。

比如与一个家庭反对的人结婚,你心里会不舒服,感觉像背叛了家庭。

良知不仅仅是意识层面的东西,它甚至会渗透到身体、情绪和文化层面。

比如在有些修道院里,一群修女在一起待的时间长了,月经的时间都变得接近了。

又或者如果你有机会到中国香港,你会发现香港的气味和深圳的气味是不一样的,深圳的气味很松散、不固定,而香港是另一种感觉。但是如果你来到郑州,就会发现内陆地区的气味跟海边的气味又不一样。

每个群体里的气味、情绪和情感表达的方式也不一样。

比如北方人,一般的表达方式都是大大咧咧的,很直接。

南方呢?很少听到有话直说的。她非得九曲十三弯,跟你讲上一小时,讲不到重点上去;或者她编了一个很美丽的故事讲给你听,听完之后,你懵了,她在讲啥?

所以同一个地区人的思想、文化、语言,甚至情感表达方式很多时候都是同步的。

同一个时代的人的思想、文化、语言,甚至情感表达方式也会同步。

个人良知是服务于个人的归属感与生存权利,而集体良知则服务于家庭或群体的单位。

集体良知在作用时以群体的生存为优先,个人的权利则可能以维持群体生存之名被牺牲。

如果不跟随群体标准,在群体内与众不同又会怎样?

可能要背上背叛的罪名,丧失群体成员的资格,面临罪恶感(内疚感)、恐惧感、孤独感。这些与众不同,很多时候被认为反常、异类,不听话,不服从,没纪律。

良知通常被群体用作调整成员的工具。

对于被定义为异类的成员,就好像身体中检测到病毒入侵,会调整防疫系统把它们消灭。

良知最重要的两个标准,一个是“共”,一个是“同”,至于内容却不重要。

那些认同你、同情你、跟你同病相怜、同身同气的人是你认为值得信赖的“自己人”。

还有那些跟你有过共同经历的人,你也会更加信赖他们。

良知中隐藏着的最深忠诚是“同苦”与“共罪”,而不是同甘共乐、共富贵。

具体到一个家庭里,你生长在这个家庭,你家里人生活得怎么样?

过得好吗?

如果父母离婚了,你感受如何?

妈妈还在痛苦之中,你能接受自己先幸福起来吗?

如果你的兄弟姐妹生活得不幸福,你允许自己先幸福吗?

如果每个人都过得很痛苦,你能允许自己快乐吗?

如果你又快乐又幸福,你的良知会不会感到痛苦、内疚呢,好像自己的这个快乐和幸福不应该拥有一样。

对孩子来说,爱就是“共同”,共同才能连结在一起,而“不同”或差异则代表要“分开和失去”。

这种“潜规则”让他们毫不保留地模仿自己的父母。

这种爱的潜规则,长大成人后,仍然发生作用,会让孩子跟随着父母受苦。

潜意识中的动力,造成了代代相传的痛苦轮回。

在盲目的爱的推动下,重复母亲的经历或者命运,好像能替母亲分担。

所以要实现自己的幸福,你想从原来的系统走向一个新的境界,是要付出代价的,内疚、恐惧、孤独都是代价。

个人良知与归属感

相关文章

  • 个人良知与归属感

    良知的定义 系统排列里的良知有三个层次,分别称为 个人良知、集体良知、灵性良知。 {灵性良知,祂没有“善”与“恶”...

  • 2020-07-08

    良知,是一种解释 个人良知有三个需求,对归属资格的需求,对施与受平衡的需求,对序位的需求。 当归属感、施与...

  • 《谁在我家》共读第八天

    良知的定义:系统排列里的良知有三个层次,分别称为个人良知、集体良知、灵性良知。{灵性良知,祂没有“善”与“恶”,或...

  • 超越良知——《谁在我家》导读之八

    良知总是环绕着个体对分离与失去的恐惧的,更像是人的行为背后看不见的推手。 一个人害怕丧失对系统的归属感,就像白鹿原...

  • 五组娜娜《谁在我家》第八天

    雨馨导读:提到良知,它和归属感是分不开的,理解了良知是什么,就更容易理解后面说的良知背后的三个需求:归属、平衡和序...

  • 《简快》关键字

    《与系统的关系》身心灵、意识、潜意识、系统、整体平衡、三赢 良知 个人良知 良知冲突 连接 运作 付出 收取 ...

  • 个人良知在连结上的运作:所属不同的群体,决定了人们的行为

    不管我们需要连结的人和群体对我们的归属感需求设下什么条件,个人良知都会驱动我们去满足这些条件,心底的动力是...

  • 课堂笔记《个人良知》与《系统良知》

    今天以志愿者身份参加“幸福家家庭种子师资培训”。 杨亮老师讲授了系统里《个人良知》与《系统良知》之间的关系及对孩子...

  • 360天落地实修第346天

    今天我们将关注点聚焦在“良知”上,良知即“处事最恰当的分清善恶丶区分好坏的准则”,良知还指什么?"个人良知”与“集...

  • 第五组 天蝎 谁在我家 第八天

    个人良知与家庭良知 第五遍还是第六遍再看这一章节,良知是什么,意义不明确,个人良知是不是可以定义为为自我可以自在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个人良知与归属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str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