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曹操,大家都不陌生。
有一次,在接见匈奴使者时,他觉得自己形象欠佳,就让别人代替他去接待使者,他自己则拿着一把大刀站在旁边扮做护卫。
事后,曹操派人询问匈奴使者对他的感觉如何。使者说:“魏王的确很有风度,但我觉得站在他旁边拿大刀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按说,曹操身高不足六尺,相貌说不上英俊,并不引人注目。但他在沙场上征战多年,自有一种杀伐果断之下造就的英雄气概,即便他站在那里一言不发,也让人无法忽视,不由得产生崇拜、敬畏之心。
这种让人无法忽略的强大的能量场,就是一个人所散发出的气场。
一个人的气场并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经过洗礼、内心修炼的结果。
《气场全开》正是这样一本让你修炼出强大气场、获得自信的成长指南。
作者王敏是气场课程创始人,女性成长教练,婚姻情感导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生,曾多次走上清华、北大、人大、南开大学等名校讲台,也是北大后E、格局商学等商学院的特邀讲师,给众多知名企业进行过数百场培训,是Apple(中国)公司年度论坛连续四年邀请的行业外的专家讲师。
此书通过31节课程,让女性在认清自己的同时,能唤醒内在力量,打破原有生活或思维模式,摆脱困境,走出迷茫,无论是从外还是心灵,都获得脱胎换骨的成长。
1、我们,就是我们所穿的
六一儿童节过去没多久,大家一定还记得汉阳教师汽车碾压学生致死事件。
孩子的母亲在孩子出事十天后,以决绝的方式从24楼一跃而下。这其中有失去孩子太过悲痛的原因,也离不开键盘背后满满的恶意加持。
一些人把关注点放在妈妈的衣着打扮上,指责她在孩子出事后赶到现场前不但用心打扮,还化了妆,穿着高跟鞋……
为什么人们会把关注点放到当事人的衣着打扮上呢?
对于陌生人来说,人们首先是通过他的外在衣着来认识他。没有人有义务必须透过你邋遢的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更何况是这个人们看15秒短视频都嫌长的时代。
要知道,好的价值也需要好的形象来体现,形象往往走在实力前面。
那位妈妈得知孩子出事时还在上班,她从工作岗位匆忙赶到现场,作为职场人,她这样的衣着很正常。
有些人却把她直接框定为出事孩子母亲的角色,虽然那些言论充满恶意揣测,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一个人的穿着所带来的影响。
那么,如何穿才能穿对呢?
在你每次选衣服时,要记得问自己三个问题: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要什么?它们分别对应的是:穿对身份、穿对场合、穿对目的。
我们每个人都同时有好多身份,重要的是分清自己的职业身份和家庭身份。所谓的“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到什么场合有什么形象。”
比如,在公务场合,着装要以净色套装为主,面料要尽量挺括,注重品质细节;发型要以简单利落的盘发或短发为主;首饰只要少而精不夸张的经典款式;妆容要自然,涂自然色口红。
这一切为的是显示我们都是职场人,精神面貌好,要弱化女性特质,而不是为了凸显女性美。
越是严肃正式的场合,越要穿深色的服饰,款式也越要经典保守。
如果是气氛轻松一些的职场或商务场合,我们可以尝试穿明亮的白色、米色、浅蓝色或彩色的套装,也可以搭配图案经典、刺绣精美或质地柔美的衬衫、丝巾。
社交和休闲场合同样也有不同穿着要求。
最后,穿着也要因目的不同而不同。
如果你代表公司与客户谈判,展示的是公司的实力,穿着就要正式而显档次,甚至有必要戴上名牌手表,以显示公司经济状况很好。
倘若你代表公司去希望小学捐赠学习用品,穿着一定要朴素,可以是帽衫搭配牛仔裤,方便行动,也显得低调随和。
总之,对于我们的衣着,穿对大于穿美,得体大于时尚。
2、我们并不缺乏智慧,缺的是表达智慧的能力
战国时期,名医扁鹊见蔡恒公的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
扁鹊第一次见蔡恒公,直言不讳说他生病了。蔡恒公很不高兴,跟别人说医生就是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
后来,扁鹊再见蔡恒公时,发现他的病症一次比一次厉害,最后看到他转身就走。
最终蔡恒公不治身亡,扁鹊不得不逃往秦国。
其实,两人如果能好好沟通,他们的结局本不必如此。
扁鹊发现蔡恒公有病,直言相告本也没错,但他碰壁后,却不知转变自己的说话沟通方式就有些迂腐了。
作为医者,扁鹊应本着治病救人的目的,想办法让蔡恒公治疗疾病,而不是与他在是否有病上较真,最后弄得两败俱伤。
可见,遇到事情会不会沟通是多么的重要。
尤其对于我们希望家庭幸福的人来说,更要明白,沟通时有效果的比有道理更重要。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暧,恶语伤人六月寒。
说话是我们最好的修行,好的语言可以温暖彼此的心。在说话之前,我们可以先自问三个问题:
首先,问自己,你这句话说出去会让对方增加能量还是减少能量?
能让人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被认可的话,可以增加对方的力量。
第二句,问自己,这句话会让对方增加选择还是减少选择?
很多人找人诉苦,是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认同或指点,但适合的你的方法不一定适合对方,这等于减少了他的选择。
我们先要充分倾听,理解尊重对方,在对方情绪疏解之后,再一起梳理几种解决方向,最后把选择权交到对方手中。
第三句,问自己,这句话会让效果更好还是更坏?
有的人就像杠精上身,一定要争个对错,结果弄不好会坏了效果,伤了感情,断了关系。
就象上面提到的扁鹊见蔡恒公的故事,扁鹊最初目的肯定是想为蔡恒公治病,沟通到最后,却是一亡一逃。
所以,要学会表达,说出的话让人喜欢听乐于听,这是一种让智慧闪光的能力。
3、激发生命的原动力,改变就会发生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雨伞,小儿子卖草鞋。
晴天的时候,她担心大儿子的雨伞卖不出去;阴天的时候,又担心小儿子的草鞋卖不出去。所以,她每天都忧心忡忡。
一个智者听说这件事后,告诉她说,你应该这样想:晴天的时候,小儿子的草鞋好卖;雨天的时候,大儿子的雨伞好卖,永远都有一个儿子,生意好,这不是好事吗?
老太太听后顿时感觉心情舒畅了!
我们都活在自己感官塑造出来的主观世界里。一个人所处环境、看问题的角度、人生经验不同,面对同样的人和事也会有不同的结论。
遇到困难时,我们容易受一些习惯思维影响,陷入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中,左右为难总,觉得没有办法脱困。
此时,你首先要相信总有其他的可能性,要时刻提醒自己,要走出困境,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每遇到一件事都找到至少三个解决方法,练习多了,你就会触类旁通,形成四通八达的思维网络。
具体的可用四步脱困法:
第一步,时间节点。
告诉自己,“到目前为止,这些困难是存在的。”现在解决不了,不代表以后不能。
第二步,明确因果。
理清所遇困难的前因后果,明白自己解决不了的原因。
第三步,策划未来。
策划一个一旦解决了目前困难后所出现的前景,用“当我……我就能……”的句式,把自己代入进去。
第三步,采取行动。
前面三步相当于行动步骤,这一步就是直接采取行动,只要动起来,情况就会发生改变。
写在最后:
也许你正羡慕身边的职场红人,他们是如此活跃,春风得意,上司欣赏他,客户喜欢他,同事佩服他,要什么有什么,不管做任何事都能轻而易举地成功。
“其实,你也可以的。”
可能内心会有一个声音这样说。但你的本能马上回答:“不,我怎么可以呢?你看他那么自信,那么有能力,简直无所不能!我太渺小了!”
如果你一直这么想,那你这一生都将活在羡慕和自卑互相纠结的情绪当中。你的气场就是灰色的,会让你的路越走越窄。
要知道,重复旧的模式只会得到旧的结果,做不一样的事,改变才会真的发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