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特别喜欢微信表情库里的一个表情:就是两个靠得很近戴着尖尖斗笠的小人儿图像上下配了话,上句是“靠近厉害的人”,下句是“成为更牛的人”。
老实说我离成为更牛的人远着呢,但我一直在靠近更牛的人。自四月份因机缘巧合加入了齐齐写作营,就一直跟着团队学习,后来又加入到齐齐老师编辑部。
其实自己并不是个闲人,或许比绝大多数人都忙,帮齐齐老师做了半年多的编辑,编辑群里卧虎藏龙,不分年龄大小,都是有文采的老师,如小六六,将进酒,文丘、西柚吉吉、奥菲利亚、舒格......
先生又多开了一个店,有时在新店居然一天到晚坐拉不动地忙,店里的事务太多了,怕影响日常例行的工作,只得把心爱的编辑工作交接给舒格小妹妹做了。
前几日看到山人老师的《人间烟火》招聘编辑,近些日虽然也忙,但工作相对自由些,能自由活动,碎片时间也能挤些许,又动心了,问山人老师: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山人老师说不用多久的时间。
这样的话就不影响了,我完全可以再整理出碎片时间来加入学习哈。进了《人间烟火》的编辑团队,山人老师分配了工作任务,我负责60-80篇的校对。
恰好看到@小葵的文章【张大爷的悲苦晚年】,也在我校对的范围,文章写的是一位孤独的老人,生病后生活无法自理,虽然有女儿, 却进了老人院。写得很现实,看尽了老人的辛酸,现实很残酷,中国的老人将越来越多,有时真不是儿女不孝,而是真的力不从心,孤独终老就是这样么,我们也将一天天老去,未来会怎么样呢......
@小葵也是《人间烟火》的四位编辑之一,她也有的公众号,是龚筱葵。她有个娃才六个月,公众号没怎么更了,都是过来人,带个这么小的娃有多么辛苦,妈妈得跟着小不点转啊,是没有正常的作息规律的,如此辛苦,还加入编辑团队,也真是佩服她。
@小葵说:我只是埋头写,不会搞流量,几乎无人问津,我不会弄啊,只会埋头写.
哈哈,同是天涯沦落人,都是爱文字的宝妈,我何尝不是这样呢。我喜欢看@小葵的文字,真的很真实,也许我也是这种风格吧。
我说有空我要好好拜读一下你的文字,我觉得你写得好细腻,好真实。我就喜欢看真实的东西。
@小葵说:我写的故事都是从现实生活中得来,我一般都是写真实的贴近老百姓的故事。
事实上,这样的文字真是人间烟火气,也许,只有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人更有感触吧。是啊,我们写的都是人间烟火气,写心里想写的就好,坚持自己的初心,一边学习一边写。相同生活经历的人,看了很感慨,现实生活中很多老人这样,老人孤独,很多子女其实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这是现实生活中多数人遇到的问题。
@小葵说:一篇文章就得不停的修改整理。我的一部长篇发过又撤回了,过段时间去看觉得很差劲,我就又开始重新整理,现在时间是太少,所以速度很慢。我是第一次写小说,所以得自己不停的琢磨打磨。各位老师多担待,可能我修改的速度会有些慢,一天精修一到两篇。
感同身受,都是时间不够,我平时工作也很忙,也是挤着时间来,在夹缝中爱文字。
又看到@弹棉花 谭柏英的文章,写的是父亲的“老古董”。又是我们这一辈父辈的缩影。完了,很感动。
谭老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老师,我对谭老师说:我父亲母亲的影子都在里头了,是啊,我们的父辈一直在为温饱而奋斗。老爸舍不得这些“古董”,是特定的历史环境造成的。这些“古董”凝聚了他的心血,寄托了他的精神,常常让他忆苦思甜,珍惜当下幸福生活。
我的母亲常常说,那个年代,有顿饱饭吃就幸福了。如今的孩子有饱饭吃,还嫌菜不好吃呢
看别人的文字,产生共鸣,我的母亲也有好多新衣服,都不穿,压箱底了,只爱穿旧的。母亲那个年代,那时我二舅偷摘了一个小黄瓜吃,被母亲(母亲老大)一个巴掌打出了鼻血,说黄瓜长大了,一家人能吃上一顿呢,母亲想起这事就辛酸不已啊。所以那一代人真是爱“古董”。宁愿“古董”式地生活,是他们的幸福。
就这几天,倒逼自己看了好多篇文章,认识了IT同行,跟着文字细细”逛“了一回晋北的窑洞,如今的窑洞也现代化上了呢。还认识了福建的张水源老师,跟着老师的文字游览延平风光,邂逅了齐齐写作营四期的青榆山人老师......
正所谓,看别人的故事,尝百味人生。大千世界,数不清的思想和经历,做编辑,看起来是苦活,有时起早了,会被家人责备我不爱惜身体,白天工作这么忙,还不懂得休息。睡晚了,也会被家人说扰他们睡觉,很多时候身不由己。其实也收获满满,多看到的一篇篇文字,慢慢让自己接触到这个世界的更多风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