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你会发觉世界真的很奇妙,明明是在读毫不相干的内容,但发现居然都是同一个主题:语言。
比如,近期听《好好说话》节目,黄执中提到
1语言的边界就是思考的边界。凡是能被叙述的,才能被看见。
2人的语言习惯会影响他的思维方式。贫乏、模糊的语言使人变笨;精准、复杂的语言使人洞察。
而再看书《好好说话2》中,又重申
要知道,说话方式能够引导人的思考和行为方式。有时候,不是你怎么想就怎么说,而是你怎么说话,决定了你接下来会怎样去想,怎么去做。客观条件虽然有诸多限制,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不是木偶,不是完全被动的“对象”。即使困难再大,你也能尽量选择那些“能动性的话语”。
拿起采铜的《精进2》:
掌握一种“语言”,意味着能够超越自己的生物性,让自己在一个新的系统里高速地进化。
策略一:在资源投入相近的情况下,首选当前社会中更重要、更普适的语言。
策略二: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掌握两门以上的语言。
由此,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创造一个新事物并不稀奇,稀奇的是创造或者拓展一套能创造新事物的“语言”。
在听在看在思考的过程中,总感觉自己模模糊糊之间意识到了某样东西,但是又说不出来,这种感觉真让人难受……
语言哲学之中蕴含了怎样的奇妙,暂且留下一个问题。且先去打算翻翻史蒂芬·平克的《语言本能》,再来作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