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金庸先生去世了,作为一个从小受他老人家武侠剧熏陶长大的80后,我除了伤感更多是感到落寞,那个承载着几代人的青春记忆的武侠黄金时代算是彻底结束了。所幸在香港,还有一位让我觉得很有大侠风范的一位演艺人士尚且健在,他就是徐小明。这个名字年轻一辈可能很陌生,可是七八十年代他可是影视歌三栖的艺人,出演过《木棉袈裟》、当过编剧和导演,监制了《霍元甲》等影视剧,更是把《万里长城永不倒》、《再向虎山行》等主题曲唱得家喻户晓。他虽然没有大红大紫过,但是一直活跃在演艺圈。
吾生也晚,没有看过徐先生主演的电影,《霍元甲》、《陈真》等电视剧也只留下模糊的记忆,但是对徐先生唱的歌确是很欣赏的。据闻徐先生出身粤剧世家,粤曲功底应该是很扎实的,听过他唱的一首《春花秋月》,是根据李后主的词填的粤曲,真是字正腔圆,抑扬顿挫,让人听出耳油,难得的还没有颓丧气,这可能与小明先生的气质有关了。他喜爱武术,9岁起开始习武,当过武师,做过武指,所以唱起歌来也自带一股侠气。他主演的武侠影视剧的主题曲多为自己演唱,其中最著名的《万里长城永不倒》、《大号是中华》、《再向虎山行》等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听来依然让人热血沸腾。若以宋词作比,徐先生可以说说是难得的既能唱出苏轼“大江东去”的慷慨豪迈,又能演绎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低回婉转的全能歌手了,除了《春花秋月》,《苏小小》里的唱功也可见一斑。更难得的是还可诙谐跳脱,不信听听《再向虎山行》里的插曲《留步啊留步》,一个顽皮少年的形象呼之欲出,让人听了忍俊不禁!其实徐先生的形象憨厚可亲,走喜剧的路线更合适。但是骨子里徐先生还是个爱国的侠义之士。看过中央电视台对他的采访,他说不一定要武功高强才是大侠的,侠是路见不平,舍己为人的一种精神,这和金庸先生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不谋而合。所以当年的武侠片虽然布景简陋,技术落后,却依然让人看得热血沸腾,因为有侠的精神。反观现在的武侠剧,题材多为翻拍当年的经典,毫无新意;演员、布景、道具虽然都美轮美奂,但却失去了武侠的神韵。
徐先生是1953年生人,和我父亲同岁,早已过了花甲之年,现在也处于退休状态。除了台庆或者重要活动出来唱几首代表歌曲,已经鲜少露面了。上次反港独集会,老先生出来慷慨陈词,怒斥那些港独分子是“汉奸”,大快人心!纵观香江艺坛,像徐先生这样演、唱、导俱佳的全能艺人并不多见,更难得文武双全,真当得起“剑胆琴心”四个字,算得上是演艺圈里的“大侠”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