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先生认为我们对于问题性质的判断,常见的错误也有四种:
一是,误将“经常问题”视为一连串“偶发问题”,没有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
我认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个方法,其实就是把所有的问题都当做偶发问题来处理。
一件事的发生可能是偶然性的,但一连串的偶然性事件一定有其必然性。
而我们需要做的是,通过持续总结经验和教训,形成一套流程制度,作为处理这一类问题的基础。
二是,误将新问题视为旧问题,应用旧原则处理问题。
即使是相同的问题,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情况下出现,都有其特殊性,所以不能完全用旧原则处理。
比如做直播,这件事在2015年的时候就已经是已经出现过了,然而现在做直播和2015年的时候做直播能一样吗?
他们已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了。
再比如,现在做直播和2020年做直播有区别吗?其实差别也很大,因为,做直播一直在被更新迭代。
因此,对于很多问题,我们不能直接用旧原则处理,需要针对性解决问题。
三是,对某些根本性问题的性界定似是而非。
比如,一家公司的人员流动性非常强,经常有人离职、有人入职。
除了员工因为想要更好的发展而离职,或者员工认为自己所在的岗位不适合自己而离职外,我认为这家公司的领导更加需要反思的是公司本身的问题,是不是公司的某些根本问题存在界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四是,只看到问题的部分,没有看清全貌。
这其实就是看问题的角度问题,可能是因为看问题的维度比较低,没有站在更高的维度上去考虑全局问题。
这体现的是一种思维问题,我们需要学会用全局思维、系统思维去多维度考虑问题,而不是只看到问题的一个方面或者一部分方面。
比如学生迟到的问题,其实并不能一概而论。
不同的学生,迟到的原因各不相同,比如害怕学校、害怕老师是一种原因,没有时间观念是另一种原因,因为临时急事处理而迟到也是有可能的。
我们需要去了解和分析具体原因,然后再针对性的解决问题,而不是一概而论,直接处罚。
这些其实都是对问题属性的判断出错了,导致决策出错了。
所以,德鲁克先生总结说:“一知半解”有时比“全然不知”更为可怕。
我们又如何才能发现自己“一知半解”呢?
其实就是要扩大我们的盲点象限。它又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当我们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时候,我们向有经验的人或者优秀的人请教就可以。
当然,这个请教的前提是:我们必须亲自尝试过,发现自己的卡点问题,再带着问题去请教,而不是碰到问题就直接问。
另一种情况是,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这种情况,我们只能通过不断学习或者别人有意识的提醒,来让我们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
当我们能够持续学习、不断复盘迭代的时候,我们就走出了“一知半解”领域范围,朝着更优秀、更全面前进。
我不想做一个“一知半解”的人,因此,我一直在学习、践行,在不断提升自己。
你的看法是什么呢?欢迎留言哦!
以上内容来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雪瓶老师的分享以及个人的学习整理和思考,仅表达个人观点(๑ت๑)
我是随缘,我相信: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100%的坚持比98%的坚持更容易实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