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七·三】
舒城任自举学坡,为庄明府记室,好吟咏。一日余访庄公,闻书斋中高唱拍案,细听之,乃余诗也。庄出笑曰:“幸而任先生大赏公诗;如其大骂,则奈何?”后任死,伏魄时《口号别亲友》云:“六旬失足下蓬瀛,今日才欣返玉京。直以聪明还造化,但凭樵牧话平生。花当春尽应辞树,鸟际冬残合罢声。见说群仙同抗手,迟余受代主蓉城。”
舒城,安徽省六安市下辖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唐开元二十三年(735),置舒城县,属淮南道庐州。明洪武元年(1368),属直隶中书省庐州府,永乐十八年(1420),属南直隶庐州府。清顺治二年(1645)属江南省庐州府,十八年(1661),属江南左布政使司。康熙六年(1667),属安徽省庐州府。1949年后,先后隶属于六安地区、六安市。
任自举(生卒年不详),字学坡,号筑。庐州舒城人。清乾隆岁贡。家贫好学,文名颇著,得当时文坛大家袁枚的雅重。诗文著述很多,因贫不能梓,故存世很少。嘉庆《舒城县志·艺文》有载。
庄明府,指庄姓知县。具体为何人,无考。明府,清代对知县的雅称。
伏魄,音fú pò,释义:1、古代的一种招魂仪式。古代迷信,谓人始死时魂魄离体未久,可持死者之衣升屋,北面三呼,招其魂魄归体,称为“伏魄”。伏,通“复”。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及帝病困,卞后出看疾。太后入户,见值侍并是昔日所爱幸者。太后问:‘何时来耶?’云:‘正伏魄时过。’”2、指死而复苏。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七:“后任(任自举)死,伏魄时《口号别亲友》云:‘六旬失足下蓬瀛,今日才欣返玉京。’”
蓬瀛,音péng yíng,意思是蓬莱和瀛洲。都是神山名,相传为仙人所居之处。亦泛指仙境。晋·葛洪《抱朴子·对俗》:“(得道之士)或委华驷而辔蛟龙,或弃神州而宅蓬瀛。”
玉京,音yù jīng,意思是道家称天帝所居之处;泛指仙都;亦指帝都。出自晋·葛洪《枕中书》引《真记》:“元都玉京,七宝山,周廻九万里,在大罗之上。”
樵牧,音qiáo mù,释义:1、打柴放牧。《晋书·宣帝纪》:“贼恃水,樵牧自若。”2、樵夫与牧童;也泛指乡野之人。唐·李白《古风》之五八:“荒淫竟沦没,樵牧徒悲哀。”宋·陆游《村居》诗:“樵牧相语欲争席,比邻渐熟约论婚。”
抗手,音kàng shǒu,释义:举手,施礼。《文选·扬雄》:“是以旃裘之王,胡貉之长,移珍来享,抗手称臣。”李善注:“抗手,举手而拜也。”2、举手,示意告别。唐·陈子昂《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诗序:“骊歌断引,抗手将辞。”3、匹敌。清·捧花生《画舫馀谭》:“莲臞独赏月仙,谓其爽朗隽迈,可与白门湘兰比肩抗手。”柳亚子《寄马君武柏林》诗:“抗手无时辈,推轮异昔贤。”
蓉城,指芙蓉城,传说中的仙境。传说有三:1、宋·欧阳修《六一诗话》:“曼卿卒后,其故人有见之者,云:恍惚如梦中,(石曼卿)言:‘我今为鬼仙也,所主芙蓉城。’欲呼故人往游,不得,忿然骑一素驴去如飞。”后因以“芙蓉城”为传说中的仙境,常用为悼念亡友的典故。2、丁度(北宋大臣、训诂学家)成为芙蓉观主。宋·张师正《括异志》卷七<芙蓉观主>:“庆历中,有朝士冒辰赴起居,至通衢,见美妇三十馀人,靓妆丽服,两两并马而行,若前导,俄见丁度按辔,继之而去。有一人最后行,朝士问之,对日:“诸女御迎芙容馆主耳。”时丁已在告,顷之闻丁卒。”3、宋·胡微之撰《王子高芙蓉城传》。王迥,字子高,赵郡临城人,官宦世家出身。自称在十八、九岁时遇到仙女周瑶英,并在梦中带其游芙蓉城。王迥与苏轼是姻亲,苏因此在元丰元年(1078)为其作《芙蓉诗》。
闲言碎语:
见说群仙同抗手,迟余受代主蓉城。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见到仙人们一起拱手施礼,过后不久就受命代替他们成为芙蓉城主。本条诗话所记任自举死而复生时的《口号别亲友》诗,通篇的意思是,他本来是一个仙人,因为在天上有过失而被贬到人间。六十年来,本以为自己聪明绝顶可以在人间飞黄腾达,但最终却如同樵夫、牧童一样度过平凡一生。鲜花到了春尽之时总要从树枝脱落,鸟儿到了寒冷的冬天也会闭口收声。好在我到了天上,遇到了石曼卿、丁度等仙人,他们推举我做了芙蓉城主。
笔者作为现代人,真不能理解这位秀才临死究竟在想什么?编故事是骗自己还是骗别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