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日—12.20日/50日
回到当下
禅修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你没有很坚定的意愿和吃些苦头的准备,是很难坚持的。
回到当下
这个意愿是开启心的智慧与宁静。
这个苦头来自生理的以及心理的。
回到当下
在打坐中专注于当下的呼吸,可以培养在当下的智慧,在更长的禅修旅途中还可以亲身验证直面问题与洞见无常的智慧。(这是我目前可以感受到的,还有更多我还未实证)所指这些不是由书上获得的知识层面的知道,而是透过亲身实证才能内化。我们看了很多书,我们知道却做不到,禅修可以帮助我们超越文字的知道,洞见生命的实相,增长心智更加宁静…。即便如此,每个人禅修体验却是非常个人化的,需要自己去实践。
对于我,倒没有身体的疼痛困扰到我。目前我最大的障碍还是无法每时每刻专注于呼吸。要不是在打坐时思想更敏锐活跃,就是进入昏沉。
打坐时间其实应该因人而异,固定时间的方式未必是好的,在明奘法师的《心如晴空》中,也有说到,每个人在适合自己的时间打坐就好。我之所以给自己硬性规定早上必须要早起打坐一小时,也是一个尝试。考虑到早上很安静,虽然早起对于我并不容易。但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一个考验,也由此监督自己晚上早些休息。
心如晴空
之前起床是掙扎的⋯ 闹钟响起时,总是想再躺几分钟吧,好困,真不想起来啊…。但坚持一段时间后,突然不再困了⋯,到點就醒。其实想像中的做不到都是你未坚持未加以驗證的猜測。
只是早上的打坐還是不夠清明。但我不想太早下定義⋯。再用一段時間來檢驗。至少知道自己很堅定的都要早起,晚上自然也不敢太隨意,盡量還是早睡的。這樣堅持和觀望還是很有趣味的。(11.1~11.20日)
今天24號,雖然在生理期,但沒有覺得累,而且早起打坐進入一個比較清明的狀態。這兩個晚上睡得不是很安穩,但是發現自己白天精力還是不錯。以前晚睡或晚上睡不深,白天就會容易累和犯睏,我不知這和我最近堅持打坐有沒有關係。
27号,頭痛,困。在苏州的三日很冷,每天上课空调,晚上睡觉也是空调。而且晚上比较兴奋,睡的不踏实,有点上火。因此虽然坚持早起打坐,但其实是昏沉的。这样的坚持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在蘇州的三日)
12.15日:打坐进入念头减少,却有点昏沉的状态,如果念头变少了,那么专注于呼吸的感受应该加强,那么发生了什么?
尝试在不同的时间打坐,看看时间段的影响。
今天重温,获普利策奖记者在曼谷寺庙禅修的日记《冥想者日记》一书。我突然明白我的杂念少了,为什么会昏沉,是因为我只是在做形式,那和休息睡觉没啥区别,我把当下真正要做的事给丢了,要真正专注于呼吸!当然这个专注又不能太用力,用力过度,有时感觉头疼,所以这个专注即要在当下又要它轻松自然,这个把持除了练习没有捷径。
冥想者日记
12.16日: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门卫,一不留神,一个念头的小偷就飞快溜了进来,不过当我有了这个觉察,我就马上回到呼吸中来,感觉它扭头就跑了,好好笑。但这个小偷真的就像我的小灵感,我有个想表达的东西随之蹦了出来。我会告诉自己打坐后把它写下。但尽管如此,这都不是要练习的在当下。继续觉察和好好练习。
我会在有的时候感觉不清自己的呼吸时,尝试深呼吸一下,以保持觉知。有时腹部会觉得紧张,由此似乎也能调整一下自己粗短的呼吸带来身体不够放松的感觉。
12.17 觉得耳朵有点痒,好痒好痒,我告诉自己不要动哦,尝试看着它,然后感觉更痒了,非常非常想挠它,而且觉得烦躁,但我还是静静地看着它…,结果在某个时候,不知什么时候它消失了。这个体验其实在很多次的经验中。
要直面它,觉察它,就像面对我们的情绪,自然生灭,不必逃避或执着。对待生活也如此。《冥想者日记》中说到面对身体的疼痛,也是如此。
今天12.20日,早起打坐第50天。老实说,感觉没啥进展,和以前在不同时段偶尔打坐相比差不多。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对自己升起烦躁之心,当念头总要跑出来,无法总专注于呼吸时。
打坐中升起的贪嗔痴慢疑,比如着急没有进展,这是贪;打坐时对身体的不适升起的嗔;对舒服或相的痴;还有对停滞不前的疑,种种,而练习对此的觉察,全然的面对,不做分别的心,还有感知到的无常愿意放下执念,这些对于每日生活是如此的重要。把练习的心性增长的智慧带入日常才是禅修目的之所在。
但我知道这个过程没有捷径,你以为的没有进展其实都在积累这个即将的变化。
回到当下
它对我生活有什么影响么?嗯,比较容易安住于当下了,不再容易受他人情绪的影响,会开始觉察当下的言行,而这些只是刚刚开始…。
回到当下
不要尝试有一个结果,这个旅程,没有终点。
我有疑问的是,变的宁静的内心是否会失去感受力?还是宁静可以带来更大的创造力?似乎我的天马行空和灵感都是从不平静的胡思乱想和敏锐的感受中来的;没有执念的超脱看而不看的禅境界与慈悲和爱如何不矛盾呢?写作等艺术表达也是一种欲望么?如果也是,我们要如何对待这个欲望?
我确信的是禅修会让这一切明了,我只需要去练习这个觉察,练习心的清明,答案自会浮现。
我日常的思维模式是,很容易对一件事好奇,并且在还未深入探索时就会有好多思考与疑问,我想现在尝试先放下问题,进入实修,这也是我在生活中需要尝试的方向。先做,答案自会浮现。
我的冥想之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