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医生真是不爱读书,哦,我是说非专业领域的“闲书”。
恋爱七年,结婚十年,在这漫长的十七年中我清楚记得他只读过一本书《荒野的呼唤》。
我常常取笑他是一个粗俗的人,真不像是一个硕士毕业的人。人家也不生气,每每都是坦诚地说自己就是一个大俗人。
他不读书,可是并不影响我和他谈文学。每次明明是我先开的头,慢慢地他竟成了聊天的主角,他没看过毛姆的小说,他更不知道毛姆是谁,可是只要我和他说起其中的一个故事情节,他就能口若悬河,分析得入情入理,一针见血。
他不懂文学,可是他却能洞察人性,看明白人和世界是怎么回事。以至于我常常觉得我的书白读了。如果把这个世界比作一碗水,我似乎只能看到水上漂浮的物质,而他却能看到沉下去和隐藏起来的东西。
夸完了再说说他的缺点。有时候看问题有些极端和前面,我也常常笑他快40岁的人了还像个毛头小子,像个愤青,看不惯的事情多又不愿意容忍,就是因为心性缺乏修炼,常常让情绪占了上风。看我!就因为常常读书修炼,所以沉着冷静,气定神闲(哈哈,纯为调侃)。
后来,某一阶段工作偶尔不忙的时候,他也会从我的书柜上找出一两本来读读,我深信这一定是我潜移默化的作用。他虽然读得少,但是不像我常常读书走马观花,他看一本就会有一本的收获。而我觉得这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阅读的世界好比一个大观园,我常常踱步其中,那些奇花异草和曼妙风景对我感官的刺激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可是对于刚迈入大观园的人,如刘姥姥类,那些亭台楼阁,繁华富贵一定会带来莫大的震撼和惊叹。
他常常说等他不忙的时候一定会把那些书柜里的经典找来读读。而机会却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到来了。
二月底他到上海进修学习,谁曾想yq疯狂肆虐,他被封在租住的酒店,足不出户。
而在这之前还在家的时候,他看了一部电视剧《天道》,电视剧里对人性的洞察,对儒家伦理的谈探讨,对商场杀伐的反映……让这个不知道多少年未追过剧的人看得热血沸腾,如痴如醉,常常大半夜不睡觉跟困得眼睛都睁不开的我探讨人性和世界的复杂。
去进修的时候除了带了几件换洗的衣服、日用品和自己的专业书,他还带了一本同名小说《天道》。
到了上海后,他立马把《天道》作者豆豆的作品三部曲买了回去。在足不出户的日子里,这几本书成了他最美好的陪伴。
一个本就有着深刻思想的人因为有了文学的浸润,似乎有一股强大的能量在他内心聚集,他对阅读的认知,让我禁不住惊叹,“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
引用如下:
1.书真是好东西,文字能传达很多声音和图像不能传达的东西,它又能给你充分的想象空间。书可以让我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小说可以让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但是电影或者电视剧不行。那是导演心里的感觉,又要通过演员表现出来,我们看见的只是他眼中的哈姆雷特!
2.看小说期间会想很多东西,而不是像看电影一样,只是欣赏,然后再去体会。觉得看电影像是去吃一顿大餐,看小说则是拿着别人给的材料去做一顿大餐,然后再品尝,而写一部小说则是自己去准备材料去做一顿大餐,自己品尝过后可能能还要去改进,最后把感觉最成功的拿出来让大家一起去品尝,这些材料有可能是他购买的,也可能是他亲自栽种饲养的。
品尝的人分布全世界,生活环境不同,口味不同,品位不同,文化程度不同,那对这大餐或者对每一道菜的感觉也就自然不同。这也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哈姆雷特,也就是众口难调。当然,除了有些人本身厨艺就不行。
3.看小说有时感觉主人翁是自己,是朋友,是自己身边的人。有些演员演一个角色不能自拔,抑郁,甚至分不清现实还是剧本,以前不怎么信,现在信了。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吧,也是灵魂的传递方式,着了魔,走火入魔,也是差不多的原因吧。
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吧!能让一个不读“闲书”的人能对阅读产生如此真切又深刻的认知!
当初一家人遂了我的心愿把除主卧以外的那个最大的次卧拿出来当书房,把走廊墙壁做成了书柜,把客厅做了一个小小的读书角,在家里,这些是我眼中最雅致曼妙的风景,也成了我们一家人的心灵栖息之所。
这里已经放不下了一个从不喜读“闲书”的人能对阅读产生兴趣,并打心眼里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巨大魅力,不能不说和环境与氛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啊。
韩医生的读书之旅从荒漠开始,一路曲曲折折,寻找到了清澈欢畅的溪流,葳蕤蓬勃的丛林。
不过,文学的世界广袤深远,我们都只是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