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在家排行老三,上有两姐,下有一妹,这四姐妹家中又各有一女。
仔细一想,四女中就我不成器,两个编制老师,一个研究生,而我呢?是个打工的。
有时候想想心里挺不是滋味,也挺不甘心,也挺为母亲难过,耐何咋就我不成器。
我们都想成为父母的骄傲,可是选择大于努力,我努力过了,可是选择错了,依然什么都不是。
或许人只有在真的经历后才会成长,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早熟,后来发现早熟个屁,曾以为的早熟都是在强装大人,穿大人的衣服,说大人的话,干大人的事儿,唯独心性还处于一种稚嫩的状态。
等到真的吃过苦,受过累才发现,昨天的自己是有多幼稚,多可笑。
等到明白过后,很多东西已经失去了,逝去的时间,不复的青春都已抓不住。
我们总是习惯性的怀念过去,不是曾经有多美好,只是因为过去真的过去了,回不来了,所以值得惦念,只有逝去的才是永恒的。
就像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得到的反而不是那么珍惜,这好像也是人性的一种。
有段时间一直处于这种不良的循环中,明明自己没犯什么大错,可却总揪着自己不放?
为什么和别人相比,自己过得这么差?
为什么和别人相比,别人可以自己却不可以?
为什么和别人相比,别人轻而易举能得到,自己花费九牛二虎之力也难以企及?
这种夸浮别人,贬低自己的心理有时真的会不定时的冒出来,可能成为一时的鼓励,化为前行的动力。
“对,看到别人那么优秀,我也一定要努力才行。”
可更多的事,它冲击着我的自信心,让自己一直处于一种自卑的状态,不敢再向前。
但其实,我只要明白三个重要的问题就好:
我是谁?
别人的生活是我想要的吗?
我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我其实就是我,与这世界上的任何人都不一样,是独一无二的。
所处的环境不同,教养不同,经历不同,又怎会成为和别人一样的人。
别人的生活真的是我想要的吗?不一定,在没有经历之前,永远都别夸大其词的说我想要,我要过的日子就那样的,“山前山后各有哀愁,有风无风都不自由。”
我们的性格决定了之前走过的路,现在的路以及以后的路,在自己的路上修行,完善,不要回看,更不要去比较,所走的路不一定好走,但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
人与人本身是存在差异的,别人的生活无权干涉,也与自己无关,更何况用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对比是永远都没有办法做论证的。
过度的把焦点投射到别人身上,看着别人有,吐槽自己没有,除了给自己强加压力与焦虑,没有任何益处。
我们要做的重心是应该抽离别人,把所有精力回归在自己身上,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从自己身上挖掘闪光灯并执着于深耕,静心过好当下的生活,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适当的放过自己,生活已经很不易了,不要让自己永远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还整日压抑着。
让来的人来,去的人去,得到的得到,失去的失去,坦然接受,就是对自己,对生活最好的成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