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到车库,会在车里听会儿歌才回家,当这种状态持续一段时间后,我想,是时候从当前生活状态中暂时性抽离了。
按理说,工作顺利,儿女乖巧,我没什么好挑剔的。
但是心里,总有一种失落,那种我可以是任何角色,唯独不是我的失落;
《听见她说》白百何在《失眠人的梦》里说:“若你过得很正常,却隐隐感觉哪里不对。若你对生命有一种‘由衷的悲伤’,会在夜晚暗自发问:‘难道就是这样吗?’”
白百何是床到阳台的距离,我是车库到家的距离,虽然很短,但对我们而言,是特别重要的中间地带;
她每晚在阳台看树,发现自己好像没有长时间的注视过什么;
我每晚在车里听音乐,发现再曼妙的歌声,都只是在耳边打转,没有聚焦。
--以自己为中心的自由感--
于是在11月的月初,我把一个人旅行的目的地,定在了好友所在地上海。
青菇凉说:你这是一个人坐飞机的旅行而已。
好吧,我承认,我有点怂,除了生活地和家乡,我还没一个人去过陌生城市,这次是我独自旅行的破冰。
我怀有一丝期待,但又不抱任何期望。
就这样,我拖着行李箱,出发了。
按预定好的时间赶飞机,悠闲排队过安检,踱步到登机口,看到喜欢的店就驻足一小会儿;
飞机上看一部电影几页书,闭目养会儿神,整个过程没有娃的各种突发情况,也不用去思考全家人的行程安排,不用迁就任何人,完全以自己为中心,身心兼自由。
--生活的城市,也有我点亮的星光--
到达目的地,见到几年不见的朋友,熟悉感调动起身体的每一个兴奋细胞,跟着她们去国金、观明珠、逛外滩、访古镇。
离家的距离感让我觉得各种工作流程、工作群、家长群,都仿若隔了一个光年;
没有人和事对我有任何要求,我以陌生人的姿态看着这座城市,无欲无求。
东方明珠和外滩迷离的灯光,是闪烁的星星,是这座城市里的人儿,用他们伸展的梦想和为实现梦想的动力装点而成。
普通人没有唾手可得的东西,他们光鲜外衣下是烈烈奋斗的痕迹,每一种奋斗都应该被欣赏且祝福。
多美的夜晚啊,在我生活的地方,也有被我点亮的星光吧。
--至少还有书籍替我们清洗浮躁--
听说松江有个很大的钟书阁,心向往之。
入到钟书阁,触目兼为书,不同性格的书被放在不同的地方,它们就那么安安静静地躺着,或被人带走,或被人翻阅,或几年都无人问津。
但那又如何,它们的使命,就是等待一场或无数场翻阅,然后让内容进入我们的躯壳,与我们的记忆一起持久绵长。
书店中有父母带3岁孩童翻绘本,也有爷爷和5岁孙子共看恐龙书;有高跟鞋手持咖啡职场人,也有脖挂耳机的意气少年;
一楼有小声的交流,二楼是翻书的沙沙声。
想起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里第二集《二手书的奇幻漂流》中蜗牛和lulu开着一辆书车行走中国,他们的书摊驻足过水果摊、音乐节、村庄田边,外人看来荒谬又不可理解,可他们浑身上下,都有一种肉眼可见的快乐,这是金钱无法购买的。
是啊,不管怎么样,至少还有书籍,替我们清洗浮躁。
--平凡生活中也有微小美好事物啊--
和朋友们聊过去、现在与未来。在朋友们不痛不痒的表达里,蕴含的信息都是过去的诸多不易都在轻轻拿起慢慢放下,接受现在的小插曲,未来要健康安泰地再去翻山越岭。
就算在提到过去的不易和小插曲时眼神有些暗淡,但讲到生活中的小美好时,我看到他们眼里蕴含的温柔,慢慢转化为对未来期望的光。
每个人的故事,都像一首歌,快慢有度,风格不同,但主旋律都是生活;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这世间灯红酒绿的投射面;
看过了这世间的多个投射面,再回望自己,突然觉得那些让人失落的日子,只是生活中的平凡,我一味沉浸在当下的平凡,好像忽略了那些遇到微小美好事物时的悸动。
潇洒姐在“时光简史”里说:“当你回顾你的时光简史,也许只能记得光辉或落败的时刻,而沉默日子里绝大多数的你自己,都在不停地挑水耕田。”
我在绝大多数沉默日子里不停地挑水耕田,然后,慢慢丧失了对生活中美好日常的感知能力。
这次行程中接触的城市星光、书店中的人、朋友们的故事,都在不经意间触动我,提醒我要放慢脚步,慢慢地找回那些被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侵蚀后逐渐消失的感官。
生活很美好,陷入情绪时,停下来,触摸日常,也许就能知道怎么走下去。
经历一场出走后,我带着消失的感官回归。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