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很喜欢看书。
拿到一本书,不看完不撒手。
每学期,发了新书,我会第一时间把语文书拿出来,挑出自己喜欢的翻一遍。
遗憾的是,那时候生活条件没有现在好,家长也没有买书的意识。
他们觉得学习就是在学校把老师教的学会,通过考试就可以了。
所以从来没有买过课外书。
导致我的阅读能力,一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我怎么判断呢?
就是那些公认的好书,我看不懂,并且读不下去。
我只能读一些通俗文学作品之类的书
我现在想来,这是多么大的遗憾啊。
那些智慧的结晶,都在那些不大容易读懂的书里。
那些书现在可以说唾手可得,我却无法领会。
现在,书城离我住的地方三站路。
图书馆就在家附近。
打开手机,动动手指就能买书。
我却读得少了。
上次经常读书,还是孩子还小的时候,我读育儿方面的书读了不少。
这些书,给我指明了育儿的方向,让我不那么焦虑。
也让我发现了,原来育儿是一片这么广阔的天地,有这么多学问在里面。
感谢我在育儿过程中所遇到的那些书。
后来孩子大了,那些育儿书的类别,我已经看得差不多了,感觉没有什么新意了,就没有再读了。
后来读书读得多的时候,就是孩子还在学龄前的时候,我给她读绘本。
我给她读了什么,我已经不记得了,估计孩子也不记得了。
但是我还记得孩子的班主任给孩子的期末评语,原话我不记得了。
大意就是孩子一看就是阅读得比较多的,相比其他孩子显得早慧。
看了老师的评语,顿时让我觉得,那些陪娃读绘本的时间没有白费。
现在,我跟朋友聊天,她们都说已经很少读书了。
就算想读,也看不下去。
我,还算幸运,只要读,还是读得下去的。
而且现在我有了一个读书的新方法。
一本书读不懂,可以上网找找这本书的简介,帮助自己理解。
或者有读书视频,边读边解析的。可以先看这些视频,再去读原文。
现在我们比以前的人幸运多了。
以前的人,离开了学校,基本可以说与书绝缘了。
现在,我还可以继续读,还可以借助工具来读。
我感觉,我还是爱书的。
我对书的感觉还在。
我预感到,我这一生不会丢下书,只要时间允许,看书还是我业余生活的一个选项。
接下来,我打算挑战自己,读一些曾经想读却读不懂的书。
来世上一趟,那些公认的充满智慧的书,我不见识一下,就太遗憾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