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医院的恐惧和远离
可能处于对死亡的恐惧,从小到大对医院有点害怕。所以上大学的时候不敢填报医生这个专业,听到做医生的同学分享解剖实习的过程,更是感到心惊。
幸运的是,自己和家里人都一直比较健康,较少与医院打交道。而因为在异乡上学和工作,对家里面爷爷奶奶临终前的进出医院事宜也没有经历。自己受点小伤、生孩子住几天也没当一回事儿。
突发意外
到上月底,在出差中,得知父亲因为脚疼在老家镇上医院住院理疗10天也没有好转,后面检查说是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了,需要动手术才能治疗。一次核磁共振检查,就从原以为的受风导致的小疼痛变成了一个需要手术的病变。
既然中医理疗不管用,多个医生看了CT和核磁共振报告都说需要手术,那就准备手术吧。腰椎间盘突出也算是比较常见的病痛了,父母听一些熟人说只需要一个微创手术,在县城都可以做,也可以到重庆去做,大约需要1万多块手术费,并且做完当天就能下床,很快就能康复。但考虑到之前婶婶在县城医院手术的医疗事故,家人商量决定一步到位去市医院。父母担心人生地不熟,不愿意单独前往。弟弟在国外不能陪同,自己也因为孩子周末在家不能离开。只能找同学朋友帮忙先安排入院,自己在周末把孩子送往学校后,回老家陪护父亲手术。
商讨手术方案时,经过医生的专业讲解才知道,这个小小的疾病也是有几种不同的治疗方案,根绝严重程度、年龄段和后期效果,分别有保守治疗(如前期已做的中医理疗)、过渡性治疗(切除突出部位,避免对神经的压迫,但是后期可能还会长会复发)和根除治疗(掏空填充打钉固定)。 对于老年人来说基本都是推荐根除性治疗,手术的费用要增至4-5万,这还是用国产材料的费用,如果用进口的费用,可能会增加一半。
健康真贵啊!一个小手术,就可以花费掉普通工薪阶层半年的收入。
陪伴的力量
第一次单独陪护父亲,全心的陪护,身心照顾;第一次以成人的身份和父亲谈话,开导他宽慰他。以前和父亲面对面交流的时候,他通常都是沉默的。现在在他脆弱的时候,我照顾他,增强了他的安全感,打开了他的心结。他愿意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也愿意听我的意见。我也趁机把对他和母亲之间关系的不和谐的担忧以及改善建议提出了,同时也告诉他很多老年人金钱管理和理财的风险和误区。
自己感觉像在教导孩子一样的,去影响父亲。他在我的悉心照顾和鼓励,专业护工的帮助下,很快的康复、恢复身体的自理能力。同时在同病房另外一位80岁老爷爷的影响,同年龄病情更重的病友的对比下,更多了一些自信,非常积极的锻炼自己,也不想给我们增添很多麻烦。
在我不得不离开医院回家照顾孩子的两天里,他自己独立地自理生活,和护工沟通,办理出院手续,住宾馆等等。没有听到他之前经常有的叹气声,以及迷茫无助的生气。一家人视频聊天,他也不再沉默,能有信心的分享他独立处理问题的过程。也谈到妈妈对他的照顾和帮助。
看到父亲的这些转变,我和弟弟都非常欣慰;也算是因祸得福吧,让他感受到子女们对他的关爱,他们找到了安全感,减少了以前那种孤寡老人带来的无助感。独自经历了治疗过程,他也充满了自信,不再对未知的世界那么害怕和恐惧。
健康和养老的思考
这第一次感觉健康是多么的重要,这医院最好是不要进,拿健康去换取的财富和功名,可能最后都会在疾病面前打回原形;各种医疗费用之高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感受的。
就父亲这个小小的疾病,入院和手术程序都是最简化的安排,父亲的手术和恢复状态已经算是非常好的。术前,通过急诊无做任何检查即入住院部,检查结果未全出,即在入院3天后安排手术;术后20小时撤监控,拔尿管;24小时候能下床,自己大小便;2天拔一根引流管,3天拔完全部管做术后复查;4天就出院。病床位都是普通每日几十块的费用。 检查费用就花了一万。各种手术费材料费,清单都有25页。8天总共花费5万不够,而且医疗能报销的就不到一万。
而同病房另外一位和父亲年龄相近的老爷子,术前住半个小月消炎,术后要冲洗引流2天,打钉4组。费用可能比父亲的增加一半以上。
如果没有熟人特殊安排,大医院等床位都不知道多久才能进来,再找好的医生做手术就更是要排长队了。如果医生水平不佳,恢复又没有那么快,还可能有后遗症。 真正体会到看病难啊!
(其实现在西医对于很多疾病的治疗都是类似的思路。普通:消炎控制,等自身慢慢恢复;过渡性:切除部分病变体,包括该部位器官的功能;彻底:完全切除找人工材料替代功能。)彻底方案的手术对医生的艺术、材料,以及后期的康复 都要求比较高,花费比较多;其实风险也是比较大的。最好自己能健康到自然死亡,不需要做这些手术。
对于那些不珍惜身体健康的人,真的需要到医院体验一段时间的陪护生活。
生病的时候,年老的时候,生活不能自理,都依靠别人是最惨的时候。想想我们以后该如何养老呢?独生子女的父母,很难被孩子陪护养病。
看到医院的护工,也是各有不同性格,有的真的很专业又有爱心,比如那个梅姐(平凡人中透出很多的智慧和坚强);有的没有耐心并不喜欢这份工作,只是作为一个谋生的手段,很难对病患有同情怜悯,说话语气强硬,没有耐心。(对护工这个职业的认识,从电视剧和书本走到现实中,感觉在老年化越来越高的未来真是一个不可替代的职业。第一次从普通服务型岗位劳动者身上看到他们的生存智慧和职业道德,他们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并不比坐在办公室的人差!)
有的家里有多个子女,但是为了各自的工作事业,也不会从早到晚陪着老人,甚至看着护工护理,自己也不会亲自动手照顾老人。也有儿子因为无需工作很有细心的全称陪护,但是老人的固执以及无法理解的要求缺乏耐心,说话也不能一直那么和气。也有不用工作的媳妇天天在医院照顾婆婆,但是因为婆婆对两兄弟的不公平对待,不在场兄弟对陪护工作的不理解,而抱怨,到处找人诉苦,也要做护工分担自己的责任。。。。。。
后记
几天的日子带来的心里改变,以上的文字都不能表达完全。只有落到实处,自己注意锻炼身体,保持健康;也时常提醒身边的人注意健康。不能因为放纵自己的感受,满足一时的欲望,而伤害身体健康。也经常电话视频,关爱老人,排除他们的心里空虚,避免他们缺乏目标导致互相生气发泄情绪。感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