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7、红花与藏红花
网上有卖盆裁藏红花的,宣传广告说,除了美化环境外,红色花芯还可以泡茶煲汤。
这种藏红花与我的认知出现了很大的偏差,引起了我的关注。
在我的印象中,红花不是这个样子的,红花的花形有点像大蓟,有刺。
这是红花,花朵比较大,花丝密集而且比较长。
这是大蓟,就是颜色与红花区别很大,花丝数量也比红花的少。
红花我比较熟悉,小的时候,西医在农村还没有全面推广,看病以中医为主。
那时候为了方便,在我们农村,只要有小园子的人家,基本上家家都要种上几棵红花,预备着平时需用。
当红花开到最旺盛时,把花朵揪下来,把外边的绿包皮剥掉,要里边的花丝。
看着花朵不算大,一朵花扒开后,花丝用手一抖散开后一大把,非常喜人,让人兴奋,我最乐意干这活,年年我抢着帮妈妈扒红花,姐姐从来不干。
扒好后用大纸垫着放到阳光下晾晒,一天就能晾干,干后包起来备用。
一旦脚崴了,腰扭了,膀子抻了,都可以用红花蘸酒撮,活血化瘀;手破皮剌口子了,捏点红花按到了伤口上包好,止血止痛,消炎消肿。
还可以用红花炖鸡蛋,把鸡蛋打到碗里边,加进入一捏子红花,还应该加上一点调料,放到锅里蒸。
鸡蛋需要红皮的,管什么毛病的我记不清了,好像治妇女病的。
红花除了自己用外,亲戚朋友,左邻右居家的红花用没了,有时也会过来找。
可以说,红花是当时各家常用必备药草之一。
西医广泛铺开以后,红花在农村,遂渐地弹出了人们的生活小圈子,被人们逐渐地忘记,一年比一年种的人少,到最后干脆就没有人再种它了,用到的时候只能到药店去买。
前些年,在中成药的说明书上,我经常发现有一种中药名叫做藏红花的,当时没怎么打拢,以为就是出产在西藏地区的红花。
藏红花这个名早就有,但我常年不吃药,不打针,所以对这个中药名挺生疏的,不常接触的原故吧。
现在看到藏红花的真正图片,才知道让我弄差和了,驴唇对不上马嘴。
我看见过成品的藏红花,也是红色的丝状物,与红花没有什么区别。
这是成品中药红花。
这是成品中药藏红花。
比较一下,除了色泽深度以外,还能看出来有多大差别吗?
其实,藏红花是外来物种,不是本地作物,明朝藏红花从地中海沿岸经印度传入中国西藏以后,又从西藏转运至内地,因此称之为藏红花。
藏红花又叫番红花,也叫西红花,
藏红花是番红花的雌蕊部分。
番红花的花芯由三枚粗壮的雄蕊和一枚雌蕊组成,雄蕊上有层黄色的花粉。
虽然雌蕊只有一枚,但是却有三根红色的柱头,花柱也比较长,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雌蕊也是三根,实质上它们都与底部的同一个橙红色的子房连接着。
番红花整朵采摘下来后,再用人工一朵一朵地把三根红色柱斗连同下边的子房整个雌蕊都剔除下来,最好不要弄断花柱,四位一体。
这样才能得到藏红花,比红花的采摘提取麻烦多了。
藏红花和红花的区别一般是形状不同、功效不同、主治病症不同等。
藏红花通常具有解郁安神、活血化瘀等作用。
红花一般具有消肿止痛、养血祛斑等作用。
形状不同:红花大多是红黄色或红色,管状花,花冠筒细长,质地坚硬,气味微香,味微苦。
藏红花呈暗红色线形,三分枝,上部扁平略阔,顶部边缘不规则,呈锯齿状,质地坚硬,气味独有,稍有刺激性。
功效不同:红花和藏红花都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但红花还有通经消肿的功效。
藏红花还有凉血解毒、解郁安神的功效。
主治病症不同:红花和藏红花都可以治疗闭经和产后瘀滞。
但红花还可以治疗痛经、胸痛心痛、跌打损伤、黑斑等。
藏红花还可治疗温毒斑、抑郁症、心悸、癫狂等。
可见,莫把藏红花当红花来用,小心出差错。(待续)
注:图片材料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