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理想中完美的“圆”比作正义的应然状态 (应该如此), 那么现实中所有的不那么完美的“圆”就可以看成正义的实然状态 (实际如此)。
1、既然正义如完美的圆一般并非人之主观设计, 而是客观自在的, 因此我们对正义会心存敬畏。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从而敬畏。
2、“刑”字, 望文即知拿人开刀。
让我想到另外一本书《说文解字》,也十分有趣。
3、一次犯罪不过是污染了水流,而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却是污染的水源。
膨胀的刑罚权更是能够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刑不可知, 威不可测, 则民畏上也。”
4、已有的事, 后必再有; 已行的事, 后必再行。日光之下, 并无新事。
导师也很喜欢说这几句话。
5、自从有刑法存在, 国家代替受害人施行报复时开始,国家就承担双重责任。
反对犯罪人,也要保护犯罪人;设立刑罚权力,也要限制这一权力。
《圆圈正义》不适合长时间阅读,更适合在碎片时间随手翻阅。书是由一篇篇的文章构成,较分散,而“散文”最不适合的便是集中阅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