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篇首至“乌焉解羽”,可以看作是问天的第一部分。也就是前112句,共计有69个问题吧,如果一个问号代表一个问题的话。
- 第一小节
首先是对宇宙起源,天体结构和日月星辰的运行发问,这是前44句,就是从“遂古之初”到“曜灵安藏”句。
其中,从第一句“遂谷之初,谁传道之”到“冯翼惟象,何以识之?”,这几句是问询天体的情况,后面明明暗暗四句则是宇宙的阴阳变化。
从“圜则九重,孰营度之”到“角宿未旦,曜灵安藏”则主要是有关日月星辰的一些问题,诸如日月星辰为什么不会坠落?月亮的阴晴圆缺,太阳从日出到日落走了有多远的距离,以及有关日月的一些传说故事。
- 第二小节
从“不任汩鸿”到“西北辟启,何气通焉”,说的是古传说中关于地球的一些情况。而“日安不到”及后六句,则是指地球上所看到的与太阳有关的一些自然现象。
- 第三小节
从“焉有石林”到“乌焉解羽”句,就是纯四字句,多两句一问,都是当时民间传说中的怪事或者神话故事传说。大多不知所云,据说《山海经》上多有记载,想必熟读《山海经》的话对这些涉及神话传说方面的问题会理解容易一些。
**
这第一部分大体上就是说自然界的事物以及与自然有关的一些神话和历史传说。
当时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学者众多,诸子百家众说纷纭,史上著名的百家争鸣时期。
人才辈出时的感觉,就是一群一群的同类人们出现,当时的诸子百家纵横家,战争时期的英雄们,民国时期的才女们,应该还是时势造英雄的结果。
《天问》首次提出了天有九层的这种观念,“圜则九重,孰营度之?”就涉及到宇宙的空间深度和维度的问题。也问到天上物体彼此之间的距离问题,比如屈原问,太阳晨从汤谷出夜落蒙汜,从天亮直到天黑,走了有多远?
“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椭,其衍几何?”牵涉到地球的直径距离以及南北两极的距离,还指出了“椭”圆的球形概念。
“日安不到?烛龙何照?”描述了日光与黑暗的现象,“何所冬暖,何所夏寒”则是有违自然的冬暖夏凉的最早记录吧!
天文地理涉及好多,这一部分也对鲧禹治水有了个大概的描述,并对鲧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提出置疑。对这个问题比较执着,看后面还有相应的内容。
以上见解多出于网络,自己尚没有自己的一丁点看法,在努力扒拉想识些皮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