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这个内卷严重的年代,很多人都有一个想法——只要人少了,内卷就消失了。
这个想法,从表面上看,其实是有道理的。人越多,内卷越严重,人越少,竞争相对来说会小一点。
理论上,是这个样子,那实际上,真的如此吗?貌似,这只是你我的一厢情愿罢了。
内卷,如果放在过往,肯定会因为人口的减少而逐渐减缓。但是,在今时今日,内卷,会随着人口的减少而激增。
别看如今的年轻人,大部分都选择晚婚晚育,或者不婚不育,可未来内卷的情况,只会更严重。
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细细分析,并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
02
先来分析“读书”问题。
很多人都认为,现在读书竞争大,是因为孩子的数量比较多。等未来孩子的数量少了,那每个孩子都可以读大学。
这观点,是不可能成为现实的。
我们不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中考要“五五分流”,为什么大学生宁愿宅家考公、啃老,也不肯去干流水线工人的活?
五五分流,就是让一半不适合读书的孩子,下工厂,去干蓝领的活。而大学生读过书,有高学历,那他们就会本能地厌恶工厂,远离工厂。
另外,如今不少幼儿园、小学,都在倒闭,或者合并。这就注定,哪怕未来的孩子少了,但他们可以选择的学校,只会更少,依旧是当下的大班教学。
原因在于,没人,就没钱,大量的幼儿园、小学、中学,甚至大学,就会办不下去。这个时候,淘汰、合并部分学校,就是必然的结果。
得出一个结论:就算只有10个孩子,也必须要有5个下工厂,5个上大学,人数可以改变,但比例不可能改变。底层的活,哪怕人再少,也必须要有人去干。
03
再来分析“工作”问题。
人们都觉得,只要出生的人口减少了,未来的工作岗位,就有剩余了,职场的内卷也就不再严重了。
这想法,也不可能成为现实。隔壁的日韩,就是最好的例子。
日韩的老龄化特别严重,退休年龄都在70岁以上,等于是,人们都需要活到老,干到老,需要跟年轻人抢饭碗。
老龄化加剧了,整个社会的老人多了,而年轻人少了,那大量的行业就会衰退。原因在于,有生产力,而无生产需求,那行业、公司就会倒闭。
倒闭的行业、公司多了,那工作的岗位就会减少。少子化愈发严重,老龄化也会愈发严重。到时候,整个社会都是老年人,就会变得暮气沉沉,毫无市场活力可言。
新生儿少,而老年人多,没有年轻人给老年人的养老交钱,那老年人不就只能一直打零工,自己赚钱养活自己吗?
得出一个结论:表面上看,人少了,工作的内卷就会减少。实际上,年轻人少,而老年人多,注定百业都会衰退,那时候,工作会更内卷。
04
除非不存在老龄化,否则,新生儿越少,内卷就会越严重。
就拿“看病”这件事来说,年轻人多,而老年人少,来看病的人,相比较而言也不多,那看病就不用拥挤,花的钱也不多。
反之,年轻人少,而老年人多,来看病的人,就会变得更多,看病也容易拥挤,各种服务资源也消耗得多,那你看病花的钱,只会更多。
就拿“干活”这件事来说,哪怕整体的人口减少,也必须要有相当一部分人,去干底层、基本、隐入烟尘的工作。
比如,总需要有人去扫大街,总需要有人下矿井,总需要有人搬搬抬抬,总需要有人去工厂打螺丝,总需要有人去送快递,送外卖。
本质上,就不是人口数量的问题,而是“比例”的问题。就跟上文谈到的中考“五五分流”是一样的,都去读书当白领,谁去当蓝领呢?
人类社会,就是一个金字塔,千古以来,不会因为人口数量的减少,而发生丝毫的改变。
05
为什么如今的中产、高产,以及中老年人,都指责年轻人晚婚晚育,或者不婚不育?
因为这些中产、高产,清楚地认识到,倘若年轻人晚婚晚育,或者不婚不育,那整体的内卷、竞争、矛盾,只会更加严重。精英也不好赚钱。
因为这些中年人、老年人,清楚地认识到,倘若年轻人都不生孩子,没有新鲜的血液和劳动力,那他们的晚年养老,就得不到保证。
这个时候,相信有很多年轻人就会指责,说这些中产、高产,以及中老年人,都不懂得他们的不易。
现实就是如此,每个人都只会站在自己的阶层思考问题。注定是,白天不懂夜的黑。
但还是要说,老龄化不解决,单单人口减少,所导致的内卷,会更严重。如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