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细读《锦瑟》

细读《锦瑟》

作者: 鸿蒙沐阳 | 来源:发表于2022-01-03 22:39 被阅读0次

《锦瑟》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七课《李商隐诗两首》的第一首。李商隐的《锦瑟》一诗,历来由于其主题众说纷纭,并且用典颇多,显得晦涩难懂。不管是探讨全诗的主题,还是深究其中的典故,对于高中生来说都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如何恰到好处的品味和欣赏诗歌,关键在于寻找突破口和切入点。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下面笔者就从诗的结构入手,运用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感知诗中语言和结构的张力,以期揭开这首“朦胧诗”的面纱。首联以“锦瑟”起兴开篇,以“思华年”统领全诗。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诗人回首人生,百感交集,“锦瑟年华谁与度”,点明全诗的主旨。颔联承接首联, 追忆锦瑟年华。此处诗人运用了“庄周梦蝶”“杜帝化鹃”两个典故。

庄周梦见自己化身为蝶,而梦醒,却不知究竟是自己梦到了蝴蝶,还是蝴蝶梦到了自己。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这里既包含着诗人美好的期望,可又是虚无缥缈的梦境,有着人生如梦的惆怅和迷惘。杜帝身死,化为杜鹃,暮春而鸣,啼声哀凄。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了诗人的悲愤,如闻啼音。这里既寄托了诗人的亡国哀思,同时也蕴含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典故的原意和作者的情感之间的不一致,就形成了在用典上的张力。这种张力经过作者的巧妙处理,不但没有缺失典故原本的意义,同时还深化了典故的意义,释放了作者的情感,展示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这正是用典的张力魅力所在。颈联再回首往事,只剩眼泪和迷惘。此处作者选用了“鲛人泣珠”“蓝玉生烟”这两个典故。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

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也,珠也, 泪也,三者已然形成了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蓝田之烟云,可望而不可及。此联表现了作者虽有美好的愿望,但只能止步于此。尾联结束全诗,又首尾呼应,点明主题:“此情”即前面三联所思所感,遥应首联“锦瑟华年”;“追忆”明点首联中的“思”字;“惘然”归结全诗情感。灵活的运用起承转合的诗歌结构, 对于解读诗意,分析文本大有裨益。

相关文章

  • 细读《锦瑟》

    《锦瑟》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七课《李商隐诗两首》的第一首。李商隐的《锦瑟》一诗,历来由于其主题众说...

  • 轻吟《锦瑟》

    轻吟《锦瑟》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

  • 此情可待成追忆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

  • 为你译诗(二十七)

    锦瑟 the memorable Se 唐 · 李商隐 tang dynasty·shangyin li 锦瑟无端...

  • 轻吟《锦瑟》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

  • 锦瑟

    锦瑟至今没有眉目 在一个不起眼的时间 短暂的起舞变得透明 参参差差 听到有人拨弄梳齿 支支吾吾 听到有人梦呓 但听...

  • 锦瑟

    锦瑟手写。 <思念> 世态炎凉 最可怕的无非冷漠二字。。

  • 锦瑟

    茗香沁书案,墨色晕南轩 皓月悬穹顶,竹影摇纱窗 素手挑灯烛,巧笑添凝香 不求功名禄,愿枕伊人畔

  • 锦瑟

    前几天与友人坐旅游大巴返沪,俩人在路途上聊天,谈及古诗词,他说,背古诗可以预防老年痴呆,于是背了一首李白的《梦游天...

  • 锦瑟

    /一 那一天,十里长安、万人空巷。 “吉时已到,起驾!” 一道尖锐而洪亮的声音在皇城中响起,伴随着声声号角,一支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细读《锦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fmf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