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家大业大、有权有势的,就不乏攀鳞附翼之辈;一旦败落失势,又难免”树倒猢狲散“。这大概算是“古今通例”吧。
《红楼梦》里的贾府自然也是如此。那些清客相公是不必说的,还算是以才华智慧作为其厕身豪门的资本;还有一类人,本来与贾府没什么关系,不过也凭着同姓、同事、门生或者其他什么因由与贾府扯上了关系,成了“亲戚”。
而如果这亲戚是“硬攀”的,自然就不免要低上一头,如书中贾雨村及孙绍祖家、王狗儿家,在贾府那里,就成了“侄”辈了。
这类人是很多的,本文仅以上面所提三个为例略谈。
01“宗侄”贾雨村
当日因丢官而在林黛玉家里给她当家庭教师的贾雨村,意外迎来了起复机会,黛玉之父林如海主动转托时任工部员外郞的贾政帮忙,一应事宜全由他与内兄贾政负责,贾雨村要做的仅需去京找贾政,顺便把黛玉送送到那边去。
一到京城,“雨村先整了衣冠,带了小童,拿着宗侄的名帖,至荣府的门前投了”。
“宗”是好说的,所谓同姓者“五百年前是一家”,比如敝姓陈,就有“天下陈姓出江州(义门)”之说,同姓相见,虽素昧平生,一说这句话,就像是对上了江湖切口似的,顿时亲近许多——同宗嘛!
第二回冷子兴回答贾雨村京城有何消息时,说的就是“老先生你贵同宗家,出了一件小小的异事”。当时贾雨村还一时转不过弯来,因为他们老家早已败落,他实在已经没有什么同宗了,振兴他们老贾家的重任还在他自己身上呢!
所以他老老实实地说:“弟族中无人在都,何谈及此?”但是冷子兴告诉他:“你们同姓,岂非同宗一族?”
这在冷子兴,我觉得只是开开玩笑而已,不会真的以为眼前这位“前官老爷”与贾府能相提并论。但我们知道冷子兴是个生意人,做生意非常要紧的事就是经营关系,这大概也算是“古今通例”吧。
有关系要提升关系,没有关系要创造关系,所以冷子兴可能也真的出于本能地把上溯五百年也未必有交集的贾雨村与贾府联系成“同宗”了。
这对贾雨村之后用“宗侄”之名拜谒贾政可能是有作用的。因为这启发了贾雨村。对啊,在林如海的推介之外,再加一个同宗之名,那就更有分量了,贾政更会尽力帮忙了。
至于不是“宗弟”而是“宗侄”,那应该是考虑到了两点:一是贾府势大,而贾雨村自己是寒微之人;二是此来求人办事,怎敢托大?矮上一辈,算是大礼相敬吧。
只不过这样创造出来的“宗亲”毕竟非所甘愿,所以后来贾雨村与贾政他们位势互易后,“宗侄”就翻脸不认“族叔”了。据续书所叙,在贾府出事后,他来了个“痛打落水狗”。
02“门生”孙绍祖家
贾赦要把迎春嫁给孙绍祖,关键原因是他欠了孙绍祖5000两银子还不上,把迎春当成了个抵债物;不过面上的说法是“见是世交之孙,且人品家当都相称合,遂青目择为东床娇婿”。
对此,贾母和贾政都是不称意的,特别是贾政,还“劝谏过两次,无奈贾赦不听”。因为他觉得,这孙家“虽是世交,当年不过是彼祖希慕荣宁之势,有不能了结之事才拜在门下的,并非诗礼名族之裔”。
贾赦、贾政都承认与孙家是“世交”,而且从贾赦“见是世交之孙”,及贾政的“拜在门下”,可见孙绍祖之祖当年是“执弟子礼”,辈分上要矮一辈,孙绍祖与迎春同辈。
不过他们对孙绍祖态度不同,贾赦是只要是“世交”看起来门庭对得上就行(实际是只要不叫他还钱就行),贾政却还看到了当年孙家祖上是因为需要荣国府出面摆平麻烦事才拜在门下的。
就是说,这个“门生”其实当得不情不愿,与贾雨村自认“宗侄”不情不愿一个道理。
也正因此,迎春嫁到孙家后,孙绍祖居然说:“当日有你爷爷在时,希图上我们的富贵,赶着相与的。论理我和你父亲是一辈,如今强压我的头,卖了一辈。”
听这口气,恐怕不是从他这一代开始这么想的。只不过正好他赶上了贾府日趋“末世”而已。这位“世交之孙”,终究害死了可怜的迎春。
03“连宗”王狗儿家
相比贾雨村、孙绍祖,王狗儿家实在太卑微,如果没有刘姥姥,就算不会饿死,也要天天喝西北风的。
不过,如果狗儿有阿Q的风格,也是有资本说“我们祖上也阔过”的。
的确,想当年,王狗儿“祖上曾做过小小的一个京官,昔年与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认识。因贪王家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
尽管官小,却也是京官,是与王夫人的娘家“连宗”的:与贾雨村形式上的“同宗”不同,他们是“连宗”的,就是说王狗儿祖上算是正式“认祖归宗”,成为“四大家族”之王家的正牌“宗侄”的。
既然与贾雨村、孙绍祖家一样属于依附权贵之门,那么,王狗儿祖上恐怕也是不情不愿的;只可惜,他们没有如贾雨村和孙绍祖那样有机会对贾府表现出他们的不满。
因为到了狗儿的父亲王成一辈,就“因家业萧条,仍搬出城外原乡中住去了”,不仅官没了,连京城里都待不下去了;到了狗儿这里,又发展到连年关都过不去了,还靠着他那充满生活智慧的丈母娘刘姥姥去贾府(王夫人)打秋风才得以改善家计。
就是说,王狗儿不仅没有机会骂贾府(以知情人王夫人的身份为准),还跟着受了他们的恩惠。当然,也只有他们在贾府败落后反过来以自己的能力帮助了贾府(变卖家产救巧姐),但最关键的还是因为刘姥姥。
以上三例,因权大势强认的“亲”,往往会因权失势败变成“仇”。这,大概还是“古今通例”吧!
对此,朋友们怎么看呢?欢迎讨论!
此处所有图文,均为本人原创,不论深浅,只求用心。望朋友们评、赞、藏、转,不吝支持,让更多的朋友看到“陈想书语”。
(网图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