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长安三万里》,因为是168分钟的超长电影,我做好了儿子中途至少得撒三次尿的准备。
于是我跟队友说,为了不影响他人(包括我)的观影体验,我跟女儿一组,他跟儿子一组,最好他俩靠边点坐,不影响其他人。
结果全程看完了,儿子一直直挺挺地看,基本上安安静静,也没打瞌睡,不怎么能憋得住尿的他居然三个小时无尿点。
反倒是队友,落座十分钟后又出去买了可乐爆米花回来,2个半小时后他自己又离座上厕所了。
而我身旁的一对年轻人,大概看到2个半小时就提前离席了,我寻思着他们也许是以为电影结束了。
因为他们离席的那个节点看起来挺像准备剧终的样子。这样来说,我儿能老老实实坚持三小时实属不易。
也可以看出,先入为主的预判不一定准确。
回来后我问他俩,今天看了电影后对谁印象最深?
儿子答:李白!
女儿答:李白和高适。
我问儿子,李白有什么特点,他答:
会写诗,爱喝酒,还会把酒倒在大海上,而且他很帅,还会舞剑,能打架。
我再问女儿,你来说说?
女儿答:李白很洒脱,很自信,很放松,有才华。
高适很小心,前边好像总是羡慕李白的,总是不成功,但是后来也变得很强大,还能统领将士,也有自己的成就。
接着她说:其实我最喜欢那个美女在船上独舞的片段。
我肯定地说,对,那个独舞的镜头特别美。
你有没有记得李白还把整个装满金币的钱袋子打赏给她?
女儿问:因为李白喜欢那个美女吗?
我回:这个你不能把注意力放在喜不喜欢上,李白是因为也欣赏到月下船上独舞的美,心里高兴,一高兴了就“千金散尽还复来”,不把钱当回事,只图自个儿高兴。
这里其实也表现了李白是个非常随性不受束缚的人。
女儿接着说她不喜欢张旭,那种形象。
我说我也不喜欢,现实生活中要是看到这类型的人还觉得怪吓人的吧,披头散发还秃顶,而且袒胸露乳喝不醒一样。
但或许也是这样的狂放,才创造出了狂草字体吧。
这一场电影下来,相信孩子们未来在读唐诗时,都会更有画面感。
电影中,有几处让人泫然欲泣,是因为它照见了现实意义吧。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人终究都是时代的产物,沧海一粟而已。
看完电影,噫吁兮,做人当学大器晚成的高适,交友可交洒脱不羁的李白吧。
而大唐盛世那一颗颗我们耳熟能详的文化明珠,也在里边一一闪现,撬动了我们内心那浪漫的dna。
这个暑期,适合带孩子一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