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
* [《比特币基础科普与常见误解》|知乎|江卓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076666/answer/69638270)
* [区块链技术指南(《区块链原理、设计与应用》在线版)](https://github.com/yeasy/blockchain_guide)
* 吴军-硅谷来信|得到:[如何判断技术和产品是否有前景?“黄赌毒开道”]、[金融科技(上):虚拟货币]
* [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2013.12)](http://www.gov.cn/gzdt/2013-12/05/content_2542751.htm)
* [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2017.9)](http://www.gov.cn/xinwen/2017-09/05/content_5222657.htm)
* [虚拟货币比特币海外通道: 关闭or开放?](http://www.jianshu.com/p/116863c0c60b)

在本篇文章中,我会针对网上一些比较流行的关于比特币区块链的流言及问题,结合自己参考的资料,来表达一下看法(会持续更新)。先从近期可能是大家最关心的“2017.9监管后比特币海外交易也会被封杀吗?”的话题开始吧:
一些流言
1. 在2017年9月国内监管后,比特币海外交易通道也将会很快被封杀
的确,在9月由七部委的监管重拳出击从而引发的虚拟货币市场大震荡之后,国内多家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已被关停,并被勒令清退资产及配合相关调查。在不少社交网络中,一张《关于部署“阻断比特币海外交易行为”技术预案的通知》的拍照截图被广为流传;而在媒体方面,多家报道(包括一些大型媒体)发文称“海外市场很有可能也将被封杀”,它们大部分引用了如下说明:
“从技术手段来看,确实可以通过现有主干防火墙的DPI(深度数据包检测,Deep Packet Inspection)识别系统,有效识别并丢失比特币账本(区块)数据,通过该方式达到阻止境外比特币网络记账节点前同步数据,从而阻止交易。”
对此,我想说的是:虽然国内交易市场已被关闭(部分或转入地下),但是,比特币海外通道是绝对无法彻底封杀的。Why?在我的上一篇文章初识BlockChain和Bitcoin(二)中,在比特币定义里,就已明确说明了“作为一种特定数据,从地球一端向地球另一端转账比特币,就像发送电子邮件一样简单、低成本且无任何限制”。
上面许多媒体中提到的“主干防火墙的DPI技术”,其实就是指的我们国家的“长城防火墙”的相关技术。这个“墙”其实在今天对很多网民来说,已经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想想看“翻墙”这个概念,网上都已经谈论了多少年了?——至少10年以上)。所以,只要你能翻墙(使用一些免费/付费的vpn或者技术工具,具体可自行百度),那去世界上那些著名的国外比特币交易平台去进行交易,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不必过于担心。
比特币是存在于互联网的,它本来就是植根于全世界,不会因为少数国家的政策改变而受到根本影响,这是它设计的一个初衷——去中心化(即不会因为少数节点的变动,就影响整个系统),也是其最大优点。
2. 比特币并不安全,被黑客或新技术(如量子计算机)破解是很容易的事情
首先我想澄清一点,那就是:世界上并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因为系统是由人设计的,也是由人来运行管理的,除非是让完美且从不犯错的人来参与,否则就必然会出现漏洞(只不过可能还没被发现)。
回说到比特币,从2009年运行至今已近8年(全年全月全天全时间),历史上其唯一一次安全事故,是2010年8月的恶意增发事件(可参考《比特币曾经被刷出1844亿个》),但此问题很快就被发现并修正,相关非法交易也因为所有环节都可以被真实追踪而都已被撤销。这正是依仗着比特币区块链系统本身的技术优势,以及其背后拥有众多强大技术人员和追随者的比特币社区的强大支持。
社区的雏形,是一个由数学黑客、公民自由主义者、自由市场的鼓吹者、天才程序员、改旗易帜的密码学家以及各种奇怪人士组成的松散联盟,被称为“密码朋克”。
他们主张保护个人隐私和权利不被政府和大公司侵犯,曾经创造了PGP加密算法、Skype、BT下载、维基解密等众多优秀技术,并无私地分享到互联网世界。
在2009年,他们又创造了比特币和区块链,并且随着各种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宽泛。
提起利用计算机来破解,因为获得全世界所有有余额的比特币地址(即账户,是公钥经过hash运算后的某值)没有任何难度(因为交易记录都在网上公开可查),所以只要能通过此值算出公钥,再反推出私钥(大多为256位),便可获得此地址/账户中的比特币余额(相关术语及概念可参考我此前的文章初识BlockChain和Bitcoin(二)中的说明)。根据《周易是一台量子计算机,可以用来破解比特币?》文中的计算,就算使用量子计算机(还不知道多少年后才能真正发明并普及…),也需要花上大约47515528679349475857年时间(目测已超过宇宙年龄…),所以,这方面也大可不必杞人忧天。
3. 比特币没有政府的背书,不具备金融价值,所以根本就没有货币前途
说到比特币的”货币价值“,其实有一个很好的类比对象:黄金。在人类千年的历史上,很少有国家为黄金背书(更不用说同一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统一为其背书了),但黄金却能作为“货币”(或其可替代物)横贯千年而不衰,其认同度超过任何由政府背书的纸币。这是为何? 假如在今天,有一国或几国政府立法律规定:黄金不能再作为货币用途使用!那么你认为,人们会争相抛售黄金么(全世界范围内)?
不会。这是因为:货币的本质不是信用,而是共识。只要全世界范围内,大部分人认为黄金能够当做货币使用,愿意在交易中使用黄金,那黄金就是一种货币,其价值也不会仅受少数国家政策的影响而有根本改变。与黄金类似,比特币的“共识”价值,正是来自于其基于数学体系的自证其信(不需要第三方信用机构来担保),也恰可以粉碎传统金融业那种“信用需要别人背书”的基石。再加上比特币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技术手段来保证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不会被审查【因为匿名性】、不会被冻结、不会被强制剥夺、不会被强制缴税【例如遗产税】、不会被限制使用【例如出入境管制】),其使用价值必然会得到越来越多的普世认可,而最终达成越来越广范围的共识。
至于金融价值,因为比特币很有希望能解决已有金融货币系统的被掌控在发行机构手中、自身的价值无法保证、无法匿名化交易等主要顽疾,对比特币底层应用技术已开始进行投入或应用的金融机构目前已包括了诸如Visa、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高盛、花旗、中国央行、中国浦发银行、日本三菱日联金融、瑞士联合银行、德意志银行、全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等很多金融巨头,同时,也得到了很多科技及商业公司的青睐,如IBM、微软、Intel和谷歌等。试问:如果比特币没有数字货币的价值,那这些金融机构和公司,是不是都是“毫无眼光”了呢?
4. 比特币的最大实际价值就是黑市或非法交易,对于世界来说没有正面价值,所以必然走向死亡
吴军老师曾在《硅谷来信》系列中提到:判断一项互联网(或科技领域)技术是否成熟和有前景,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看看“黄”、“赌”、“毒”这些行业是否已开始采用这项技术了(“黄”、“赌”、“毒”分别指色情网站、在线赌博和非法交易)。
因为黄赌毒,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的最基本需求。虽然用道德和法律可以约束人性中那些“恶”的一面,但是本能的欲望和贪婪不会随着素养的提高、受教育程度的增加而消失,而只会暂时隐藏起来,或者在权衡利弊后忍痛割爱放弃掉。正因此,那些服务于这些人本能需求的行业,虽然上不了台面甚至非法,但是来钱却很快且很直接,这就进一步促使它们愿意采用新技术来试水(因为有钱有市场,而若技术应用成功就能加速这一效应)。我们现在很多和互联网相关的关键性的新技术,其实都是由黄、赌、毒开道的:
- 常用的加密HTTPS协议,最早就是色情网站为了安全和隐秘性在用。到了今天,已很难想象邮箱服务及金融相关网站,会不使用这一协议了。
- 网络视频最初也是靠色情内容试水成功的,最先在网络上流行的视频是色情短片;直到现在流媒体还在用的Flash技术,最早普及也是在色情网站和赌博游戏中。
- 社交网络的起步也和“性”相关。今天用户几十亿的Facebook,最初的用户群体是靠大学里男女生找对方发生关系开始聚集的(可实名真实交际),并很快火起来。类似中国的陌陌,从成立到上市才3年时间。
- 电子商务和内容订阅
回到比特币,因为账户(即地址)匿名,且由于去中心化、全球化的特性,执法部门既无法查到所有者,也无法查封冻结比特币地址的资金;而执法部门虽能监控比特币交易所,但如果非法资金不进所兑换,或者使用技术手段混淆视听(如使用暗网混币器等),执法部门也毫无办法。这使得比特币成为洗钱、跨境转移资金、在线博彩、暗网(Deep web)黑市、敲诈勒索、隐匿资产、传销吸纳资金等非法活动的最佳选择。虽然比特币的支持者也不愿承认,但比特币的非法用途确实是比特币目前的最大刚需(这也是很多人坚信比特币在最坏的情况下也不会失败,价格不会归零的最大支撑)。按照前面的说法,这其实也恰恰印证了比特币技术的成熟发展和前景广阔。如果说一个事物必有两面性,那它也就绝不可能只有反面而没有正面。
退一万步讲,比特币被用于各种非法用途,并不是中本聪的本意和比特币本身的过错,由此反对或封杀比特币也更是可笑——若按这逻辑,岂不是应该首先封杀当今世界上犯罪分子使用率最高的各种法币现钞?
某些问题
1. 区块链是如何保证没有人作恶的?
区块链并没有试图保障每一个人都不作恶,每个参与者都默认在最长的链上进行扩展。当某个作恶者尝试延续一个非法链的时候,实际上在跟所有的“非作恶”者进行竞争。因此,当作恶者超过一半(还要保持选择一致)时,在概率意义上才能破坏规则(可参考《51%攻击解析 | 巴比特》)。而代价是一旦延续失败,所有付出的资源(例如算力)都将浪费掉。
2. 比特币是庞氏骗局或传销吗?
- “庞氏骗局”的定义:用后来的“投资者”的钱回缴给前面的“投资者”当作回报的吸纳资金行为。
- “传销”的定义:通过特定上下线关系拉人头,吸纳并分配资金的行为。
在比特币市场(类似股市)中,老手比起新手没有除了经验以外的优势,都要靠自己的能力判断涨跌而盈利;而庞氏骗局/传销中,老手比起新手有先天的优势,老手强制从新手处获取资金。因此虽然它们都是依赖后来者来进行资金驱动,但不能混为一谈。
3. 比特币和一些“山寨”虚拟币的区别?
因为比特币的“成功”,刺激了相关的生态和社区发展,大量类似数字货币(超过千种)纷纷出现,被称为“山寨币”,比较出名的包括以太币和瑞波(Ripple)币。它们要么建立在独立的区块链上,要么复用已有的区块链(例如比特币)。

比特币的代码是开源的,任何人都能略微修改代码,毫无难度地创造一个类似比特币的山寨币,但拷贝了比特币的代码并不等于复制了比特币。打个比方,假设微信开源,任何人都能稍作代码修改,毫无难度地创造一个仿微信聊天软件。但是这个软件,能和微信一样有几亿用户吗?能像微信一样市值估价约千亿美元吗?会因为和微信长得像就对微信构成竞争威胁吗?显然不会。微信的价值在于其用户和生态系统,这是山寨软件永远也抄不去的,这个道理,对于比特币也是一样的。
创造一个山寨币毫无难度,这导致了山寨币的大量增加,最终反而导致山寨币一文不值,凸显了比特币的唯一和珍贵。这就像艺术品的正品和仿品一样,从来没听说过哪件正品因为仿品的增多而变得不稀缺,反而是因为正品越来越值钱,所以才产生越来越多的仿品。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山寨比特币“毫无成本”,才反而更巩固了比特币地位的不可动摇。
这几年,市场上已经出现过了至少几千种山寨币,绝大部分在发布后无人问津迅速死去,只有少数有一定创造与改进的竞争币活了下来,但比特币仍然占所有虚拟币总市值的90%以上(市值第二大的莱特币市值仅为比特币的3%)。而互联网上很多由骗子公司控制发行的虚拟币,实际本质上却正是传销或庞氏骗局(例如珍宝币、维卡币、摩根币等),或虽然不是纯粹的骗局,但被庄家高度控盘(例如鲨鱼币、谷壳币等)。很多的ICO骗局,其本质也类似此说。
这些“骗子”山寨币与比特币的最大区别在于:比特币不属于任何人或组织,是一个无人控制的,去中心化运行的货币。而这些骗子币有明确的发行方,并被发行方完全控制。骗子币虽然也叫“币”,但和比特币完全是两码事。和开放代码的比特币不同,大部分骗子币都不开放代码,或者干脆连代码都没有,只是网站上的一个数字,发行方想改多少就有多少。
4. 比特币区块链为何要设计为“每10分钟才出来一个块”这种效率较低的方式?
主要是从公平的角度。当某一个新块被计算出来后,需要在全球的比特币网络内公布,临近的矿工将最先拿到消息并开始计算,较远的矿工则较晚得到通知。最坏情况下,可能需要数十秒的延迟。为尽量确保矿工们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这个时间不能太短。但太长了又会导致每个交易的“最终”确认时间过长,目前看10分钟左右算是一个相对合适的折中。
另外,也是从存储代价的角度,让拥有不太大存储的普通节点可以参与到网络的维护。
写在后面
对比2013年《通知》和2017年《公告》的有趣发现
有些人会有一种误读:比特币一直发展势头良好,直到今年9月国家重拳出击后,才导致了虚拟货币市场的一片哀鸿。其实,早在4年以前,国家针对比特币就已发布了相关通知,和今天的公告相比较,其实可以发现不少内容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 2013年12月发布的《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
- 2017年9月发布的《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
所以,并不是近期国家对虚拟货币(包括比特币)的态度有了180度的剧变,而是说明在最近的5年里,起码在出台的法规层面上讲,国家对比特币的态度并无很大变化(排除大规模ICO非法融资带来的影响,因为个人认为少数融资是真的刚需,但遇到了没预料到的“竟然发展过猛而有冲出悬崖危险”的时期形势)。
一个有意思的发现是,在《通知》中,第二条的标题为“各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不得开展与比特币相关的业务”,而到了《公告》里,内容相近的第四条标题,变为了“各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开展与代币发行融资交易相关的业务”。也就是说,在4年后的新规里,排除了“银行支付机构”,而改为只限制“非银行支付机构”,这里面是不是有些深意,可以让人好好玩味一下呢?
比特币也有不足
虽然当前的比特币的“社会实践”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可见的局限和问题也很明显,比如在目前规则下:
- 其依赖的分布式账本技术还缺乏大规模场景下考验
- 性能和安全性有待提升
- 资源的消耗过高
- 总量恒定为2100万个(虽然1比特币支持无限细分)
- 内在价值波动还不够稳定(表现为暴涨暴跌,个人认为主要是受“人性期望”影响太大,但也觉得此问题应该从更长期的角度【如每5年、每10年变化】来看待)
这些不足,相比于目前的法币来说,都是比较棘手甚至可以说是阻碍比特币能够成为流通的数字货币的非常严峻的问题。然而,哪个能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影响的技术革新,在开始阶段不是困难重重地发展起来的呢?汽车、飞机、无线电、计算机和互联网等等,在被发明出来的初始阶段(有的跨度几十年),技术成熟么?那现在呢?微软的DOS1.0、Windows1.0成熟么?那现在的Windows 10呢?要知道Bitcoin Core现在版本号才到0.15.0(截至2017.9.16),离成熟版尚且还远,还有很长的路可以走。上面的这些问题,都可有待于相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来逐步解决。所以,我们应该以更具发展观的眼光,来看待这一新型的数字货币技术,并相信它能给我们的世界所带来的积极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