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工作谈,谈工作3

工作谈,谈工作3

作者: 流川笑了 | 来源:发表于2018-07-26 17:32 被阅读16次

    穷小子如何才能改变命运,获得好运气?

    穷小子改变命运,恭喜你!从此你突破了出身阶层的束缚。那么,究竟如何改变命运呢?不不不,不要假设你能改变命运。命运总是随机的,偶然的。永远!永远!永远!不要假设你可以操控命运。

    当你被命运撞了一下腰,你要做的事情是,找人轻轻地,扶你一把。而这个人,就叫做:贵人。所谓贵人,你多年后,依然感恩的那些人。

    贵人有大小真假。伴随年岁增长,能够在你生命中持续发生作用的人却不多。那么,什么样的人是真贵人?大贵人?一个简单地判断对方是否是真贵人的标准,就是他一定是不断在成长的。你会发现,骗子常有贵人相助,有种青年导师,十年前写的文章与十年后写的,水平差不多。这种人难以成为「真贵人」。时代变革往往静悄悄发生,不要被时代欺,也不要自欺。假贵人常常在帮助你自我欺骗。

    人们容易过度相信自己,不太容易相信别人。初出职场,相信导师,闷头做事反而带来意外的好运。如何建立与身边的人建立有技巧地信任呢?它的三个关键词分别是:信任、偏见与平衡。

    在职业生涯早期,年轻人会出现两个极端。要么什么都抗拒,不信任他人;要么什么人都相信。往往这类喜欢走极端的人,还经常会在两个极端之间转换。比如一位从不相信别人的人,一旦有人对他/她略微好一点,马上就将自己的全部身家卖给人家。那些被卖了还帮人数钱的案例,屡见不鲜。

    这种技巧,需要通过认识大量的人来训练。起点较高的孩子,可能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训练。而穷小子灰姑娘,在面对这种冒险的时候,容易退缩与犹豫,并且常常喜欢将自己的行为模式轻易归因于:性格。

    比如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喜欢社交、内向的人。请记住:不要轻易假设别人跟你不一样。比如,他就是比我聪明与外向,我怎么学得会;他跟我不是一样的人,我怎么可能做得到。用人格差异来逃避学习与成长,是杀伤力非常强的理由。一旦养成此类归因习惯,基本会将该模式复制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容易脑残一生。

    在职业生涯早期发展,挑选一位好导师,耐心当做学徒。不要批判性地接受导师,而是全身心投入,让导师感受到你自己的热情、专注。与其选择批判,不如选择偏见。正如安先生所言:

    偏见是自己有平衡方法的,人必须有深度,其次才谈有没有偏见,一个没有偏见又没有深度的人是没有意义的人,一个有偏见但是有深度的人是有价值的人,首先要做到有深度然后再没有偏见。

    就像村上春树感叹的一样,充满偏见的爱,才恰巧是我在这个不可靠的世界上,最为充满偏见地爱着的东西之一。充满偏见的信任,同样恰巧是你在这个没有不可靠的世界上,可以信任的事物。

    所有偏见都会自我平衡的。所有终身学习的人,他有这个平衡能力。如果你只看到他现在观点,那么,仍然是对事的信任,而不是对人的信任。在职业生涯早期,你需要与少数一两位师友建立人际信任,而非对事情的信任。

    在你刚开始工作的前五年,你需要信任那么1-2个身边的师友;你需要狂热地非理性地爱1-2个人,这是人类先天注定的命运。正是这套机制,才能保证整体进化的随机性。具体到每个人命运,才能带来质变而非缓慢地量变。

    与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关系最密切的社会关系并不是强连接,而常常是弱联系。弱联系虽然不如强联系那样牢固,却在数量上更大,成本更低,传播速度更快更广。贵人不仅来自身边的师友,更来自弱联系。

    你不仅仅要认识你跟联结最近的人,更需要认识到社会网络中的四类重要人物。

    当一个人在看社会网络时,首先提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在社会网络中谁是更重要的人?或者谁拥有更大的权力?

    • 程度中心性高的人:哪些是明星人物?哪些是边缘者?程度中心性回答类似问题。这是最为人们理解的社会网络测量指标。以微博为例,程度中心性就是粉丝的数量,那些程度中心性高的人就是微博中的明星。
    • 亲近中心性高的人:亲近中心性通过点与其他点的距离来测量。那些在社交网络中经常与人互动、人际关系颇好的人,比如公司中的八卦传播者,往往亲近中心性得分较高。
    • 居间中心性高的人:节点的居间程度,表示一个网络中经过该点最短路径的数量。在网络中,节点的居间程度越大,那么它在节点相互之间的信息传播起到的作用也就越大。在两个社会网络之间的人,比如跨界者,往往拥有较高的居间中心性。
    • 特征向量中心性高的人:那些在社交网络中沉默却拥有极大权力的人物,如《教父》中的主人翁柯里昂,特征向量中心性就是找出他们的办法。基本原理是,一个有着高特征向量中心性的行动者,与他建立连接的很多行动者往往也被其他很多行动者所连接。在社交网络中,有这样一种人,很多明星与其做朋友,即使他沉默不语,也可能是一位重要的人物。

    以我举例,十年来,从不参加任何行业吹牛大会。但跟很多学科/社区/公司的创始人有深入的一对一当面沟通。所以,慢慢地也形成了一个以我为联结中心的人际网络。

    以书为切入单位,是个好做法,因为读书符合「共同活动原则」。水平极高的人与水平极差的人,都能从一本难书、好书中受益。反之,有的社群,采取的是主题讨论,但水平高的人,会觉得这个话题太low了,而书不一样。好书会不断提升社群的智力资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工作谈,谈工作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fnb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