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大学前,我喜欢边读书边做摘抄。八零后的印迹,总是会定格在初中阶段时的小虎队、新白娘子传奇、四大天王之类的贴画上。
当时喜欢摘抄的女生都喜欢用各种明星贴画来装扮自己的摘抄本,很酷,每次翻看时都是一种享受,像是孩子把玩最喜欢的玩具一样。经常我们会互相交换笔记,学习交流。
那时已经在为写作打基础了,但全然是一种乐趣不是负担。记忆最深处是一个人用写日记来跟灵魂对话,驱散内心的黑暗、迷茫和孤独。
如果不写日记,满腹心意,我该向谁诉说?青春期初恋的懵懂,交际的困惑以及生理期的常识,是在一本本《辽宁青年》和《读者》中走过的。
渐渐爱上了文字,高中时在当地报纸上也发表过几篇稿子。暑假向同学借的那本《平凡的世界》,三个摘抄本记得满满的,上大学时我都带着。不知何时突然丢了,我懊恼了好一阵子。
工作后,写日记的习惯很快过度到写工作笔记,教学反思,对我帮助很大。基本是一日一省,在教学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自我反省,自我成长,完成了一系列自我教育的过程。
原本以为写作是很自然的事情,也曾想过出书之类的。但却中断了好多年,那些年,从被逼着写,直至不想写到最后害怕写,是心理在作祟。
去年听说有“简书”,可以写东西,搞创作,一时兴起,写过一篇,就终止了。2007年开设新浪博客,我还坚持了两三年。这次我又重新开启,内心却担忧:我能坚持下来吗?
浏览了简书里简友的文章,看到写作变现的方法,我觉得离自己好远。虽然也有美好的向往,但深知一切的发生必是积累的结果。
现在我只想重拾写作这个习惯,以后能写到什么程度暂且不论,让灵魂先有个安窝的家吧。
向各位简友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