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跟一个朋友吃饭,谈起一桩她的生意。她接到一个订单后,整单外包给了厂商A,跟A签了个合作协议,自己赚了点差价。本来皆大欢喜的事,没曾想厂商A去问厂商B买原材料的时候价格没谈拢,一直拖着没进展。正好这个厂商B我朋友也认识,于是厂商A就请朋友出面,看看能不能谈到理想的买价。
本来这事跟朋友一点关系也没有,朋友跟厂商A签好了合作协议,约定了交货时间,买不到合适价格的原材料本就是厂商A的问题,朋友完全可以不插手。但我这个朋友就是“傻”,别人一叫她,她就真去了。
跟A和B坐下来谈过后,了解到B确实报得不高,但还能有些空间,隊跟B说,大家都让一步,B让一些,朋友自己也让一些,这样大家都不用浪费时间耗着。B爽快答应了。A对朋友充满感激。
本来没朋友什么事,结果她这一“多管闲事”,自己白白少赚了几万块钱。朋友随即对我说,你肯定觉得我特傻吧。我回她说,你肯定有你的考虑点。
朋友告诉我,她想得确实跟大多数人不一样,在她看来,赚钱不是最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做事做人。这个事情她不插手,A的利润空间就小(现在实业难做,这个也是朋友整个外包的部分原因),当然有合同在,A最终就算亏也会把货交完,但是A肯定是不痛快的。反过来,朋友让出点自己的利润,A感激在心,肯定会尽心尽力把事情做好。朋友也不用担心上游的交货问题了。事后,厂商A的老板直夸朋友做事大气。并于次日主动介绍了自己的另一位生意伙伴给朋友,希望日后能促成生意。
无独有偶,朋友的先生也是跟她同类型的人。每次跟合作伙伴做项目,尽管很多时候自己是主导,也会多分一些利润给合作伙伴。所以很多生意伙伴都愿意跟他合作,他的生意很多都是人家主动找上门来的。生意越做越大,在圈中的口碑也特别好。
大气是一种智慧。朋友和她先生,看似很傻,有多的钱不赚,非要大气地分给别人。实则,他们早已跳出了“我”的范畴,看到了更大的“我们”。这种智慧是一种整体的眼光,不会仅局限于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从单个项目看,确实是少赚了,但是从全盘看,除了每单的利润还有人脉的经营和未来的机会。单打独斗的时代过去了,聪明的经营者想的都是如何相互借力。几个条件相似的合作伙伴,有一个特别大气,你会选择和谁合作呢?或者说手上有项目的时候,你会第一时间想到跟谁合作呢?我想答案毋庸置疑,一定是那个大气的人!
大气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是历经世事后的精华沉淀。在我看来,大气更是一种舍得付出的处世方式。那么这种大气是否可以习得或者培养呢,我想应该是有方法论的。
1. 多接近大气之人
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先接近那样的人,看看他们是如何大气地处理事情的。他们的想法来源于何处?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在不断地耳濡目染中,刺激新生神经元,让自己接受、认可这种大气的处世方式。
2. 多一些善少一些自我
观察身边那些大气的朋友,都是有一颗善心的。特别容易理解、体谅别人,特别愿意帮助别人。帮助不光光体现在愿意付出金钱上,也体现在愿意付出时间上。当朋友遇到问题需要帮助时愿意花时间去倾听,去开解。行善、大气不用刻意去拔得很高,从身边每一件小事就可以去实施去体悟。
3. 学会假设的心态
这是我经常会用到的一种方法,假设没有得到过,所以给出去也不会心疼。举个例子来说明,朋友给我介绍生意,我会给予相应的回馈。我会这么想,朋友不给我介绍,我一分也赚不到,即使回馈给朋友我还是有得赚,总比没有赚好,所以大方回馈。
4.时常反思
反思是个万精油,到哪都有用。大气的反面是小气是计较,所以反思的时候就要想,自己哪些事情上又计较了?这样的计较有没有意义?下一次碰到类似的事情应该如何去修正等等。
朋友的运气总是异常的好,我想这与她平日里的大气分不开。大气是一种智慧的处世之道,大气之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