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家里书柜的最上面一层放着两本飘,一上一下,印象中,妈妈是读过的,可是那时我太小,一来踩到桌子上也够不到书,二来书太厚,根本无力读完,三来,动画片是我那时的最爱,就这样,一直没有去碰过,后来,想去读妈妈读过的一些书,却也找不到了。
前段时间一直想去拜读一些女性传记,不妄想自己能够成为像她们一样的女强人,只求自己可以从中获取一些力量,成为我想成为的人,具体什么样子,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清楚的概念,毕竟见得太少,但隐隐中喜欢那种不强势却强有力的人,并不是事业上有多大的成就,只是性格中的一些坚韧,能够从容面对生活,好不辜负我出生的四月天,不辜负妈妈对我的期许,使自己更加美丽一些。但或许真的是自己懂得太少,求助了度娘那么久,竟没有得到一本心仪的。
起初是本着一年一本硬书的节奏去读的飘,却无意中发现,这里面竟有我所渴望的力量源泉,一些或许在以后道路中,迷茫中,无助中能给予我些许帮助,些许指引的品质,忘记了从什么时候开始看的,大概是3月份开学的时候吧,一直拖拖拉拉到现在,才看完,中途想过弃,又觉得弃了挺没意思,就这样坚持下来了。
书中最喜欢的人,不是女主思嘉,不是男主巴特勒,而是韩剧中万人恶的女二号,媚兰,一直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去形容她,直到看过了李敖先生的北京法源寺,引用杜甫的《江头五咏丁香》,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细叶带浮毛,疏花批素艳。深栽小斋后,庶使幽人占。晚随兰麝中,休怀粉身念。李敖借佘法师和康有为之口讲到,丁香是很柔弱的,叶子和花都很漂亮,但都是素色中的美丽,不是艳丽的,它早晚像兰麝一样,发出芳香,但却不必想到自己的特质,它柔弱,但却有坚强的特质,岁寒而后凋的不光只有松柏,还有柔弱的丁香。成大事者不全是强者做的,弱者也可以做不小的事。让我第一次,对丁香般的油纸伞下的女子有了新的领悟,不知道用知性这个词来概括丁香般的女子是否得当,但我可以肯定的是概括媚兰一定是不全面的。想象中的媚兰是瘦瘦小小,弱不禁风的,可是却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她不敢在众人前大声说话发表意见,可是当思嘉为了大家,用手枪射死那名士兵慌了神的时候,是产后虚弱的媚兰,给了思嘉精神支柱,领着思嘉处理了士兵的尸体,瞒过了所有家人及政府,从士兵身上搜下的钱袋成为她们在塔拉度过艰苦生活的救命稻草。在媚兰眼中,人们都是善良的,她用她的善良理解着人们所做的事情,合乎宗教礼仪的,超越当时认知的,好意的,不单纯的,通通被她接纳,转化,她的世界是个充满爱的世界,我想,正因如此,人们才会在战后的恢复阶段如此尊重她。她是艾希里生活的支撑点,是思嘉最后承认的所爱的人,如同爱自己那令人敬佩的母亲般爱着媚兰,她对思嘉的宽容,最终使思嘉对自己完成了道德十字架上的捆绑,或许媚兰自己都不认为那是种宽容,是种美德,而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她甚至是巴特勒口中的,唯一完美的女人。文中每个人都意识到或没有意识到自己生活的支撑对象,思嘉是塔拉,是艾希里,艾希里是媚兰,巴特勒是思嘉,唯独媚兰没有让我明确感受到她的支撑对象是谁,或许,她的力量是她自己给自己的,这是我看来她最为强大的一点。
思嘉这个飘中的女主,是个像烈火般的女子,出身贵族,却不是众人眼中的大家闺秀,不喜被所谓的方圆规矩所限制,甚至宗教信仰也多半是应付,是的,她任性,她美丽,她享受舞会中众星捧月的感觉,但是在南北战争发生后,在她所敬爱的母亲去世和亲爱的父亲疯掉后,作为家里的长女,能够摒弃富家小姐的身份,做着和之前下等黑人奴隶所做的体力活,能够不像其他贵族小姐那样死要面子活受罪,能够屈身嫁给一个与她地位不相符的男子,能够无视封建邻里的闲言碎语,能够在怀胎十月依旧奔波于她经济来源的木材厂,尽管她行事的手段的确有种种非议,有种种不道德,但是,她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她身在亚特兰大,要尽自己全力去帮助身在故乡塔拉的亲人,生存,生活。凭借自己的努力,再次过上了富裕的生活。虽然最后她渴望得到同龄人,乡亲,邻居们的理解,但自古以来,成就事业的人,有光芒,就必会有阴影。她心中的确嫉妒媚兰,厌恶媚兰,可是每每生死关头,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她都不曾放弃,甚至是不遗余力豁出性命去帮助媚兰,每个人心里都有阴暗面,她只不过从不伪装。南北战争旨在解放黑人奴隶,思嘉不赞成解放黑人,但是她尊重黑人,她认为黑人解放后无家可归,无所事事,一下子不知道该做什么了,而书中支持解放黑人的白人却不一定真正是为了黑人着想。黑人生病了,他们的白人主子会像照顾自己家人那样去照顾他们,而自由了的黑人很可能就会流落街头。黑人拥有了选举权,但是他们不知道该怎样去使用,自身的素质限制了解放运动的意义,反而被一些无良白人利用,这是之前我没有想到的,总以为,解放黑人的白人就是好人,不同意解放的就是谋取私利,这次有了新的认识。如果说,媚兰是涓涓细流,滋润着心窝,使人有力量,那么,思嘉,就如同男子的拳头,重重一击,干脆利索,掷地有声。
乱世佳人,乱世佳人,已有乱世,必有佳人,可是作为思嘉,她的爱情却是让人惋惜的,她口口声声一心一意爱了艾希里那么多年,付出了那么多,当感到无法得到他时,为了生活,两次选择了自己根本不爱的人结为连理,可是直到媚兰去世的那一刻,她才意识到,她根本不爱艾希里,她爱的那只是她的想象,她想象中的艾希里,而她离不开的正是她的第三任丈夫巴特勒船长。有胆识的人都是坚毅的,坚毅的人都是倔强的,倔强的人都是固执的,思嘉和巴特勒太多相似,以至于他们在深爱的人面前谁都不肯像对方低头,谁都不肯让自己被对方控制,最终思嘉将巴特勒对她的爱消磨殆尽,看得我真是无比惋惜。
惋惜是因为我很欣赏文中的巴特勒船长,每每读到有关他的文字便兴奋的睡不着觉,富家子弟,但却被父亲看做逆子,赶出家门,靠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没有被传统的道德观念所束缚,我想,这样的人是具有超越当时的观念的理念的,做军火生意,发国难财,我知道,这些如果发生在我身边,我一定会像文中其他的百姓一样视其为民族的蛀虫,可我想作者也是偏爱他的,才让他如此有魅力,不会像被艾希里脑中旧时代的条条框框所束缚,到头来时代变了,思想不变,无法适应新时代而只能接受别人的帮助,经历过战争的他们,就如同改革开放初期的我们一样,大家都是一穷二白,可有的人能发家致富,有的人却被越落越远。极限挑战中黄磊的智商碾压和为她而站中李湘的巧舌劝说让我切实体会到,任何事情,都是有动脑子的途径的,哪怕是纯体力的体育运动,也会有战术的安排,让我知道了,如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一定是方法出了问题。再回来,巴特勒是条讲义气的汉子,作为白人,他是不主张解放黑奴的,当一个黑奴像一个野人一般去侵犯一个白人贵妇,尤其是思嘉的时候,当思嘉第二任丈夫为替思嘉报仇,而杀害了那名黑人的时候,当某党人要处置参与杀害黑人的所有村民时,是巴特勒利用自己做不正当生意的人情关系以及自己的计谋,救了全村参与者,尽管其中大部分人不喜欢他,被救之后甚至耻于道歉的人,巴特勒付之一笑,他不会去理会别人怎么去看他,他只做他认为正确的事。巴特勒对与思嘉小女儿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他本是最在乎利益的,不在乎名声,评价,可是当他意识到,他的小女儿会要长大,会生活在亚特兰大这个地方时,他不能再无动于衷,他带着女儿去做礼拜,虽然他的最初目的并不是真的要去奉敬什么主什么的,而是要为他的女儿创造一个环境,让大家意识到他的女儿是有教养人家的孩子,为了让他的女儿有朋友,不会遭受他所承受的那些非议,做着一切他能想到的,尽量去成为人们口中的好人,有句话大概是这样说的吧,好人,哪怕一开始是装的,装着装着就成了真正的好人了。我不知道这是怎样一份力量,让巴特勒父亲教鞭下都无法改变的个性,就这样消融了。其实还有一点特别好奇的是,当军队攻破亚特兰大,思嘉在巴特勒的一匹小马互送下回塔拉时,那只小马,是巴特勒怎样弄到手的,以怎样的代价弄到手的,巴特勒到最后都没有讲,自己好想知道,不过似乎如果讲了出来,又不符合他的性格,他是讨厌同情与悲悯的,同思嘉一样,说出来了倒显得矫情,还是让我自己想象吧,我喜欢的巴特勒。
太多的情节,太多的情绪,太多的感悟,不,我想,作者用十年写下的文字,我定是不能全部理解的,等以后吧,有时间再细细品味,我想,这应该也是妈妈的一种指引吧,没有纸,笔,又怕回到家忘记,以这样的方式记录,记录下读完后的第一感受。
上面的文字大概是写在2015年吧,上周去培训,发现自己好久没有读完一本书,好久没有写过文字了,想给自己点压力,激励自己一下,毕竟前几天有个人说了句,要努力了,不然怕好运气用光了,谁说不是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