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翻越那片蓝

翻越那片蓝

作者: MMMax_手手 | 来源:发表于2021-08-26 20:59 被阅读0次

图像小说的表达方式介于文字和电影之间,但却有着自身独特的气质。文字有自身的法则,电影有不同种类的视听语言。而图像小说是定格的电影,流动的文字,分镜式的画面和文本化的“台词”构造了一条从作者内心直通读者的道路——“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线条和色块组成的画面承载着图像小说的灵魂。图像有着超越语言的表达力,不被各异语言的阻隔,不受理解力的桎梏,不需要遵守文本表达中千千万万条既定规则。图像可以触及语言覆盖不到的微妙角落,可以表达人们思绪网络中最孤独,最想要被看到的枝杈末梢。在带有自传性质的图像小说中,图像表达的“直击感”尤为强烈。

让马克自传图像小说《雪山、青春与我》具有直连作者与读者的超能力。与柴姆·苏丁那副在书中反复出现的《被宰杀的牛》相似,《雪山、青春与我》也有着一种“斯拉夫式的忧郁”。让马克的线条粗砺、硬朗、有小刀似的锐利,但画面又用贴近自然的大片色块铺就开来,隐隐透露着忧郁和沉思。既粗犷又细腻,既开阔又敏锐,既愉快又忧伤,既知足又遗憾,像远处的雪山,惊心动魄的美与命悬一线的危机感并存。

《雪山、青春与我》中篇幅最多的是登山,但让马克想要传达的远比登山要浩瀚。除了雪山的灰色,占据更多篇幅的是雪山背后的蓝,那是他攀登山峰时看到的天空的颜色。对让马克来说,登山是最初的冲动,是沉闷家庭和阴郁校园生活的出口。少年时期,登山给他带来了朋友,带来了爱情的悸动,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目标。但随着年岁渐长,登山残酷的一面也逐渐显露。扎特利安、桑贝、查尔丁,那些登山带给他的朋友一个接一个被雪山收回,直到让马克自己直面死亡。最初,死亡和登山一样,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死亡是一种真实,童年的每个周末祖父祖母都带他去父亲的墓前,登山是不假思索的答案,因为雪山就在那里,美丽而坚定。随着朋友的离去,死亡和登山从静止变成向他迫近。和查尔丁登山时的濒死体验,在最熟悉的路线上遭遇坠石,无法逃避的支离破碎的下半张脸。与死亡为邻的日子里,心中的雪山消融了,山后是大片的蓝。看见了死亡,思考了死亡,那要如何活下去?

“我总认为自己想当登山家,但临死的时候,却遗憾自己不是画家。”

站在酋长岩前,让马克的心中的图景无比清晰,他放弃登山转身离开。因为除了登山,生活还有别的答案。登山退回到他生命的底色,画布留给他涂抹人生的主色调。他最终与雪山和解,也和柴姆·苏丁完成了遥远的对谈。

柴姆·苏丁有怎样的红,让马克就有怎样的蓝。

相关文章

  • 翻越那片蓝

    图像小说的表达方式介于文字和电影之间,但却有着自身独特的气质。文字有自身的法则,电影有不同种类的视听语言。而图像小...

  • 那片蓝

    你以为你会忘记那片蓝,然后用波澜不惊的姿态行走于这条来去长路。当你有一天喝着小酒走在失意的街头,那片蓝却又不经意间...

  • 那片蓝

    雾霾还没有来临 我们仍然享受着蓝天的青睐 我们早已习惯 在这样的天空下远行 我们早已习惯 在这样的天空下嬉戏 就这...

  • 那片蓝

    没有缘由的开心 或许我本就向往蓝天 这一片蓝 让我暂时忘记了刺骨的冷 忘却了考试的紧张与烦恼 没有钢铁森林的遮蔽与...

  • 那片海,那片蓝

    光着小脚丫 漫步在柔情的细沙滩上 享受着与热情的小沙子的亲密接触 她轻轻地抚摸着那双白皙的小脚丫 像是一对相爱的恋...

  • 通透人生

    天边的那片蓝

  • 那片天空蓝

    电线将天空划为条条框框,静止生锈的杆,沉静湛蓝的天,一瞬间时间都停下。 练车时,雨过天晴,被雨水清洗后的天干净的透...

  • 给那片蓝

    夜 蹑手蹑脚 在八月末梢 蝉鸣应和暑气 销声匿迹 窗外 还有蛐蛐和小鸟 白天的蓝 揉进大海 海水的记忆 鳕鱼的奉献...

  • 念起 ,那片蓝

    2019.10.8 ■西西 “雪花落在溪水里 溪水是蓝天的空气 你不是你,我不是我 我们是蓝色的溪水” 偶尔翻动空...

  • 那片蓝房子

    阳光亮得让人有些眯眼的感觉,而眯上眼就有些摇曳的恍惚。 这说不清的季节,说不清的时间,说不清的年代感。 说是春天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翻越那片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fta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