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育见|北魏“老佛爷”,放浪南北朝

育见|北魏“老佛爷”,放浪南北朝

作者: df28fefcafa4 | 来源:发表于2018-06-16 21:34 被阅读36次

    女人非中国历史上的主角,却时有例外。

    1500多年前南北朝时代,北朝魏国冯太后就是极特殊的一位。我们在驰名中外的云冈石窟第窟中,就能看到魏孝文帝拓跋宏与其名义上的祖母冯太后并驾齐驱的现实写照。

    北魏文明冯太后在北魏王朝的影响与地位,不输中国史上其它任何女性政治家。冯太后除了没有如武则天称皇帝外,其治理国家的文治武功、跌宕起伏的人生履历,不逊色于慈禧皇太后,甚至不低于大唐女皇武媚娘。这女人的不一般,就连泡男人养情人的狗血八卦,也出类拔萃。

    在中文世界,冯太后没有武媚娘和慈禧耳熟能详至妇孺皆知,主因是民族心理偏见,次因为历史久远所导致。否则如冯太后之传奇,不成为中国史书与民间传说中的超级网红都难。有朋友讲,民族偏见论不成立,反证是那拉氏慈禧老佛爷,对此咱不以为然。首先,中国正统文化对满清王朝少有好感和客观评价。就连具有现代西方理念的孙文同志,打出推翻帝制旗号的时候,也不忘狭隘的汉民族主义口号,所谓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等等。其次,慈禧老佛爷之所以网红一时,实在是因为她是末代帝国长达47年的实际统治者,且未出近代史的焦距之内。

    论经营管理王朝的时间点,北魏文明冯太后比慈禧兰贵人长1500年,比女皇武则天也早200多年。某种意义上,冯太后是媚娘和慈禧兰贵人正经八摆的大师姐,她们在N多方面学习了冯太后的“先进经验”。再论起冯氏跌宕起伏、辉煌励志的人生经历,更是秒杀古今美人。冯太后的丽人故事,我们还要从男人说起。

    公元386年,北魏王朝由鲜卑族人拓跋珪在今天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县,后于398年迁都至平城大同)建立,至公元534年12月宇文泰毒杀魏孝武帝,北魏历经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南安王拓跋余、文成帝拓跋浚、献文帝拓跋弘、孝文帝拓跋宏、宣武帝元恪、孝明帝元诩、孝庄帝元子攸、东海王元晔、节闵帝元恭、安定王元朗、孝武帝元修共14任帝王,实际存国148年,每位帝王平均执政10年有余。

    文明冯太后,生于太武帝太平真君三年,即公元442年,汉人,北燕皇族血统,祖父冯弘是北燕末代国君,父亲冯朗在太武帝破北燕时降魏,封秦地刺史,驻守于今西安。于是,本文的主人公就只好出生在西安了,出生时父亲冯朗论级别相当于陕西省长,冯太后是正宗省部级官二代。

    藉上可见,冯氏不仅仅是传说中小姐的身子段,倘若造化尚可,乃公主格格科班出身。然而,冯氏的人生却如过山车。荣华富贵在她童年尚未形成习惯的时候,父亲就在北魏“反腐败”斗争中被杀,冯氏遭株连以罪犯二代入北魏后宫为奴。

    冯氏出身皇族,终于再入皇宫,只是步子退的大了一点,从皇家千金到皇家奴才。她这公主身子奴隶命,比“小姐身子丫鬟命”还低了一个行政级别。但是,平城京华的这一平台,却成了这位传奇女人人生真正发力的起点。

    时至号称平等的今天,女性取得成功仍会遭遇千难百险,何况1500多年前。个案例外也永远不例外,即妇女可凭借体制本身弯道超车,“母以子贵”就是这样一条丽人弧线。当然,细分析起来,“母以子贵”体制“漏洞”的存在,骨子里还是男权社会的组成部分。因此,母能贵,须有子,且必须是儿子,不能仅仅是子女。上至皇家如慈禧,如果不是因她为咸丰皇帝生了唯一一位儿子,世上也就不会有老佛爷。再下至平民巷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妇女在家庭的地位直接与生儿子挂钩,千年阙如。

    母以子贵,成了中国妇女临时性“翻身做主”千年不变的逻辑,皇家帝王尤甚。北魏冯太后又是个例外。

    冯氏不是没有生儿子,而是压根就没有生过孩子。不仅如此,正是因为没有生儿育女,才成就了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冯太后。原因在于北魏王朝中前期,有一项极不人道的皇家继承制度“子贵母死制”。

    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鉴于自己既受母亲贺氏一族扶持,又受母后势力左右君权的实际情形,使其对母系外戚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李凭:《北魏平城时代》,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153页)。这位少数民族皇帝,最终于晚年立下“立子母死”的制度。首先成为这一制度刀下鬼的是刘贵人,即北魏第二任皇帝拓跋嗣的嫡母。

    本文的主角冯氏自幼在北魏皇宫长大,深谙魏宫此制,此制对魏宫女人成功学要求的标准极高,那就是既能搞定最牛逼的男人,又不要生最牛逼的男人。时间到了公元452年,文成帝拓跋浚当了皇帝,12岁的小皇帝坐稳龙骑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选了10岁的冯氏做媳妇。冯氏做了只有不到四年的小贵人,于公元456年就成为北魏国的第一夫人冯皇后。皇帝这种职业一般都容易出工伤,长寿的帝王少之又少。果不其然,仅仅10年之后,文成帝不出意料的驾鹤西行,享年25岁。

    史载文成帝与冯皇后感情确实不一般,文成帝去世,皇后百般悲恸。《魏书》卷13《皇后传》记:“国有大丧,三日之后,御服器物一以烧焚,百官及中宫皆泣而临之,(皇)后悲叫自投火中,左右救之,良久乃苏”。冯皇后是否是表演派咱不得而知,史书如此记载罢了。这位皇帝在世与去世,至少在两个方面成就冯皇后。一是冯氏因皇帝而从奴婢成为第一夫人,可谓凤凰涅槃;二则冯氏没有为皇帝留后,并因此躲过生死大限。

    公元465年,北魏第6任皇帝献文帝拓跋弘即位,时年11岁。小皇帝早在被文成帝立为太子之时,他的母亲李贵人就为“子贵母死”被砍了脑袋。献文帝当了皇帝,贵为先皇后的冯氏,当仁不让的以皇太后之尊行皇帝权之实,由此开启了北魏冯太后时代。

    名为皇太后,冯氏不仅与献文帝没有血缘关系,冯氏亦不曾抚养过这位小皇帝。小皇帝的养母为自己的“祖母”常太后。请注意,说是祖母,也只是按辈份讲,二人也没有血缘关系。同理,因为他的亲祖母、文成帝的生母,在文成帝成为太子后也被杀了,可见,北魏朝前面几位皇帝都是没亲娘的孩儿。这朝够乱够残忍吧。

    没有DNA的阻碍,于是,几种历史说法不绝于史。一说,据传献文帝与后妈冯太后十分不和,斗争激烈,原因除了争夺朝政大权,还由于献文帝对于皇太后后宫淫乱无法容忍。史载献文帝确实杀了冯太后最爱的男朋友李奕。第二种,史传献文帝本身与母后冯氏就是男女朋友关系,并生下拓跋宏,即北魏知名度最高的皇帝孝文帝。所以,皇帝后来杀了太后的男朋友李奕或有争风吃醋的意思。最后一种“谣言”是,孝文帝拓跋宏压根就不是他爹拓跋浚的儿子,而是冯太后的私生子。支持这一说法的论据有两个事实,当拓跋宏出生之后,冯太后突然就对朝政失去信心,专心抚养“孙子”。再就是,献文帝当爸爸的年龄让人狐疑,只有13岁。

    不论如何,孝文帝与冯太后关系很不错是事实。同时,中国史上有作为,并锐意进取的孝文帝,在他“奶奶”、太皇太后冯氏有生之年,两位政治强人相处十分融洽。直至公元490年冯氏去世,冯氏实际掌舵影响北魏政局达25年之久。冯氏去世后,史上著名的孝文帝,非但没有将冯氏的政治遗产贬为“冯氏遗毒”进行清算,而且在冯氏治国理政的基础上,继往开来,发扬光大。为了优待这位业已作古了的文明太皇太后,孝文帝先破祖法,未将奶奶冯氏与祖父文成帝合葬;再立新制,以帝王规格厚葬冯氏,即位于今天山西大同城北40公里处的方山永固陵。

    只要看看河北唐山遵化市境内清东陵里的孝庄太后陵园,就会对前面的皇家“谣传”多一份遐想---

    想一代巾帼孝庄太后,实乃大清开国皇帝皇太极正宫娘娘,清顺治皇帝生母,清康熙皇帝嫡皇祖母。据说孝庄女士对康熙也不簿,康熙对祖母也不赖,但孝庄死后,没能回到沈阳昭陵,也没能进到东陵核心区,只偏居东陵园区外之一偶,实在入土难安。孝庄太后坟陵的位置与规制,实在与其对三代皇帝都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地位不相匹配。相反,清末那拉氏慈禧同志,生前就锁定自己在清东陵紧靠“十全皇帝”乾隆陵寝,无可撼动的重要“地位”。差距之大,令人瞠目。伟大领袖慈禧同志,如此为自己安排身后的创举,保不齐就是效法北魏文明冯太后。

    1500多年逝去,恢宏无比的方山永固陵,如今只有它巨大的坟丘还能勾起人们的无尽联想。除了这座坟茔之外,冯氏的时代留给今日中国的历史遗产,亦可圈可点。

    我们能够看得到最清晰,也最为生动的“北魏”,莫过于世界文化遗产,位于山西大同武周山下的云冈石窟啦。云冈石窟从开凿到孝文帝迁都洛阳停工止,与冯氏影响并掌控北魏王朝的时间正好重合。甚至于北魏云冈石窟第窟里,分明是冯氏与孝文帝“同龛为佛”生动写照。

    北魏均田制是冯太后主持朝政时期进行的一项开创性制度改革,改革的影响,不仅限于当时,而且历久而深远,不仅限于土地所有结构,而且上升至思想层面,并因此成为影响中国帝国体制最重大的制度性变革。

    土地制度史方面,这项变革提出之前,中国中原王朝实行商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封建井田制。均田制变之后,它实际上从根本上废除并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走上一条完全不同于西方封建格局的,有“中国特色”的地主与小自耕农长期并存的中国式土地制度。与之配套的所谓上层建筑也是如此。“封王为藩,封地而建”的政治格局,随着封建制的没落,也划上了句号。是故,均田制是北魏在制度方面改变中国历史面貌的创建(杜士铎:《北魏史》,北岳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第8页)。

    均田制度在北魏启动与有效实行,在于王朝亟待解决的政治问题。这个问题首先表现在,取得帝国统治权的游牧民族与原中原汉民族的特权阶层,或者说是既得利益者的冲突,以及因政权更替战争导致土地荒芜等特定的时空条件。而均田制改,对中国后世帝国的影响,更多却不在于土地制度,而是思想观念。

    经均田制演化而来,以均贫富为口号的平均主义,从此成为在野“党”与野心家们屡试不爽的反政府理由。一旦反政府革命成功,农民革命者立地成为被革命者的化身,再等待下一个“平均地权、劫富济贫”的鼓吹者推翻自己。

    中国社会生灵遭受周期性涂炭,部分原因就在于改朝换代时吃错了这济平均主义药。这药有毒,药名叫做“不患寡而忌不均”。

    药毒千年,其实跟北魏也没什么关系,也不干冯老太太什么事。毕竟私人定制,不包治千年百灶。只是因为平均主义是罂粟花,普通民众却相信它。

    --- 2018年6月3日 美国田纳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育见|北魏“老佛爷”,放浪南北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fti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