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也是古交矿区建设初期让指挥部领导一直头疼的一件大事。
之所以让领导头疼不已,是因为古交工矿区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这是煤炭企业和建筑企业自身固有的特点,男职工所占比例较大,而且不像大城市,周边厂矿企业众多,男女青年比例基本平衡。多重因素短期内叠加,就引发了古交矿区的“生态”失衡。加之部队兵改工后,五六千名战士敢于放下身架,借着子弟兵的光环,对小小的古交镇进行了“扫荡”,不用说有全民、大集体、小集体身份的女青年,就是街头挎着简易保温箱叫卖冰棍的待业女青年也所剩无几,用当时人们略带夸张的话说:在古交呆上三年,见个老母猪都想亲几口。
而毕业分配到矿区的大、中专学生,有部分同志是单身的大龄男青年,一毕业年龄就已达到二十七、八岁,有的甚至超过了三十岁。而且,古交地处偏僻、穷困山区,好多女青年见此情景后找借口与恋人分手。如果在大院里碰到一个愁眉苦脸、萎靡不振的小伙子,十有八九是刚刚失恋,还未从痛苦中走了出来。当然啦,也不是说矿区没有女青年,数量相对男青年来说实属风毛麟角,而且有部分家在市里的女青年,身在曹营心在汉,一心想着在太原找个对象,瞅机会调了回去。
面对如此局面,为了稳定军心,指挥部将男青年婚恋问题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研究着解决办法。有传言道,矿区准备从介休纺织厂集体调入300女工,让男同志们心情激动上好长时间,不断地打听着女工们调动手续办理到什么程度,翘首以盼、望眼欲穿,到头来只能是空欢喜一场。又有传言说矿区要招几百女工,又让后生们兴奋不已、跃跃欲试,只不过数量不及传言中的零头。一时间,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指挥部出台了外地调入女青年走“绿色通道”的土政策,单位给予积极协助、大力支持。工青妇组织利用各种场合举行联谊会,创造有利条件牵线搭桥、促成好事。并鼓励男青年去山西电视台报名,进行电视征婚,拓宽婚恋渠道。
联谊会办得有声有色、热火朝天,灯光球场就是举办活动的理想之地。记得有一次从马兰矿建处组织一批南方女青年,在球场进行了精彩的文艺演出。到男女互动时间,场边坐着的男青年蜂拥而入,争相与女青年捉对跳起了交谊舞,并频频向心仪的女青年射出“丘比特之箭”,以博得她们的青睐。不过,也有好多男青年因为害羞而一直坐着不动,组织者鼓动再三也不越舞池一步,反而逃往场外,气得工会热心的老大姐韩彩亭同志指着鼻子骂上半天,真有点恨铁不能尽快成钢的样子。好在有缘千里来相会、有情人终成眷属,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直到1986年左右,婚恋问题才逐渐地缓解了下来,老大难问题在单位老大的过问下才终于不成其为老大难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