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赵永军,这是我的“每天写一篇”文章、为自己赋能的第218篇。
《子张第十九篇》 第1篇: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上面所说的,在孔子的言论中间,都是“君子”,到这里,子张提出来的是“士”,看到先后时代上的稍有不同。中国的“士”,每十个青年中选一个比较有学问、能力强的人为士。
李里先生注解——真正的士就是有德有学又能一个顶十个的民族栋梁。这样的人能够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所以到了天下危难的时候,到了死生大义的关键时候能献出自己的生命,“见危致命”就是危难时能献出自己的生命,“见得思义”就是获得利益时考虑这个利益该不该得,不该得的利得了,就是不义之财。祭祀的时候思诚敬,办丧事的时候思悲哀,士人要像这样才可以。这是子张对士人精神状态的理解和描述。
南怀瑾先生对此举了一些例子。子张说一个知识分子要“见危致命”,看到国家社会艰难的时候,只好出来,挑起这个责任。在《礼记》中也有过同样的话。如文天祥,他当宰相,是很可怜的任务,是等到南宋末代最后没有办法的时候,才上任的。
还有唐代的郭子仪,也是一个见危致命的典型,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自己的国家文化中一个知识分子、读书人,构成为士的
条件有如此之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