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想法清风文园
与对他人和善,对自己“凶残”的父母的相处心法

与对他人和善,对自己“凶残”的父母的相处心法

作者: 木头当当当 | 来源:发表于2023-05-16 21:26 被阅读0次

    01

    读到一个别人家的故事:

    一个靠自己奋斗走出农村的孩子,村中的父亲看孩子出息了,不断要求孩子给村人帮忙,有村人借钱就借,不管能不能收回来。谁家要找工作,找儿子。有人要去儿子的城市,衣食住行便全替儿子应承下。

    儿子说,一些忙帮就帮了,但是有些忙实在无能为力,父亲还很有怨言,说儿子拂他面子,害他被人说闲话。

    人们都说他父亲热心肠,可儿子从小的体验确是相反的。

    小时候要去镇上买学习用品,让爸爸骑摩托载过去,爸爸摆手说没时间,儿子就独自一个人走十几里路去镇上,回来时还遇到下雨,一路淋着雨跑回家。

    换衣服时,村里一邻居说要去县里火车站,爸爸二话没说,披上雨衣就带人出发了。

    儿子磨了好久爸爸才给买的玩具,转天因为邻居的孩子喜欢,就大方地送给了别的孩子,自己还不能哭,不然就是一顿骂。

    儿子心有怨言,他爸爸的热心善良,都是做给别人看的。

    02

    孩子说,一个人本事越小,就越需要被人认可、称赞。自己优点实在有限,又不在质本上努力,“讨好型人格”不用太费力,就可以来赢得外人的赞赏。

    所以父亲对外人有求必应,对孩子处处指责。

    03

    我在这个故事上,看到了这种相处模式下,孩子确实很难体验到被爱,而这在我们中国的传统家庭,好像普遍存在。

    父母以孩子为“资产”或者为自己的附属品,没有边界,也没有尊重个人独立意志的意识。

    父母苛责自己,苛责孩子,却在外人面前和善可亲、处处体面。

    孩子的体验是分裂的,他们不理解父母的生存之道。

    匮乏的父母自己都活不明白,更别指望他们会有效沟通,孩子不断的以为自己有问题,所以遭到父母如此对待,进而遗留一系列心里问题。

    故事中的孩子虽走出了乡村,却还被父亲当做自己意志的延伸,认为孩子应该无条件的满足自己。

    这个父亲还没有长大。

    在新的时代,依旧几十年如一日的重复原来乡村里依靠人情,而非发展个人能力,创造更好生活的模式。

    04

    很多走出来的孩子,看到停止成长,始终以旧模式生活却深陷痛苦的家长,往往气又急,又无法帮助他们改变顽固的思维与习惯。

    孩子无能为力,除了暗暗使力,尽可能的减少损失,剩下的只能眼睁睁看家长,折腾在自己的苦海里。

    孩子在父母能给的最大庇佑下,站在他们的基础上,走出了更远的路。回头看到停留在原处的父母,多想把他们拉到自己同样的位置,却常常只能对不同认知的世界感到无力,黯然神伤。

    05

    因为没有边界感,因为混沌的认知,因为觉得是一家人,所以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其实常常是对待内在自己的态度。

    故事里的父亲对孩子苛责对外人有求必应,何尝对自己不是这样呢。

    他没有能力成长自己,可各种环境在外条件、他的因缘契机,让他没有能力超越自己的局限。

    作为他的孩子能超越他,不仅依靠了个人的能力,往往也有父母的托举,不论这托举的力量是强是弱,那其中的爱意与尽力,不能因伤痛而被否认。

    06

    孩子是父母向远方射出的箭,他们期望孩子能走的比自己更远,而相处过程中制造的伤痛体验,是他们自己本身也无法超越的课题。

    他们想边界模糊的让自己的孩子,代自己超越他们没超越的苦,他们不知道怎么办。

    长大的孩子回看父母,学会在那有限的、带着贫瘠匮乏的无奈中,挑拣出父母已经尽最大力能给到的爱上路就好了。

    不是他们不想给,而是他们本身没有或拥有的少的可怜,能给的,已经都给你了。

    现在的孩子也许能力依旧不足,那就继续往前走,走到能够自渡利他的境地,再回首以更温柔强大的力量,引领这些给过自己爱的人,一起前进。

    今天是

    日更第67天/365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对他人和善,对自己“凶残”的父母的相处心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fvb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