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八点左右,忽然接到一个不太熟悉的家长微信质问,并发了一张小手腕的照片。
看了才知道,她“控诉”润老二带着同学把她女儿捆起来玩游戏,结果导致手腕有伤。
可能照片曝光原因,我反复看,并没有看出手腕异样。
之后我跟对方说,建议她叮嘱孩子,以后玩任何游戏,如果身体不舒服一定要严厉制止。
她可能误会我了,急急回复我,那种情况下,孩子反驳有用么?还说玩闹要有底线,也不能捆人之类。
我告诉她,孩子身体康健是我们共同的底线。只是我们并不在现场,不知道具体情况。我要等润老二回来过问一下才能回复……
等晚上润老二上完课,我问他这件事,他立刻告诉我,这个女孩子家长找到托管班,也投诉了这件事,老师解释了几个同学一起玩,而且女孩玩的时候全程没有提出异议,玩的挺开心的。
我再问是不是润老二带头捆绑女生,老二委屈地说,他看到别的孩子玩游戏过去凑热闹。而且看到男同学捆绑女同学,他还去松绑……
听完全过程,虽然不是润老二带头调皮,但他参与了不合时宜的游戏就应该道歉。
随即我让他通过语音向对方说明情况并真诚道歉。
之后,他趴在我怀里委屈地掉眼泪。我理解他的想法,但也要把事情说明白。
玩闹要有度,不能伤害彼此的身体。尤其是见到可能有意外发生的游戏时,即便无力及时制止,也不能参与其中。
其次被同学误会,也说明了对方对整件事的理解和事实有偏差,而且处理问题比较冲动,以后还是敬而远之比较好。
后来我还和润老二分享了一些交朋友的感受。真挚的朋友可以包容自己的缺点,这样的朋友少之又少,要格外珍惜。
润老二似懂非懂,认真点头。
社会是个大熔炉,一个人现在展现的状态绝非一日之功。受他们的经历、学识、欲望等因素影响,思维方式和判断。几个回合便可了解。
志趣相投的人会互相吸引。我们没必要为不适合的人过多停留。
今天读《透过佛法看世界》,当我们不再强化“我”“我的”,也许我们就能放下执念,“失去”的概念就会淡化,用清澈的眼睛看到周围的人和事。
我们知道,即便我们执着于结果,我们依然无法左右事情的发展和变化。
再往深了说,即便我们“吃亏上当了”,我们初心是扶弱,达成即可。
这件事里,我看到了对方家长的担心和焦虑,理解她的情绪,所以不会计较那么多。希望她获得内心的平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