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成名要趁早吗?

成名要趁早吗?

作者: 九风09 | 来源:发表于2018-09-23 21:51 被阅读0次

上周,和朋友聊起了一个人---神奇百货的CEO,一个小姑娘。

小王姑娘,98年出生,做了一款少年向的购物APP,卖些青少年喜欢的小玩意儿,又参加了一个我都记不住名字的创业选秀,就莫名其妙的红了。

长得还不错的小姑娘,CEO,拿到了千万元的投资……这些标签催熟了一个小花朵,当然,紧接着,开始裁员了,拖欠工资了,员工撕逼了,搬家躲债了……反正就是公司不行了,一起一落也就几个月的事儿

大家还记不记得余佳文,超级课程表的CEO,90年生人,拿到了策源和阿里巴巴等著名机构的投资,也是因为参加了个什么节目,说当年底要分给员工1亿分红,于是以“90后”霸道总裁的标签爆红。

一年之后,余佳文又上了个什么电视节目,公开认怂,说那一亿分红的承诺就是个“玩儿”,意思是谁当真谁就输了,遭到了现场嘉宾,360老板周鸿祎的呵斥和责难。

记得当时那个视频片段刷爆了朋友圈……

再往前,还有个叫马佳佳的小姑娘,同样90年出生,大学一毕业就开始做情趣用品生意,长得好看,说话犀利,隐晦行业、90后……伴随着这些标签,马佳佳去参加了一个电视相亲节目,红了。然后又是没多久,店也关了,换生意了,没消息了

大家有没有觉得,这就是个套路!

在大家看起来不该创业的年纪创业了,前半拉走的还挺顺,于是在各种标签的加持下上个电视,一夜爆红,几乎同时,负面信息接踵而至,换来大家一片嘘声,然后渐渐淡出公众视野……这一切就像是安排好的剧本

是的,大家都听过“出名要趁早”,但大家也都不相信少年真的能成功

而媒体就是按照大众的共识写的剧本,最后一个个少年天才成了loser,一个个VC成了霍霍钱的大傻X。而民众们也终于完成了从“卧槽,这孩子这么小就这么成功了一定有猫腻”,到“你看,我说什么来着,小逼孩子还创业,这不作死么”的完整逻辑验证,一次又一次的体会到自己智商的优越感带来的欢愉,却很少有人真的想想“出名真的要趁早么?”、“年少真的很难成功么”、“那些傻逼投资人怎么会这么傻逼?”这类略微深刻些的问题^^

“出名要趁早”这句耳熟能详的话来自于才女张爱玲,但人家的原话其实是这样的: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我认识一位老前辈,六十好几了才把公司做上市,敲钟那天忙完了各种应酬,晚上老大哥拉着几个好友去吃他最爱的砂锅粥,席间有人调侃:咱不是应该找个吃海参鲍鱼的地儿,开100多瓶拉菲,好好庆祝一下的么?

老大哥笑笑说:吃了那么多苦才有了这一点点成绩,这不都是应得的么?有什么好庆祝的,大家随便吃吃,说说话,明天还不是一样的明天……

意料之中,所以快乐似乎并不那么痛快,而痛快的快乐大抵都来自出乎意料,对自己努力的一部分肯定,加上更多对上天眷顾的幸运感,才能推高快乐的分贝。所以简单来说,张爱玲的话只是说明了一个事实,年少出名的当下,快乐是痛快的。而年少成名是不是一定要追求的?璞哥觉得主要还是看你更想要的是成功本身,还是欢愉的程度;是更希望依赖自身的努力,还是更期盼上天的眷顾

为什么年少成名需要更多上天的眷顾?因为真的很不容易

记得有一次参加一个分享会,有个还在读书的创业爱好者问我怎么看待95后创业,我的回答是:有其他选择的话,尽量别!

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觉得打工和创业的最主要区别是什么?璞哥觉得最大的区别是打工是输入接口成为主接口,创业是输出接口成为主接口……

有人和我说他创业是要去学习一个新的行业,璞哥觉得他脑子被驴踢了。要知道,创业是一个人经验、人脉、资源以及智商和情商在短时间内的一次综合演练,没有积累千万不要去创业。

一个CEO要干什么呢?其实主要三件事:找钱,拢人,定方向。

仅仅找钱这一项,就是一门学问。找钱的最核心能力是商业逻辑分析、换位思考、presentation能力和人脉,正常情况下,这些技能都需要3-5年的工作磨炼才有可能具备。

拢人就更难了,对于草创企业,能招到合适的员工简直就像是撞大运似的,懒投资张总作为一个有相当号召力的网红,当年也只能怼着老东家奇虎一家薅,搞得懒投资的名字都出现在奇虎员工的竞业禁止协议上了。

招进来还不算完,还得管,真心讲,管理3个人和管理7个人,再到管理20个人,以及100人以上,体验和需要的经验完全不同,在快速发展的公司,经常很短时间内团队就扩充到大几十人,谁会给你学习的时间,招进来管不好,人才就变成了成本中心而不是利润中心,很多项目都是这么被拖死的。

最后定方向,这就是一内功,且不说你定的对不对,就是定出方向能说服多数人认同都需要长时间的训练,要知道任何人都不会因为你是CEO就无条件相信你,服从你的,你想要定出正确的方向需要你的见识,而把方向执行下去还需要你的说服力和权威力,这种气场不修炼是出不来的。

最后一句话,作为一个CEO之前,你起码得磨个3、5年,不然太难成了

那既然这样,那些投资人是真人傻钱多没地儿花么?怎么会投资在校生?最典型的余佳文,前几天我有个特别好的兄弟聊起这个项目,说:你们这么牛逼的基金怎么会投资这种案子,市场上好多人因为余佳文这个案子都开始怀疑你们的投资能力了。

但我觉得这个案子投的一点毛病没有,余佳文的融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也就是说在找钱方面人家是优秀的,方向来讲,90后更懂90后,这是投这类案子的投资人普遍的思维逻辑,况且当时的产品方向确实切中要害,很好。

真正要赌的是这个性格乖张的年轻人对平台未来方向的延展能力,和团队管理协调能力。早期投资,取其长处,赌其需要时间证明的可能弱点,这是再正常不过的逻辑,而且超级课程表到今天还活着,虽然也像很多这个阶段的项目一样在思考未来的方向,但毕竟拿到了阿里的B轮投资,已经战胜了绝大多数项目。余佳文可能不被很多人喜欢,但是这个项目本身是ok的。

刚刚不是说没个3、5年工作经验很难创业吗?为什么这里又说投资余佳文是对的?我其实不止说投资余佳文,包括投资神奇百货等等这些项目,本身投资逻辑都没有大问题,一方面因为早期投资就是个取舍的事儿,不能责备求全,另一方面,这些孩子在同龄人里面确实是佼佼者,甚至在senior的世界中,他们的很多特质都是出类拔萃的,要知道有些人本身就要比同龄的大多数人要更加优秀,有的是智力上的,有的是家庭带来的资源等等。

我只是想说,他们如果能有机会先工作几年,有意识的补足短板,那前途将是更加不可限量。

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并没有高人一等的天赋或者出身,也别意淫自己是天下最努力的人(天才们也都很努力),想要成名、成功?只能不急不躁,一步一营。

最终可能愉悦感没有那么痛快,但起码度过了数十载意义非凡的光阴。

相关文章

  • 成名要趁早吗?

    上周,和朋友聊起了一个人---神奇百货的CEO,一个小姑娘。 小王姑娘,98年出生,做了一款少年向的购物APP,卖...

  • 与众不同真的那么重要吗?

    “成名要趁早”——年龄真的很重要吗 成名要趁早是绝对的吗?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成长轨迹,生长环境,每个人在不同年...

  • 成名要趁早?

    任正非,华为创始人,43岁创业。 1987年,43岁的任正非在一笔生意里被骗200万,被公司开除被老婆离婚,迫于生...

  • 成名要趁早

    今天二美的课堂请来一位嘉宾为《好报》写作群的群友做写作交流和分享,让人惊讶的是这位小老师竟然是96年的,从13岁开...

  • 成名要趁早

    看到题目,很多人觉得我太功利。 职场打拼多年,经历无数变革,尤其遇到人到中年的落寞,或者同是青春年少却职场飞扬的日...

  • 成名要趁早

    非常同意张爱玲这句“出名要趁早”。到了八十才把理想实现有什么意义呢,留下励志而壮烈的一生,除非你个人理想的实现真的...

  • 成名要趁早

    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 早了又如何? 孤独到终老。 温暖自己尚且不能,所谓的名,何用?

  • 成名要趁早

    尽早赚到人生第一桶金,之前其实对这句话不是很认同,后来发现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因为更早的完成财富的积累,会有助于...

  • 成名要趁早

    这个世界上知道张爱玲的大概分为两种,一种是看了她的作品,然后去了解这个人;另一种是了解到这个人,再去翻她的作品。我...

  • 成名要趁早

    成名要趁早,这句话初识于张爱玲,年少时,只觉功利,甚至不免对张也有了反感。而今历经纷杂,方知此句的无奈聪明之处。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名要趁早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fwq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