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名要趁早”——年龄真的很重要吗
成名要趁早是绝对的吗?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成长轨迹,生长环境,每个人在不同年龄段成熟的程度也并不一致。就像俗话说得好,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一样,社会责任过早的交付给穷孩子身上时,有钱人家的孩子还沉浸在父母的爱抚关怀下。
过早的进入社会,意味着过早的被社会认知,但成名的几率并不会意味着更高。相反,厚积薄发下的人会在更高的舞台上被世人熟知。比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他获奖的时候57岁。余华曾说过,从文学标准来看,莫言起码可以拿10次茅盾文学奖了,因为90%的茅盾文学奖作品都比不上莫言最差的一部。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成名真的要趁早吗?如果莫言过早的成名后,或许他就得不了诺贝尔文学奖了。
“违反常识不走寻常路”——与众不同真的重要吗
格里斯科姆Babble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不走寻常路能够成功。从这个例子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什么呢,与众不同才能成功?人人都该不走寻常路?与众不同真的那么重要吗?
如果你有一个好的创意,希望找到一个好的投资人,或许可以尝试不同的方式进行推广,违反常识不走寻常路或许是一种推广方式,但是这还需要大量的市场调查和推广者的临场口才烘托。我们知道的是格里斯科姆成功了,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他骨子里的自信和他临场发挥时高超的表现和优秀的应变能力。如果你没有信心演绎好这场投资推广展示,还是从介绍产品的优点这种易于大众传媒接受的方式开始或许更为稳妥。
“数量与质量”——二者之间有冲突吗
似乎大家会认为,一个人过分追求数量的话,就会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然而,质量问题和数量问题真的存在冲突关系吗?而,我们最熟悉的还有一句话,质变是建立在一定的量变的基础上的。当我们重复一件事情次数多了,反而会在其中参悟到提高该事情效率的方法,而这个方法或许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工作流程,提高整个工作链的效率,这就是量变积累后引发的质变。因此,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数量和质量,二者之间有冲突吗?
“成功意味着冒险?”——创业最怕有勇无谋
大家都听说过比尔盖茨退学创办了微软的故事,也听说过扎克伯格辍学创办了脸书的故事。但是,人们只喜欢听他们想听的部分,比如退学、辍学,却总是会忽略比尔盖茨、扎克伯格自身所带的品质,比如高智商,比如专注,比如强大的后台。而是任性的甩开胳膊胡乱创业,没有靠谱的市场调研、风险评估,没有中肯的智囊团队建议,没有及时有效的应急策略。最后的最后,只能是栽跟头,举白旗破产的悲惨结局。因此,创业路上真抓实干,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才是硬道理,你所看到的只是你的大脑选择你想看到的,真相永远在屏幕后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