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国货崛起,支持民族品牌的呼声越来越高,特别是前段时间美国对中兴的制裁,加拿大扣押孟晚舟的事件后更是如此。
给我们一种感觉,不支持国货好像国家就要灭亡。
住院时医生有时也会问病人用国产还是进口的?
进口药加了关税还有专利费,因此临床上用的进口药物比国产药贵很多。如果国产药和进口药都有相同的疗效,买国产药将可以节省一大笔费用。问题就在这里,国产药和进口药有多大的区别?
首先要清楚一个事实,我国虽是制造业大国,但在药物研制方面在世界上是倒数,大部分所谓的国产药其实是仿制人家国外的专利药。我们国家仿制能力有多强就不用说了,而在药物方面我们就不怎么灵了。同样是仿制药大国,印度就比我们强可不是一个档次。2009 年出版的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年鉴显示,中国进入世卫组织采购目录的品种数量只 6 个,印度则是 194 个,远超中国。世界卫生组织采购的药品大多卖给非洲,也就是说我们生产的药品连非洲人都嫌弃。
理论上仿制药和专利药是“生物等效性”的。专利药当中起作用的是小分子化合物,和仿制药和专利药的这个小分子化合物在分子式和晶体结构等方面完全一样,它在血液中的动态行为也非常相似,疗效也一样。
关键是我们生产出来的仿制药在药物纯度,还有身体吸收进入血液的浓度和人家能否一样。
首先声明我是支持国货的,我也不崇洋媚外,我只写在临床用药的效果差距。
说就最容易监测到效果的药,手术麻醉时常用到的阿托品。在麻醉时很多病人心率逐渐变慢,这时候麻醉医生会给静脉注射阿托品。麻醉医生一般把0.5mg稀释成5ml,然后给药。给3ml稀释后的阿托品,进口药几十秒钟到一分钟心率大都能从50升到70次/分,而国产药在60~63次/分左右,还经常得静推纯的阿托品才能升起来。
有病人个人体质差距的因素,可总出现这种情况,在抢救的关键谁还敢用?如果是心脏停跳,静推抢救药品,医生就很难判断到底是病人身体没反应,还是药物的剂量不够,如果是后者那就很可怕了,本来是按照说明书来给药,但剂量却不够,我们还不知道,错失加量的时机一条鲜活的生命就没了。
药液的有效性上可能会有很大的争议,但在包装瓶上国产质量差却是公认的。进口药在标注蓝色点的液体玻璃瓶颈轻轻掰就能打开,而国产药这样做经常整个瓶子碎掉,很多医生和护士扎得满手是血。我们医院给国产药物都专门配了开瓶器,或者旁边放一块纱布。我以前在麻醉科轮转时抢救一个宫外孕大出血的病人,那时开安培瓶很熟练了,以为没事就独手开瓶,结果碎了,我那天很惨,没空停下来止血,匆匆忙忙带一个小号的手套继续做麻醉,等麻好后手套里全是血。麻醉科兄弟笑称不被碎瓶子扎几次都不算在麻醉科伦转过。
这两个月我们科室有一个医疗小组做手术后,经常发生很严重的吻合口瘘,有四个病人做了4次手术,而我们组很少。都是一样的手术,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以前从来没有这么密集发生术后吻合口瘘。医生护士都是原来的人马,手术器械也没变,问题出在哪呢?
调查时发现不同的地方就在术后用药上,我们医疗小组手术后前面三天用进口的抑酸、护胃药,再改成国产的,其他小组一直用国产药。国产药一只好像73块钱,进口375块。其他小组本意是给病人节约钱。考虑是这批药不行,最近全科室都换成进口药就很少有术后吻合口瘘了。
我在实习的时候,做腹腔镜手术用国产的止血夹,每盒有5个夹子,经常有一个夹子用不了,每个夹子要两百多块钱。没放进病人身体就烂了还不是最可怕的,最怕我们做完手术后夹血管的夹子再烂掉脱落,那将是大出血搞不好就出人命。
是不是国产的就一无是处了呢?
也不是
心脏外科用到的瓣膜也有国产和进口的,国产的便宜2万多,总的来说效果差别不大,也最令心外科医生满意。
大部分的口服药差别也不大,也可能是我们身体调节能力比较强,在比较强壮时看不出差别,在很最弱时才表现出来。但在身体很差时医院就很少给口服药,而是直接静脉给药。
我们买药不要看药名相同就可以了,即使同一厂家不同批次的药效果也会不同,医院用的抗生素不同批次即使同一种药都要重新皮试,就是防止新批次生产的药不合格。临床上也确实存在这种情况,每次进新批次的药都要很严格的观察用药反应,有三个出现类似的反应就全部封存不给用了。
为什么国产仿制药和进口专利药效果差别这么大呢?
主要原因是标准定得太低,比较的对象也不固定。国外要求仿制药必须和专利药做对比,但中国可以拿已经批准的仿制药作为参比制剂,专利药和仿制药的药时曲线只要差别在 80% 以内就可视为生物等效,但如果下一个仿制药和仿制药做对比了,两个 80% 一乘,那么就有可能差得更多了,如此一步一步比下来,到第 5 第 10 个仿制药很可能和专利药相差十万八千里了。
当然国产药大部分批次效果也是很好的,大多数时候一点点效果差别没有影响,就像我们买华为手机和苹果手机,都能打电话上网,那些差别也许和你的需求无关。如果实在不放心经济又有困难可以选国产大药厂的药,大品牌造假可能性相对小药厂要小很多,也更可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