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姐算得上是第一代网红了,当年靠一段惊世骇俗的征婚广告火遍全国。后来去了美国发展,到美国以后,她的微博有这样一段感受:
“美国是有很多地方不一样,我们提着重物在路上走,会有人过来问是否需要搭把手。在外州走在马路上,会有车停下,问是否需要捎上一程。我在外州做餐馆时,躺草地上晒太阳,把书搭在头上,一会儿过来一人,问我是否身体不舒服。有个人失恋了,他在树林里哭了一场,哭完了警察也来了,问他是不是需要帮助。 ”
然后下面有人跟帖:
说好的美国水深火热呢?白岩松的解释:提到美国,也许人们马上会想到,生活节奏快,酒吧餐馆歌舞升平,人情冷漠,家庭观念不强,性方面非常开放,各种消费欲望极强,钱才是上帝。以上描述基本符合如今中国的状况,与美国关系不算太大。
现在有一些人,是听不得别人的好。一夸奖美国,他们第一时间不是反省,而是立马就说一堆别人的不好,或者给对方扣顶汉奸的帽子。美国的人情味我没有考证过,但是我们社会发生的许许多多的事,却让人心寒。
比如这张图片,有一老人凌晨起来抢购超市便宜菜,不慎摔倒,沿着铁栏杆缓缓倒下,窒息死于此。旁人围观无数,竟无一人伸出援手 。
再比如这张图片,一老人在街头晕倒,居民围观。一年轻人伸出援手,身边有人劝不要碰他,等下赖在你身上。不过为避嫌,他请旁人用手机录下施救的过程...
为什么我们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越来越低,人越来越冷漠?我不想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抨击国人,这显得很虚伪,因为谁也不会比谁高尚多少。
究其原因,我们的过去是熟人社会,后来,人口流动又让人们更多地处于陌生人环境,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人心相隔,不安与不信任处处相伴,人性在选择时是趋利避害的,会考虑回报和风险,若得不到利益,就不会通过传统信任模式选择。
所以,说到底国人冷漠的根源是法律和社会制度没有给好人应有的保障,比如看到有人做违法的事,不出手是受的道德和良心的谴责,出手了搞不好没打过人家,再受个伤,根本没人管,自己还要花钱看病,冤不冤。比如现在撒泼(看高铁上霸座的)耍赖(欠债不还的)成本都比较低,也没啥明确的处罚措施,而多管闲事往往需要付出很大代价(比如讹诈门,碰瓷门之类),正义不是靠公民用血肉之躯来伸张的,是靠法制社会一系列能保障到见义勇为人的法律来维护的。
我觉得白岩松说的很对:很多年前,车辆刮擦后人们都在互相争吵,甚至大打出手,因为责任的认定会代表出钱的多少。而今,交强险的存在,让当事人心平气和的处理这个问题,甚至还能友好的下车递根烟。文明只会出现在制度健全的社会。
我看过一篇文章《美国法治下的人情味 》里面这样写道:
美国是一个法治的社会,严刑峻法使得犯罪与违法成本极高....美国又是一个充满温情的社会。在美国,处处都能遇到“志愿者”,你稍稍遇到点困难,马上就有人问你“需要帮助吗?”你在街上问路,经常会有人把你一直带到你需要去的地方。女儿刚到美国时得了轻型肺炎,去医院检查治疗花了两千多美元,交费时收费人员得知我们没有美国的医疗保险,立刻表示要为我们动用医院的医疗基金,结果只收了七百美元;妻子带女儿在纽约坐公交车,没有带零钱也没有交通卡,用纸币买不了票,公交车司机立刻给了免票,下车时又加送了一张车票,以方便返程时使用...
最后我想说的是:希望我们这个社会不要只看金钱,人人变得自私冷漠,那么这个社会就不会是美好的,少了温情,社会由一具具行尸走肉组成,多可怕。所以我们不仅要发展经济,还要提倡人人互助互爱,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帮助那些底层生活艰难的人,比如打工的农民工,失独父母,孤寡老人或者子女远在他乡的孤独老人等等...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是否强大,取决于对待弱者的态度。让社会的最弱者能安心生活,体现一个国家是否有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