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也说赵普》里讲到杯酒释兵权,说明赵普这家伙半本论语治天下,足智多谋,随机应变,真是不可多得的治国鬼才。本文再细说下杯酒释兵权的前因后果,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在封建社会,改朝换代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禅让,二是兵变。禅让之事少且远,可说的几乎没有,因为探究深了,就会发现其实没什么禅让,都是水到渠成,不得已而为之——大权旁落,还留着虚名干啥?况且新的掌权人也不让你有着虚名,于是就主动(被主动)让出这个虚名。可见,真正的改朝换代还是兵变——如果说所谓的禅让是无疾而终,那兵变就是突然死亡,一个王朝的突然死亡。
而兵变有三种,一是平民起义,二是权贵夺权,三是外族入侵。当然,也有先平民起义后权贵夺权,或者先平民起义再外族入侵的,可按主次原因纳入以上三种类型。回头说杯酒释兵权,宋太祖的黄袍加身,属于权贵夺权。对于后周王朝来说,赵匡胤就是一权贵,权势冲天,最后在士兵的支持下黄袍加身,把后周王朝给葬送了。
自古以来,凡是得位不正的皇帝,内心总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天天有“总有刁民想害朕”的幻觉。何况乎,我赵匡胤这么就黄袍加身了,那下一个领兵权贵怎么就不会如法炮制呢?就算权贵不想,那他旗下一众武夫未必就不想啊?于是赵匡胤就坐立不安,吃饭也不香了。
在建立大宋王朝的次年,赵匡胤忍不住问宰相赵普:普哥,唐末以来,几十年时间里这些小王朝改朝换代,城头变幻大王旗,皇帝换了十个姓(五代十国),我要怎么做才能长治久安(不被改朝换代)呢?赵普陷入长思,难啊。赵匡胤继续问,你不是都论语嘛?治国安邦应该有想法才对。赵普于是说道,武将拥兵自重,尾大不掉,功高盖主,是最大的隐患。要想长治久安,就得解决武将。
解决武将,史上常见做法是“杀之”。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就是这个道理,鸟也没了,兔也挂了,留着弓箭和恶狗,不是威胁自己嘛。但是赵匡胤和赵普都是喜欢儒学(论语)的,想以仁治天下,不能杀人。二人合谋,请各位将领喝酒吧。赵匡胤便在酒酣耳热之时,向原来的部下、如今的将领叹苦道,还是原来当节度使的时候快活啊,如今当了皇帝老儿,却睡也睡不香。将领疑惑,怎么睡不着?赵匡胤把话说明,皇帝这个位置太香,氺都想坐坐,我哪里睡得着啊?
这不是怀疑各位将领有谋逆之心嘛。大家吓死了,赶紧说没有异心。但是不对啊,去年赵匡胤也没说要当皇帝,然后就被黄袍加身了,你们没异心,你们的部下未必没异心!莫须有的事,最难解决。赵匡胤说无妨,人生一世,要活得快活,赐大家些银两,都回去享福吧。完美化解君臣之间的隔阂,各自安心。
所以说,赵普这家伙确实有两把刷子。杯酒释兵权也为赵家积下不少阴德。多年后,赵光义一脉绝后,帝位重回赵匡胤的子孙手上,可见“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