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兵驿站美文选/2022冬之卷文艺调频简友广场
跟孩子一起成长 -------作为高一家长的反思

跟孩子一起成长 -------作为高一家长的反思

作者: 霓裳依依 | 来源:发表于2022-11-13 15:58 被阅读0次

    今天拿到“与孩子对话的”的这个题目,作为一个高一孩子的家长(同时也是一个小升初刚结束的孩子的妈妈),想起最近多半学期以来的感触,把和孩子们相处以及看着陪伴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收获,早就有一种想要总结出来的冲动,那种冲动一次一次涌上来。但是许是每天的思考、每天在养育孩子过程中可能的冲突、每天的焦虑迷惘困惑以及孩子们带来意外惊喜的喜悦的各种五味杂陈的交织状态,就是我们作为父母的日常,反而很难让自己,提笔写下这很多的感想和感触。此时,对于孩子的教育,对于学校、家庭、社会带给孩子长大过程中的种种,不仅有千言万语,而这千言万语,又仅仅汇成一句话:父母和孩子,永远是一场渐行渐远的护送,渐行渐远的离别。

    作为一个两个孩子的妈妈,我的孩子们学习并不是很出类拔萃,但是我即便觉得自己是一个很认真的家长,应该我的教育的心得大多数家长也会有。我也一样,也会每天发现自己的问题,感受着教育孩子过程中的苦恼和困惑,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为自己的成绩感觉到欣慰的时候,更多的,是边摸索,边前进,真的是要和孩子一起,去学习,去长大,孩子学着怎么去发现自己,去爱上学习,去把自己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而我们大人,要学习的是怎么做好自己的角色,做一个家长该做的事,不要去做一个家长不该做的事,更要做好自己,处理好自己的人生和人际关系,在要求孩子的同时,我们只有自己不断地提升自我,不断地修正自己,促进自己的进步和蜕变,我们才更容易发现孩子的努力和优点,才能看到孩子和我们一样的迷惘和成长。

    下面我做一下近期对于孩子教育尤其是作为家长本身需要思考的内容,是我的一些特别的反思和总结,对于通常的话题我不再赘述,只拿出几个我感触颇深的思路,也督促自己和和我一样的家长,把握孩子教育的实质,更有质量地促进孩子成长。

    首先,我不仅想起是哪次的家长课堂,回来后对我启发较大的一句话是:教育最忌讳的是父母怕麻烦。

    可能我们很多朋友也像我一样,不觉得自己对孩子怕麻烦,感觉自己是一个很称职的父母。就我自身来说,我反思了一下,我感觉自己实际上还是经常有这种偷懒行为。比如小时候陪孩子玩,有时候为了怕麻烦可能就把孩子撒出去,旁边呆一下就很“一举两得”了;对于孩子的学习的管理,可能也就是问一下,是否写完作业,如果没有老师的点名或者批评的信息,由于自己工作忙,由于自己比较累或者有自己更有意思的大人的事情,就高枕无忧不去过问了;或者答应孩子的一个手工,许诺孩子的一次旅行,由于某种原因也会仅仅成为了一个承诺,最后以一句:“大人很忙,妈妈也是不得已”,类似于这样的话给搪塞过去了。

    现在想一想,我们需要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好的规则,其实最重要的,是我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用心投入,用心实践,也就是不怕麻烦。

    不怕麻烦包括和孩子好好吃饭,认真听孩子说话,认真对待孩子的问题,在处理孩子的学习和监督过程问题的时候,深入其中,去了解情况,再出结论。在孩子日常生活中,起到一个教练的作用:虽然教练可能背着手,可能端着肩膀,但是教练“一直在”,也许我们很忙,也许我们还常常出差,也许我们还有很多自己头疼的事情,但是我们真的可以做到对孩子来说“一直在”,而实现这个“一直在”,就需要我们不怕麻烦的精神,需要我们真正爱孩子的表现。

    其次,在教育孩子这个不能放手又必须放手的过程中,该怎么把握这个度?

    “指望孩子自觉,是最无力的教育”。前面提到我们和孩子的关系是“渐行渐远”的这四个字,蕴藏着太多的辛勤和苦痛,它意味着我们家长为了孩子的无私的伟大的付出,事无巨细,从学习到生活,从言谈到习惯,从身体健康到心理建设,我们一方面要陪着孩子,一方面又要放手,离开孩子,让他自主,自立,自强,对于我们家长来说,这是一个充满思想斗争充满矛盾的过程。如果我们家长不进行充分的思考和学习,很容易在过程中和孩子一起迷失,导致对孩子过度管教或者过度地放任,从而衍生出各种问题。这里我不仅仅谈管理学习的矛盾,也包括孩子的人际交往,社会关系、为人处世、理财观念、规则意识等等。

    以前,我更多地希望孩子自己做,自己实现,现在大家都讲自律,都说“越自律越自由”,这是绝对没有错的,问题是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已经实现了“自律”,这两个字里面的“自”,是指自发,自觉,我们,是不是已经让孩子达到了这样的状态,孩子再也不需要我们的约束,不需要“他律”了?我也曾犯过这样的错误,把孩子完全交个他自己,结果发现不行,孩子可能出现沉迷游戏,不交作业或者毫无计划的“躺玩”状态,于是我也发生了困惑,我们不是把孩子交个他自己了吗?我们相信他,我们不那么不放心,我们给孩子自主和自我,为什么还不行?

    事实证明,孩子自觉性的建立的确是一个漫长而且复杂的过程,如果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进行了严格的自觉习惯的形成的培养,后期可能孩子自觉得更早,我的孩子我在他们幼年和小学阶段,并没有做大量的培养和坚持,所以习惯养成的不好,但是有一句话:“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我现在已经意识到了,那么,现在就是开始。可能的代价就是我们家长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耐心和毅力来作为孩子的教练进行引导和监督。

    “从来没有天生自觉的孩子,只有长期督促的家长”,通过作为一个家长的学习和实践经验和教训,让我知道,孩子的监督和管理是不能中断的,尤其是前期习惯建立得不牢固的孩子,可能需要投入的更多。这一点听起来有些让人沮丧,但是作为父母,我们希望孩子好,只要他们还没有离开我们的视线,我们就有责任对他们进行教育,就不存在“为时晚矣”,何况他们还需要良好的习惯面对自己的学习和未来的人生。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避免过度管理,事无巨细,严苛苛责,不信任、不放手、不给空间。

    达到这两者的平衡,更需要我们的耐心和细心,只要你以“放手”为目的,以“看到孩子的好”为原则,相信你对孩子一定能做到“坚定的注视,温暖的目送。”

    在这里可能我要打击一下那些觉得“孩子进入初中或者进入高中就不用管了”的朋友,从我的感触和经验看,不能指望孩子自觉,换句话说,我们要点点滴滴地做起,陪着孩子直到他们步入高等学府,在陪伴中放手,让他实现自律自立。当然,也许我的经验更适合我这样情况的家长和孩子——学习不是很突出,但是也还能坚持,对孩子抱着很大希望,孩子还不是太给力,但是在写此文的时候,我已经“净化了我的思想”,我更加坚定地相信,孩子能越来越好,取决于我们家长对孩子的信任和到位的督促。

    第三,讨论一下家长们比较困惑和矛盾的问题,也是常常挂在嘴边的疑惑:为什么不能用小时候的我和孩子的孩子比,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和我们小时候不一样。

    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小时候......当然话外之音是“你怎么不那样,你怎么不像我小时候那么懂事,那么自觉,那么上进,那么努力......”,实际上这不是一种教育,这是一种直白的否定,往往无济于事。

    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一代家长有时候是一个很无奈的问题,可能我们家长自己小时候都很喜欢学习,但是现在孩子似乎并不能对学习树立起强烈的意愿。可能小时候的我们学习很刻苦,而现在的孩子学习更多的是被动;我们小时候研究一道题可能打破砂锅问到底,现在的孩子浅尝辄止;我们小时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现在的孩子能省点力气就不会动一点力气,或者我小时候没有这个条件,父母也不像我这样负责任,我没有条件学习,也没有人在意我的成长,不像你们现在,为什么你还不好好利用机会和条件.....我也在思考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时代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不同,我们小时候看着父母辛勤的背影,含辛茹苦的样子,而现在的他们,被我们捧在手心里,全方位“服务”着,把家里最好的东西都由孩子感受着,各种先进的产品和服务随时出现在眼前......由于时代不同,劳作的方式不一样,即便父母出差加班很辛苦,但只要孩子看不到,就无法感知父母的辛苦和劳累,而且通常,我们这一代也不会特意和孩子讲述我们的辛苦、劳累压力和各自的困顿,使得孩子感知不到父母的辛苦和生活的艰苦,也很少看到父母为了生活奔波操劳的苦痛,尤其是日常生活中家务活也没有那么多,或者大人都做好了,如果孩子养尊处优,他们学习改变命运的动力就不会那么大,当然这里就涉及到我们对孩子培养过程中多和他聊聊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压力(适度)以及家庭面临的一些问题,让他明白他可能要承担的责任和未来,需要他具备怎样的素质和能力。可能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不是父母的辛勤的激发,更多的就要靠我们家长给孩子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多然他们参与和实践,让他多产生一些对人的价值和意义的思考,具备社会服务意识,认识人生的价值,在学校和集体中建立集体观念和集体责任感,打造竞争意识和好强精神,才能让孩子确立学习的目标,产生学习的动力,再加上习惯的培养,这样,也许能解决孩子学习动力不足,目标不明确,从而导致的学习不专心的问题。

    说到此,我们也不必再质疑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一样,为什么他们不能自觉地专心地学习,为什么他们上进心不足,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境况下,我们转换思维,为孩子做好我们应该有的思考,保留优良传统,然后对症下药地付诸实践。一方面我们自己不再纠结,心平气和地和孩子面对现在的情况,一方面我们可以努力去学习现在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再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为模板或者反面教材,不再一边矛盾一边教育,与时俱进,采用时下有效的理念有针对性地解决孩子目前面临的问题,让过去的过去,让未来的来临。

    第四,作为母亲,你的状态,就是孩子的状态。

    最近看到一句话:“母静则子安,子安则家和。”作为孩子的母亲,也作为家里的女主人,我们可谓是家里的定海神针,如果我们自己的状态是不好的,孩子的状态不可能好。

    这就需要我们做母亲的自己,把握我们自己的情绪状态,尤其是针对高中的孩子,用吼叫、质疑、大声训斥或者不信任的语气,对孩子教育来说已经完全适得其反了。

    在生活中,我们自己作为孩子的母亲,作为妻子,作为家里的女主人,作为自己,还需要面临生活方方面面的考验,相信大多数朋友,孩子的母亲的这个角色只是我们众多角色的一个,那么可能就会出现我们自己情绪失控、低落、压抑、焦虑、自责甚至严重怀疑自己的时候,高中的孩子更需要一个稳定的学习环境,虽然他们已经比初中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但仍然需要我们前文所说的陪伴和监督,如果我们不能分清场合和时间,很随意地发泄自己情绪,包括生气、冷战、发火、悲伤,虽然孩子们已经长大懂事,但是他们并不能也没有义务承载我们的情绪,第一客观上他们需要一个安静静谧的家庭学习环境,尤其在疫情和假期期间,另外一方面他们在心理上也需要一个安静稳定的心理状态,母亲是孩子的榜样,母亲是孩子的定心丸、“母子连心”一个慌慌张张无法安静的母亲,即便不在孩子面前,即便孩子在自己的房间学习, 同一屋檐下的母亲的气场也会波及到孩子,让孩子产生深深地“同频振动”,从而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和学习效率的下降,严重的可能使孩子丧失学习的动力,或者对母亲行为的无力感造成对自己的自暴自弃。

    母亲的力量是强大的,母亲的影响力也是无穷的。要想让孩子好,一个状态不好的母亲,不是与孩子空间上隔开就好了(偶尔地离开孩子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但不要太久)。解决问题的根本,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修养和修为,为家庭和孩子打造一个温馨的环境和良好的氛围,这就需要我们自己的成长,不要问年龄地自己对自己心智进行继续培养,对打造良好的夫妻关系和家庭关系的用心用脑,甚至要进行各自的权衡、领导和决策,对亲子关系的重视,从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做起,时常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安宁的、安心的笑脸和语气,孩子还是作为孩子,被滋养,被孕育,被抚育。

    我们不仅可以养育一个情绪稳定的孩子,为他的学习打造良好的环境和土壤,也会收获一个温馨的家庭。

    以上是我对近期孩子教育的些许感悟和自省,希望分享给家长朋友和老师,非常感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跟孩子一起成长 -------作为高一家长的反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fzh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