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尾声了。就像前面我说过的那样,在吃吃喝喝中悠忽而过,剩下最紧要的是抢到返程的票。网上新闻,那些举家前往热门旅游地的,过去容易回去难了,机票像窜天猴一样蹿到天上去了。每次看了景区人山人海的照片,我就纳闷,为什么人总愿意往人多的地方挤?没办法,每年也就集中放这么两三个长假,孩子的、自己的旅行需求总得设法满足一下,结果呢,一路除了挤,没有别的。你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现在连花钱都这么卷了!
昨天看了初中同学发群里的聚会合照,我的一张脸都好似肿了似的。节前我自己照镜子,面容是清癯的,我寻思回来大约可以冒充学者之类的,人问起收入,我大可以冒充知识分子;不料一两周的时间,吃出一张暴发户的嘴脸,不过,我心里是这样安慰自己的:我是一如既往地不上相。年纪大一些,容易给自己找台阶。记得往年回来,县里搞什么乡贤回乡投资创业恳谈会,咱也曾被叫去,开个会,吃个酒,虽然忝列末席,开会打瞌睡,吃酒不积极,吃完抹嘴就颠。然后,回到村里吃了几杯酒毕竟还有点吹牛的资本,我也是受县里重视的人物!村里人的心态,赚几块钱回来不让人晓得,白瞎了衣锦还乡四个字;连楚霸王项羽都是这种心态,你骂他猕猴而冠,他不烹了你?换作我,有俩钱,回家也体面一点!就像我堂哥说的,如果我在政界上混,他提起来脸上也有光的。我倒是有几个同学在政界上的,不过,我是不好意思提人家的,一对比,岂不是相形见绌。实在没辙,我就写几个毛笔字冒充有文化,你有几个钱算啥,有文化么?
怀念过去,并不是因为过去比现在好,更多的是人选择性记忆;在物质匮乏,缺吃少喝的时候,吃点好吃的,你容易记住,有点好玩的,就会印象深刻。刘宝瑞有个单口相声叫《珍珠翡翠白玉汤》,讲得是朱元璋做了皇帝,想起饿倒在破庙,被两个乞丐用豆腐白菜汤救了,后来,山珍海味吃腻,念念不完还是这一口,遂下令天下张贴皇榜,动用国家资源,寻得当初两个乞丐。皇上龙颜大悦,赏赐群臣共同享用,结果,制作出标准的泔水,君臣自然难以下咽,不过,又不能打自己的脸,只好算作忆苦思甜饭了。
我追忆小时,绝不怀念,那时农村的出路很少,除了念书考出去几乎没有他途,大部分人被束缚在几亩田地上,一眼就看到一辈子的尽头,人很容易陷入绝望和麻木。南方城门打开后,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得以进入,虽然有血汗工厂,城市的种种歧视,但很多人毕竟得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颇有些人积累了不菲的身家。春节回来,自是衣锦还乡,光宗耀祖的了。
当然,就像我之前说过,农村人是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收益的最后一个群体,大多数人进城只是为了赚钱,在城里没有归属感,而城市亦并不欢迎他们,没有社保、医保,老了只能退回乡村,老无所依。所以,我吃酒时告诉亲戚,身体最紧要的,人到老时,攀比什么全然没用,名利地位,过眼云烟。有个好身体,才会有体面、尊严,才会活出生命质量!
如今过年,很多人觉得年味越来越淡了,就像现在的米酒,兑的水多了,很是寡淡。消费社会,很多东西都是批量生产,比如糍粑,再不用青壮年打熬力气呼哧呼哧的擂出来,比如春联,印出来的,什么字体都可以,不比写得好?商业味道浓了,参与感少了,自然也就寡淡无味了。
春节是传统假日,亲戚间拜年的传统仍在延续,不过呢,年轻一代及往后的天南海北地长大,不再熟络,即使是一个家族里面也是如此,到他们的时候这种传统能否持续下去很难说。没经历传统农耕时代农村的一代对那个时代传下来的东西既无记忆,也是隔膜的,消费时代成长起来的孩子们有他们特别的记忆和文化。
相比以前人被束缚在土地上,很多人甚至没出过县域,女人们的活动范围仅限于乡域。显然人的活动半径和社交范围自然更加宽泛。通讯、交通便捷、汽车几乎家家都用,去哪儿都方便,不过,外出的人们的社交有两个显著的纽带,一个是宗族,一个是同乡。比如县里成气候的生意,卖螃蟹、卖电脑耗材,从宗族到村里,再带上一堆各自的亲戚,形成一个特殊的生意群体。乡下人到城里打拼、闯荡,无依无靠的,抱团是一种必然选择,就像早先的客家人那样。宗族里面有一个能人能把大家带出来,一起发展赚钱,宗族会有凝聚力,也不会有口舌是非,毕竟比起赚钱,一点点个人意气就算不上什么了。宗族观念春节间更会得到强化;反之呢,祖宗亲戚之间,平常不见面倒好,一见面,往日的积怨、或者新进的误会酒后算账,搞得嫌隙更大。
春节是权力社会的典型缩影。官场上混的,都要活动活动,各寻各的门路,平时送礼不方便,春节的理由就很充分了,领导也有亲戚不是?水浒传里官员们送礼公开的,搜刮给太师的生辰纲,用私人卫队押送;明清下面官员孝敬京官的炭敬、冰敬成了一种通行的规则,身侧官场,自然难免。
有人总结,资源随着权力转,钱随着资源转,做生意的自然跟着钱转,春节期间,正是老板们正是最忙的一个阶段,话就不用说透,大家都明白。
春节间,适婚男女、剩男剩女比较难熬,父母种种催逼相亲、结婚,虽然他们的婚姻多半不幸福;然而婚姻似乎是人生必经的阶段,不结婚似乎就是缺失了什么似的。那劲头,恨不得拉上一个就配对。农村早年计划生意的后果是女少男多,谁都想要个传宗接代的不是?现在反过来了,光棍得多,女的少,彩礼年年见长,二婚女都是抢手货,相亲跟公司面试似的一拨拨看男的。据说现在中介媒婆撮合成一对,中间费两三万,她如何巧舌如簧,把两边都吹倒天上去?
很多人在外面辛辛苦苦攒的一点钱,到家就找到了挥金如土的感觉。人多了,花钱就像旅游的那样没感觉了。镇上赶集,乌央乌央的,卖东西的一幅你爱要不要;县里馆子里吃一顿,比北京还贵,可不是,做寿的、结婚的,请客的,都扎堆,自然也就讲不到服务质量之类的。返乡大潮拉动的消费旺季,不得多赚点。附带的,平日无人问津的小庙香火也跟着沾光,也跟着过年了。各行各业不景气,寺庙香火却比往昔更旺。早知道承包寺院去了。
很多人平时忙忙碌碌的,奔波无瑕,春节有了难得的闲散时光,打发到酒桌上,打发到牌桌上,打发到短视频上,打发到生闷气上...假期转瞬就过去。
唉!这一年又一年的,如水之流年!
给这个假日做个总结吧!
吃胖容易减下去难!花钱容易攒钱难!劝酒容易吃酒难!攀比容易过好难!变老容易成长难!
追忆过去容易面对未来难。
大形势不好,未来会有更多不确定,赚钱是更难了,过去农村人无法做长远打算,手无余粮;现在恐怕依然如此!
我忽然想起来,有个朋友名叫乐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