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过一个小故事。
每天早上一个老人都坐在河边读《圣经》。一天他的孙子问:“爷爷,我也想像您一样读《圣经》,但我不懂里面的意思。刚看懂一点儿,合上书又忘了,这样能有什么收获呢?”
老人把一个装煤炭的篮子给小孙子,说:“去河边打一篮水回来。”
孙子照做了,可篮子里的水在回来之前早漏光了。老人看着空篮子,对孙子说:“你应该再跑快一点儿。”这样往返几次,小孙子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但篮子依然是空的。
孩子喘着气说:“爷爷,您看,这根本没用。”
“你真的认为一点儿用处都没有吗?”老人笑着说,“你看看这个篮子,是不是比你刚拿到时干净了许多?”
孩子看着篮子,那个黑不溜秋的篮子,已经变得十分洁净,没有一点煤灰了。
没有白做的事。
我和芳子姑娘分享这个故事。
人的命运都是日积月累的果,每个人的今天都是以往选择和努力的结果。大部分的人都必须一点一滴,像细胞分裂一样地循序渐进。
儿子说我,到什么地方也没见过像妈妈这样子,从一个人做美容院的时候,她就开始搭建企业文化了,可人就是不会赚钱。什么都好了,搭架子搭得结结实实牢牢稳稳的,就是没有去卖票。可是今天,财富有了积累。所以,我一直坚信功到自然成。
人的能力是一点一点铸就的。
想起自己这么多年,年轻时爱读书,在工厂里做团委、工会、厂办工作,创办美容院后一点一点学,一点一点做,个一个姑娘手把手地教,就这么一点一点增强了自己的能力,一步一步开拓了自己的事业。
无论男女,都会在心中期冀着自己的生活会富裕,自己的生命有价值,自己的梦想会实现。可为什么有的人会得着那个丰美的果实,而有的人空想一生,却找不到自己的满足?
因为努力不够,因为方法不当,因为许多的因素还没有完备……春天播种,秋天才能收获,功不到,果不成啊!所谓生命的奇迹,只会发生在不断的付出中。
我认识一个姐妹,是一位节目主持人。二十年里,她采访、写作,对每一封听众和读者的来信,都是那么认真地答复。她主持的节目受到那么多听众的喜欢,因为她一直在用心说话,无数的姐妹曾经把她的节目,当做是生活里每日必听、每周必看的内容。
她在单位里没有争职称,不去争地位,只是热爱着那只话筒,热爱着这个她心中觉得神圣的、曾经给她生命滋养的职业,并且因为这份热爱,勤力工作二十年。
但她不懂办公室政治,甚至不屑于这些,最终,因为她不愿在一件事情上失去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得不离开自己热爱的岗位。
很多人为她惋惜,觉得这个已经四十多岁的女人这辈子完了。可是,我这位姐妹,她相信功到自然成。她的座右铭就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要耕耘,定有收获。”“上帝在这边关了门,又在那边开了窗。”
结果怎样?她现在赢得了自己的时间,读书、写作、样理家务,那些喜欢她的听众、读者依旧聚在她的身边,而且有了越来越多的朋友。更大的收获是,因为二十年的积淀和话筒经验,她成了女性讲座中最受欢迎的人。
她说,用心说话的人,永远有人爱;用心做事的人、最终会成功。
我们这些平民,距离幸福快乐很近,就算是一点点的成功,一点点的温情,就足以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曾经也有人对我说:“刘芳你挺幸运的哈,老公嫁得好,干事儿又特别顺,这辈子真有福,家好,儿好,事业也好。”
我们多数人对命运有一种敬畏感,我觉得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平心静气地一一选择我们对待方方面面的态度与行为。
我不相信一次幸运,就能带给一个人一辈子的好运。不是找到一个好老公,你就永远像小女孩一样被老公疼,被老公爱,谁还会背你一辈子?所以,我们要对自己下功夫一以恒久的心,读书,修身;以榜样的力量,引领着一个团队并和团队一起成长,为把企业与员工带到他们未曾到达的高度上,不断攀岩、上升。
我们对家下功夫—我们是家庭主负”,一个家的主要负责人。营造怎样的家,我们应确立一个方向,怀着对美好的向往,付出自己的努力。
多为老公孩子提供些方便,用欣赏的眼光欣赏他们的所作所为默默地付出之后,不必言语,因为我们女人多数爱家胜过爱自己.
我们对企业下功夫——像农夫耕耘一样经营企业,珍惜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勤力去做我们的事业。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耕耘着,播种着,也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
在邓丽君的歌中有两句我们都耳熟能详的歌词:走小路有无数,走大路只一条。
要想把事业通向远方,造福于后人,就走诚实、奉献、持之以恒的阳光大道。
功到自然成,你必须下这个功夫。
凡是一砖一瓦盖起来的就是房子,或许你还不知道自己这个房子什么时候能完成,人生很漫长,不要急于求成。我们活出希望,勤力去做,能到怎样的高度就达到怎样的高度。可能该到享有的那一天却没有,但上帝在这边关了门,又在那边开了窗,相信一定能够让你看到风清月明。
心怀希望,就有希望。
种子总会发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