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楼和尚是著名高僧石头希迁禅师的弟子。
一次石楼上堂讲法,有位僧人问道:“我的佛性在哪里?请师父指点。”
石楼回答道:“石楼没有耳朵。”
(意思是说,佛性不是通过耳朵听来的,而是要靠自己参悟。)
这位禅僧若有所悟,说道:“那就是弟子问得不对了。”
石楼和尚接着说:“这么说,老和尚也有错。”
僧人不解,问道:“师父,您错在哪里?”
石楼和尚回答:“我的错是错在你的问话里。(这才是禅机,有点绕。)”
(石楼和尚指出僧人的问题不在于他的问题本身,而在于他试图通过外在的指导来认识本性,而不是通过自己内心的觉悟。)
这位禅僧向石楼和尚礼拜感谢,石楼和尚就用禅杖打了他一下。
(为什么“僧礼拜,师却打之?”参禅的要诀就是打破禅者对思维的依赖,直接体验禅的境界,而不是停留在语言文字的层面上。)
[原文]:汾州石楼和尚,承石头希迁禅师法嗣。
师上堂,有僧问道:“未识本性,乞师指方便法门。”
石楼和尚答:“石楼无耳朵。”
僧说:“我自知不对。”
石楼和尚说:“老僧还有过。”
僧问:“和尚过在什么处?”
石楼和尚答:“过在汝不对处。”
僧礼拜,师却打之。
人类的语言大都只能描述现实性的事物,而不能深入到事物的“本然性”,语言有着明显的功利化的,有着明确的思想指向性,然而语言和道二者之间的指向性是不同的。这也很好理解,在现实中,许多人读过很多书,明白了很多道理,遇到事照样犯迷糊,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过在什么处?”错在他懂得的“道理”太多了,反而丧失思考与反省的能力,这是我们大多数人常犯的毛病,不可不反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