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题目,我才发现这个标题里有三个15,还恰恰是一个3.15。这么多的巧合在一起,比较新鲜!
01
今日是正宗的3.15,我能说点啥呢?
是不是央视还是会有一个3.15晚会呢?那应该的吧。因为有这样一个“神明”在此,还是会给一些人一些震慑吧。
之前写过“教育打假”的主题,颇有一些正义感。有的文字也拿出去示人,有的也会发表。
也许是最近的思考太文艺(不知道是不是这轮写作的主题是“小而美”,让人净顾着享受当下的美好了),理性的思考少了很多,建设性的思考也少了很多。也许是因为最近“出访”的机会太少了,年级磨课,见识同样的人上同样内容的课,只是会见识不一样的学生。学生呢?是不会有任何挑剔的,我都只有欣赏。
02
我还是有一点话要说。
教育部发文,评价要注重增值性评价,要注重过程性评价,要什么评价什么评价,反正就是要破除唯分数唯结果的评价。我欣欣然,呀,人性化的教育春天来了。然,各种评比,各种评优,各种开会时,还是会说这个分数,说那个成绩,说这个排名,说那个奖金啥的。但,那些增值性的啊,过程性的啊,也都需要看资料的。也就是两手都要抓的时候,结果却只去看“一只手”了。所有的教育评价,如果不把人放在最中央,都应该是无效的吧。又尤其是应该面对一个个体进行评价,而不是对一群人进行评价。评价不是越复杂越好,而是越贴近人的发展越好。
早上读到王开东老师的文章《珍惜生命,远离刷题》,谈到人大代表的提案有一条是——缩短教育学制:小学5年+初中3年+高中2年。他说这个提案其实很早就被人提过,只是未曾引起重视。就像上面的评价一样,其实应该算做一种常识,但所谓的常识就是我们“常常不识”,才会一部分人非常推崇,一部分人背道而驰。而这个世界所谓的成功者又基本属于“背道而驰”的人获得,在基本条件类似的人之前——高考成绩好,前途就相对的好。所以那些“内卷”,那些焦虑,那些不堪重负,就会成为一部分人的噩梦。
03
今天早上,郝晓东老师在钉钉群里分享了一段话:
领导的风格,对下属成长有重要影响。
1.严以律己、严以待人型领导,下属相处不舒服,但能有长进。
2.宽以律己、宽以待人型领导,下属相处舒服,但长进不大。
3.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型领导,下属相处舒服,自觉者会有长进,不自觉者无长进。
4.宽以律己、严以待人型领导,下属相处既不舒服,也无长进。
我读了很久,想要找一条对号入座,却犯难了。因为将“领导”替换成“老师”,“下属”替换成“学生”时,我想要的“师生相长”却没有哪一条能实现。当然,这个世界哪里去找那么多自觉的人呢?又尤其是学生,我们最应该培养的是他的“自觉性”。这种“自觉性”,一定不是强制下的培养,而是一种舒服状态下的引导。
04
下午些,收到一个链接,内容是对一所新学校的3个追问和15条承诺,选择在今天这个时间节点发布,那一定是最有诚意和最可信的发布吧。
再看这个3.15,忽然一下想到我现在教的班级——3.15——三年级十五班,哈哈,今日的巧合事儿太多了。对于这个3.15,我一定是怀着最大的诚意和可信在对待之。
还是做一个理想主义者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