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雅昌艺术网
雅昌专稿 | 国美哲匠在美国:FROM艺术教育TO核心现场

雅昌专稿 | 国美哲匠在美国:FROM艺术教育TO核心现场

作者: e6deb768a2b5 | 来源:发表于2018-11-15 15:05 被阅读17次

    摘要:2018年11月16日,中国美术学院与旧金山美术学院这两所新时期交流最为密切的中美高等艺术学府将联合举办“哲匠之道—中美艺术和教育的核心现场”交流计划。中国美术学院作为改革开放伊始,文化部直属的最早对外开放的高等艺术学府;旧金山美术学院是改革开放初期,第一所与中国美术学院建立校际交流合作的美国院校,…

    2018年11月16日,中国美术学院与旧金山美术学院这两所新时期交流最为密切的中美高等艺术学府将联合举办“哲匠之道—中美艺术和教育的核心现场”交流计划。中国美术学院作为改革开放伊始,文化部直属的最早对外开放的高等艺术学府;旧金山美术学院是改革开放初期,第一所与中国美术学院建立校际交流合作的美国院校,两院建交至今三十余年不曾间断。

    活动启幕前夕,旧金山美术学院院长戈登·诺克斯接受了雅昌艺术网独家专访,从不同角度深度阐述了本次活动的深远意义与独特价值。

    From/To:  the Frontier of  Chinese Art Education 哲匠之道——中国美术学院旧金山特展开幕时间:2018年11月16日18:00开幕地点:旧金山美术学院 切斯特纳街校区展      期:2018年11月16日—12月9日展览地点:旧金山美术学院切斯特纳街校区/梅森堡校区主      办:中国美术学院 / 旧金山美术学院承      办: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出品人:许江总策划:高士明副策展人:苏城城策展团队:李佳霖、王冬亮、彭婉昕展览顾问:任敏参展艺术家:蔡枫、曹晓阳常青、陈海燕、方利民、高世强+空间影像、管怀宾、韩黎坤、黄骏焦小健井士剑、孔国桥、李明林海钟、刘健、刘韡、陆垒、陆扬、罗颖、邱志杰、任逸、邵文欢、石冰&玛丽亚、施慧、佟飚、王超王冬龄、汪建伟、王欣、王赞、尉晓榕、吴穹&汪洋、许江、杨参军、杨福东、姚聪、姚大钧+开放媒体、易连、余旭鸿、张谷旻张捷、郑力视觉传达:陈正达、吴炜晨论坛统筹:唐晓林空间设计:赵德利、阮昊特别感谢:张颂仁/长征空间/香格纳画廊/昊美术馆

    Q:如何看待两校之间30多年的友谊

    A: 两校的友谊始于1984年。旧金山美术学院时任院长Fred Martin远渡重洋来到杭州,他非常有远见,建立了我们之间的缘分和友谊。旧金山美术学院1871年建校,是美国西海岸最古老的艺术院校,一直关注泛太平洋沿岸和亚洲文化,同时对当代艺术兴趣浓厚。

    旧金山美术学院希望与中国美术学院以及中国顶尖的艺术院校建立联系,一方面是对中国艺术和文化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有感中国美术学院在推动中国艺术和文化发展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中国的艺术院校对文化艺术的感知力和认同感对旧金山美术美院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旧金山美术学院十分关注艺术创作中深层次交流的思维能力,我们很骄傲成为世界上第一所,也是最古老的一所,与中国建立正式友谊和联系的艺术院校。

    Q:两校未来在推动艺术教育发展方面会有哪些合作和努力?

    A:首先,现在全球链接越来越紧密,这正是世界艺术发展的机遇和财富。其次,艺术的存在说明人类的共性大于各自的差异,它总是提醒我们需要分享灵感四溢的时刻和追随的目标。两校都期待将多媒体、新媒体、艺术和科技囊括进一场全球的对话中。因此我对两校师生的互相造访感到非常兴奋。

    我期待可以和中国美术学院联合办学,学生先在中国美术学院读两年,再到旧金山美院读两年,可以拿到两校的本科双学位。我也期待学生先在旧金山美院就读1年、1年半或2年,再回到中国美术学院就读2年,拿到两校的硕士双学位。MFA美术硕士学位是终极学位,拿到此学位的毕业生可以从事该专业的教学工作,而两校联合办学意味着毕业生可以在中国和美国教学。此次与旧金山美术学院展览同期的论坛正是这类合作和联系的开始。

    Q:如何看待此次具有东方趣味的展览框架以及展览中蕴含的东方元素和内容,如“造化”、“山水”等?

    A: 对中国观众而言,“造化”和“山水”等概念都非常熟悉,而对加州的观众而言,是全新的概念和全新看待世界的方式。某种意义上,你们“老”的思维是我们“新”的角度,所以美国当地的观众对这些东方元素和内容感到非常好奇和激动。

    Q:全球语境下,您如何看待中国美术学院和中国的艺术教育?

    A:从宏观角度来看,艺术教育是教导人们如何观察、如何思考和如何生产知识,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如何在这样的艺术世界生存?需要通过练习、理解和掌握各种艺术技能。艺术是一门劳作上手的学科,要了解各种刷子的特点以及如何使用它们。实际上,中国传统艺术教育里的很多观念和思维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教育以及西方的艺术教育都至关重要。,而西方艺术教育里可以和中国艺术教育相结合的就是新材料的运用。比如梵高对色彩的大胆尝试不被当时的社会所接受,但岁月流转,我们现在觉得梵高的作品精彩之极。某种程度上,美国的艺术教育鼓励学生尝试一些新鲜事物和方法,这与中国艺术的技艺、人才、学科等相碰撞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我们的合作就为此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平台。

    Q:此次展览是全球两所非常优秀的艺术院校之间的碰撞,艺术院校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您如何理解高等艺术院校在其中的推动力量?

    A:其实在推动当代艺术发展方面,中西方的艺术院校都发挥了类似作用。在旧金山美术学院,我们仍然将绘画视为培养学生基本功的一门课,写生模特、色彩理论与3D研究同步进行。现代艺术院校里,对传统技法的尊重为当代艺术发展及任何创新性创作都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因为最终好的艺术教育是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和思考的。

     《笔阵图》王冬龄, 124x248cm,水墨纸本,2007年

     巜古佛跌坐千年雪》王赞,291x180cm,水墨纸本,2018年

    《洞天》郑力,64.5x40.5cm,水墨纸本,2018年

    《二十四节气之大暑》曹晓阳, 310x158cm.炭笔纸本,2018年

    《浮游者的靶向》尉晓榕,   137×68cm,水墨纸本,2016年

    哲匠之道

    此次计划以“哲匠之道”(The Tao of Art and Education )为题,呈现中美艺术和教育的核心现场。哲匠之道,既是一种与东方实践哲学所伴生的艺术理念与自我创造;亦是一种理想的育人模式,其指向着一种从中国乡土的生活世界中、从上手技艺的操持中生长而出的感受力与创造力。计划将以“哲匠之道—中国艺术教育的核心现场”、“Pane 21—21世纪艺术/教育圆桌会议”、“从现代到当代-旧金山美术学院师生作品展”三个部分构成。通过两个高等艺术教育学府的协作与对话,深入探讨当代艺术教育的使命、传统文化的现代呈现、不同文化间艺术理念的独立与调和等问题;并通过展示当代中国艺术鲜活的教育现场、坚实的艺术实力与独特的艺术理念,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黑夜击鼓》井士剑,380x225cm.油画,2006年

    《今夕何夕》罗颖,218x130cm,水墨纸本,2018年

    《林泉高致》张捷,350x150cm,水墨纸本,2018年

    《梦 看青龙》陈海燕, 183x122cm 木刻丙烯,2003年

    《山水清音图》佟飚.240x115cm,炭笔纸本,2014年

    《万壑松风图》曹晓阳, 220x78cm.炭笔纸本,2009年,jpeg

    《无地花》,许江,油画,280cm×1080cm·2010年

    《武当真形图》林海钟,314x118cm,水墨纸本,2018年

    《云起苍岩》张谷旻,360x124cm,水墨纸本,2018年

    内容组成

    “哲匠之道—中国美术学院旧金山特展 ” 交流展

    时间:2018年11月16日(开幕)-12月09日

    地点:旧金山美术学院 Chestnut 校区、Fort Mason 校区

    展览主题与结构: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40周年,是中国美术学院建校的90周年,也是1968“五月风暴”的50周年……这一个个纷涌而至的纪念节点反复地提醒着我们,那些奠基了今天世界情势与格局的行动和时刻,不仅仅作为时间之流中一闪而过的征兆,也仍旧具备着在今天发人深醒并重新动员起每个个体的潜能。

    此次展览将以来自/朝向(From/To)艺术教育的90个发问构成策展的线索,贯穿与回探那些被我们忽视与淡忘的历史征兆的意涵,直视无数个当下已然形成或正在形成的意识形态的困局;重新思考艺术智性与学院坚守,在一个资本悄然隐形、感受力被普遍剥夺的时代中的使命与可能。

    《the Soliloquy in the Air》姚聪,影像,2016

    《暗流 2016》易连,影像,2016

    《大世界》刘健,影像,2017

    《屏幕幽魂》李明,影像,2017

    《人质》汪建伟,影像,2008年

    《山水宣言》《高士强+空间影像,影像装置

    《时间消失的早晨》汪建伟,影像 2014年

    《途中的大象》吴穹&汪洋,影像,2017

    《愚公移山》杨福东,影像,2016年

    “Panel 21—21世纪艺术/教育圆桌会议 ”:感受力的贫困

    时间:2018年11月17日-11月18日

    地点:旧金山美术学院Lecture Hall、Fort Mason 校区

    会议主题与内容:

    距1968已整整五十周年。过去一年中,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许多场纪念活动。一次次学术会议和盛大派对中,无数当年的“革命者”们喝着追溯往昔,怀念那纯洁、浪漫、叛逆而又理想主义的青春时光。加州是1968的重要历史现场,今天,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五十年前那场改变了世界的艺术、文化和社会运动?如何反思当年加州的两种革命欲望——以嬉皮士为中心的文化/生活革命,以计算机为载体的数字科技革命?如何考量现在已然弥漫全球的以控制论、自由市场经济学和反文化自由主义为核心的“加州意识形态”?

    1968之后的五十年,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为人类史带来了太多的东西。后殖民、后冷战相互交织,帝国与帝国主义彼此交叠,乌托邦与反乌托邦、末世论与新纪元同时并存,形成了复杂多变的历史结构和动力场域。这半个世纪,技术快速发展又迅速熵化,变革持续发生又反复幻灭,艺术过度生产却又精神贫困,人类联通了整个星球却陷入宇宙式的迷茫……。

    21世纪,我们正经历着科技的新一轮加速,艺术与教育正面临全新的挑战。一方面,媒介与技术的发展使艺术、设计与知识生产发生巨变,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带来了教育的变革与学习的革命,艺术的教育理念、学院的形态正经历着一次新的重塑。另一方面,数码化、智能化、自动化的新技术正导致一种感受力的贫困,人们对生活的感觉与情感、艺术创造的源动力正在新技术的种种便利中被掏空、被置换。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混合现实正在制造出一种超越阶层固化的新的凝固状态,这个自动化社会正在迅速滑向无数科幻电影中所预言的悲惨结局——人抛弃了世界,技术抛弃了人。

    如何才能寻找到反向的动力?在人的技术化与技术的人化之外找到并且作为“辩证的另一极”,这正是21世纪艺术与教育的根本责任。

    为此,我们迫切需要思考:如何在新技术的数码操控中,重建一种对世界的精微感受力?如何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时代,持续发展我们的艺术智性(Artistic Intelligence)?如何在技术深度学习的时代,继续一种充满贯通身心、知行合一的教育?

    《仅仅是个错误》刘韡,212_498_125cm,装置,2010年

    《尽头之塔》陆垒,105_50cm,装置,2010年

    《归一》施慧,纤维艺术,2012年

    《渡去博古园畴》王欣 木构 2018

    “从现代到当代—旧金山美术学院师生作品展”

    时间:2019 年 3月1日- 4月1日(暂定)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展览主题与内容:

    作为美国当代艺术的摇篮,旧金山美术学院从50年代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兴起到如今的这60多年间,经历并见证了美国从现代主义到当代艺术的各时期中艺术的变迁与发展,并培养了一届又一届来自美国和世界各地的当代艺术家,持续推动着当代艺术的多元化、世界性与独创性。

    此次展览将向中国观众全面呈现旧金山美院各个时期的师生作品,作品形态包括绘画、雕塑、版画、数码、装置、视频、摄影及电影等,近200件作品。同时在展览期间,旧金山美院还将开展一系列的讲座,重点介绍旧金山美术学院的教学理念、艺术形式、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的经验和模式,并通过与中国同行和观众的深入互动,促成中美两国之间艺术理念与文化传统的双向交流。

    旧金山美术学院(SFAI)是美国最古老的艺术学校之一,也是密西西比河以西最古老的艺术学校之一。自1871年由旧金山艺术协会创建以来,几易其名,从旧金山艺术协会、旧金山美术学院、加州美术学院,到如今的旧金山美术学院,旧金山美术学院始终扩展着艺术的定义,并将表演、概念艺术、平面艺术及纪录片等含括在内。

    中国美术学院与旧金山美术学院已有三十余年的友好交流史。30年前,旧金山美术学院院长弗莱德·马丁(Frederick Martin)教授来到中国美术学院,建立了两院之间的校际关系。此举率先开启了新中国中美艺术院校建立友好校际关系的先河,旧金山美术学院也成为美国最早与中国的美术学院建立校际关系的西方美术学院。

    30年间,马丁教授曾多次率领旧金山美院的师生团队及其他各美术学院的团队来访,进行学术交流。曾任中国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的潘公凯教授也曾于92-94年间受文化部委派于旧金山美术学院交流学习。

    2017年初,弗莱德.马丁教授再次访问中国美术学院,并捐赠中国美术学院36幅作品和数大本心得笔记,以纪念旧金山美术学院与中国美术学院建立友好关系30年。捐赠作品的年份从1950年代到2015年,跨度60余年。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将就此向文化部申请重大收藏和贡献资料。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教授在马丁教授来访期间,回顾了两所美术院校之间的渊源,并真诚地感谢所有于交流中辛勤付出的推动者们为中美两国文化交流所寄予的真情。

    (责任编辑:邹萍)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雅昌专稿 | 国美哲匠在美国:FROM艺术教育TO核心现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geyfqtx.html